●本刊記者 柳光強 阮 靜 通訊員 蔣正四 馮偉珈
在當前財政收支規模不斷擴大,財政管理半徑不斷拉大,財政監督力量不斷壯大,財政“大監督”理念不斷深入的“四大”背景下,財政監督如何提質增效是擺在地方財政監督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命題。近年來,湖南省財政監督通過整合全省監督力量,建立和完善省、市、縣上下聯動機制,為推進全省財政監督工作出實效上臺階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而激活財政監督的內在潛力,用好用活財政監督系統內的每一份力量則是此次記者走訪湖南省財政監督工作的最大感觸。
“省市縣共同參加的重點檢查,將全省財政監督部門上下擰成一股繩,以最小的行政成本和最短的時間強化一個地方的財政監督,活絡全省財政監督體系的整個筋骨,效果非常直接”,一見面,湖南省寧鄉縣財政監督檢查局的負責人羅億平激動地對記者說。
“活絡全省財政監督體系的整個筋骨”——一個來自縣域的財政監督工作者站在全省的高度上對整個財政監督體系所迸發出的活力有著如此切身的感受,不得不引起了記者的好奇。隨后,羅億平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2012年,在湖南省財政監督檢查局的統一部署下,全省開展了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及使用管理專項檢查。羅億平被省財政監督檢查局抽調參加了湘潭地區、長沙地區的國土收入重點檢查。在對某縣經開區的檢查中,羅億平擔任檢查小組組長,其檢查組成員來自有關縣級監督檢查局和會計師事務所、省財政監督檢查局領導負責檢查組人員培訓和具體業務指導。
“查前碰頭會上,來自縣級監督檢查局人員發揮對基層財政業務熟悉的優勢,迅速明確檢查重點和方向,即要重點檢查該區的工業用地出讓管理”,羅億平似乎將檢查工作中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帶到了對記者的講述中。
檢查時,果如其然,檢查組發現該經開區有一宗工業用地出讓管理存在問題——該區在這宗土地交易中的具體做法是土地出讓先按國家規定以上工業用地價格成交,而后把這宗土地出讓所取得的收入以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名義全額返還給了獲得這宗地的企業。
找到突破口后,檢查組迅速行動,對該區近兩年的工業企業用地情況逐一進行清理,發現問題嚴重。檢查組將這一情況與該區的主要領導交流,他非常不認可,還振振有詞地說“國土出讓所取得的收入以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形式返還給企業,不是工業用地變相低價出讓,而是扶持企業”,并拒絕在工作底稿上簽字。
“這使得我們的檢查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羅億平回憶道。
而后作為組長的羅億平將這一情況向省財政監督檢查局帶隊領導進行了反映,省局領導親自查閱該經開區引進這幾家企業時所簽訂的合同文本和其他相關資料,確證了這是一種違規變相低價出讓工業用地的典型案例。省局領導組織檢查組與該區主要負責人交換意見,并要求當地縣區財政監督機構負責人一同參加,省局領導從這種土地出讓行為的違規操作層面到政策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進行了詳細解釋,經過反復交鋒后,該經開區的領導心服口服,并當場反復表示一定整改。
“所以說這種省市縣聯動檢查的成效非常直接明顯,省市財政監督領導對政策法律法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強,而縣級財政監督人員對基層財政業務比較熟,兩者融合能實現優勢互補;同時檢查既抽調市縣的業務骨干,又發揮被檢查市縣財政監督檢查局的作用,等于壯大了財政監督隊伍,彌補了目前財政監督人員不足的困境,能起到‘四兩撥千重’的效果”,羅億平深有感觸地總結道。
“優勢互補”、“四兩撥千重”的益處是此次記者走訪湖南省多數參與聯動檢查的財政監督工作者的切身感受,而“活絡全省財政監督體系的整個筋骨”也非羅億平的一家之言——
“通過上下聯動檢查,密切了各地、市、縣之間的聯系,增加了相互之間學習交流的機會,營造了我省財政監督檢查系統齊頭并進的氛圍”,長沙縣財政監督檢查局的負責人這樣對記者說道,“比如在省局開通的財政監督群里,經常會有業務探討、制度查詢、經驗交流以及省局對我們的業務指導等方面的談話,這對各地的財政監督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重點檢查中省市縣聯動 “擰成一股繩”,到日常工作中利用信息化技術打破地域限制實時交流互促互進,湖南省財政監督的生機和能量通過整合力量聯動檢查這一機制創新從其系統內部迸發出來。
“監督檢查聯動機制是財政‘大監督’理念在重點檢查工作開展上的實踐”,湖南省財政監督檢查局局長莊大力對記者如是說。
財政“大監督”理念,是財政監督機制的重要變革。《財政部門監督辦法》的出臺,為“大監督”格局的構建奠定了堅實支柱,體現了對財政資金運行“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全程監控”的要求。近年來,財政“大監督”理念在各級財政部門和財政監督機構中進一步樹立和深化,如何讓這一理念落實到行動上、轉化為財政監督工作的“生產力”,湖南省財政監督檢查聯動機制的創新給出了答案。
任何理念轉化為實踐,首先離不開領導層的準確把脈、科學部署。“財政監督要大膽地想,科學地做”,自2011年4月起履職湖南省財政監督檢查局局長的莊大力一直秉持這一想法。從2011年對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專項檢查到2012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及使用管理專項檢查,“我們財政監督工作就是要敢想敢干,做一些老百姓關心受益、有影響有意義的大事”,莊大力局長擲地有聲地說道。
“以大局為重,以民生為本”始終是湖南省財政監督重點檢查項目的選擇標準,具體到收入監督、支出監督、會計監督三條主線上,則以“重點財源、重點支出、重點行業”為依據,結合財政部任務要求、湖南財政重大公共惠民政策以及社會輿論關注聚焦,科學選點,主動作為。莊大力局長隨后向記者介紹“四定”舉措,可視作湖南全省在這些重點項目上聯動檢查的“行動指南”。
一是“定責”,即明確職責分工。職責劃分是聯動機制得以實行的基礎。聯動機制首先確立了省、市、縣三級分工的“雁行模式”:在重點檢查工作中,省局主持領導、掌控全局,制定檢查計劃和檢查方案并牽頭組織實施,接收市縣情況反饋,當好總導演。各市縣傳達配合、協調跟進,認真配合完成上級安排的檢查任務,當好螺絲釘。同時市州對縣、縣市對鄉也要積極組織,加強對下級基層財政監督活動的指導和推動,當好發條器。

二是“定案”,制定檢查方案。省財政監督檢查局結合當年財政中心工作與社會關注熱點,研究確定重點檢查的財政資金項目。在與相關資金管理處室和業務管理部門溝通銜接的基礎上,省局統一發布重點檢查計劃和檢查通知,并制定檢查工作方案,方案對檢查對象和范圍、檢查方法、檢查內容、檢查依據、組織安排和工作要求、資料填報格式等均做出了詳細規定。
三是“定人”,即組織檢查人員。省財政監督檢查局根據各市縣報送情況,建立了全省財政監督檢查人才庫,錄入市縣財政監督系統人員相關信息。重點檢查工作開展時,根據檢查任務需要,從人才庫中遴選符合條件的人員,與省局人員組成檢查組,參加查前集中培訓。檢查工作結束后,檢查組長對檢查組人員在檢查工作中的表現給予評價,并錄入人才庫,更新人員信息。
四是“定判”,即統一后續處理。省財政監督檢查局統一發布重點檢查所參照的法規政策及檢查依據,統一現場檢查操作程序,對全省聯動檢查案件實行集中審理和統一處理處罰,對委托檢查案件的審理和處理處罰提出指導意見,并將案件卷宗整理歸檔,建立會計師事務所等檢查對象的信息資料庫。
“與此同時,我們還建立了省財政監督檢查‘特約監督員’制度,從14個市州分管財政監督工作的財政局領導或財政監督機構主要負責同志中遴選出首批14名 ‘特約監督員’。在全省上下聯動的重點檢查中,‘特約監督員’擔任檢查組副組長,協助省局在當地開展工作;日常工作中代表省財政監督檢查局,在本地區宣傳財政政策法規,維護財經紀律,組織和參與當地財政監督檢查,提出改進財政監督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莊大力局長向記者著重介紹了“特約監督員”這一創新舉措,“‘特約監督員’作為聯系省市縣的又一條橋梁紐帶,是全省財政監督的又一支核心力量,充分調動了市縣財政監督系統的工作積極性,推動了重點檢查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當地財政監督工作水平的提升”。
作為全省首批14名特約監督員之一的衡陽市財政監督檢查局局長鄒祥利這樣說道:
“在2012年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情況的監督檢查工作中,省局確定我為赴永州、婁底兩市的副組長,負責協助省局領導協調處理檢查工作中的日常事務,我感到責任重大,不敢怠慢,始終堅守工作崗位,以期圓滿完成工作任務。實踐證明,全省范圍內大規模地整合財政監督力量將‘大監督’理念落到實處,無論在市州層面,還是縣市區一級,我都親身感受到整合財政監督力量后給整個財政監督工作帶來的生機和活力。”
財政“大監督”不再是束之高閣的理念,在湖南省聯動監督檢查機制的建設和完善中走向具體的實踐,以機制的創新凝聚起財政監督的責任與力量,從而釋放出財政監督內部的潛力與活力并創出佳績——
“以全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與使用管理專項檢查為例,專項檢查摸清了各地土地出讓收入的家底,發現了在非稅收入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時任省長徐守盛在專題報告上做出重要批示,對檢查工作表示高度肯定,并要求召開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各相關部門會商和逐條落實下段規范的措施與建議。省財政廳也已召開廳長辦公會,通報檢查情況,分解工作任務,部署整改落實,確保檢查成果得到充分利用”,莊大力局長不無自豪地說。
用湖南省財政監督系統在聯動檢查中達成的共識來總結:“眾力并則萬鈞舉,群智用則庶績康”——將財政監督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整合起來,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難,創造輝煌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