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卓越

新聞綜述: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提出的向電商征稅的提案在業界引發熱議。6月4日召開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被問到電商征稅問題時表示,關于電商稅收立法,財政稅收主管部門正在研究和調研,《電子商務促進法》正在制定。此前,關于電商征稅即將啟動的消息多次傳出,商務部此次發言被視為是官方的又一次明確表態。
評論員觀點:
科學技術進步與發展的重大成果之一便是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3205億元,同比增長64.7%。
電子商務的發展能如此迅速,不僅因為它方便快捷,更得益于它較線下零售更為優惠的價格。除去線上銷售可以消減多層分銷環節的成本,節省店面的高額租金和裝修費,較多網店不需征稅也是重要原因。這也是許多傳統商戶一直叫屈的原因。

其實,電子商務并非從不征稅。當前的電子商務模式主要包括B2B(企業對企業)、B2C(企業對個人)、C2C(個人對個人)。像京東、蘇寧易購等大多數B2C電商平臺已具備完善的稅收制度,而游離于稅收之外的多為以C2C為經營形式的小賣家,這些小賣家也正是此次電商征稅需要規范的主要對象。然而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很大一部分小賣家只是微利經營,換而言之,電商征稅提高了C2C小商家群體的運營成本,而有些小商家的抗風險能力較低,平時盈利也微薄。他們所面臨的絕不僅僅是利潤減少,而是能否繼續生存下去的嚴峻問題。
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電商征稅一事上,無疑起到了很大的促進與推動作用。對蘇寧來說,電商征稅有利無害。其一,作為網絡經營中規模較大且有代表性的企業,蘇寧一直在繳納應繳的稅費,不存在稅收真空;其二,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很多小成本電子產品賣家只能提高價格,此舉勢必會使他們喪失唯一的競爭優勢甚至倒閉,競爭對手的倒下恰可給蘇寧帶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難想象,其他行業的一些小賣家也將面臨類似的問題。
如果開始對電子商務征稅,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最終買單的只能是消費者;然而商品價格上漲,又必然會損害消費者利益影響他們的購買熱情。到那個時候,電子商務還談何發展!中小型電商的崛起緩解了當前就業壓力,刺激了消費內需,去年“雙十一”的火熱狀況已經證明了電商發展是大勢所趨。國家征稅是為了公平和規范,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電子商務更好地發展,而不應該成為其發展的阻礙。
電子商務也是真實的市場交易,從理論上講,它不是稅收的真空。但是否實際征收以及實行多高稅率,還有幾重考量:一是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減稅讓利是大方向,在這種情況下,開征新稅種應當謹慎。二是從發展服務業、扶持新興產業,促消費、促就業,創新消費模式出發,即使承認它納稅的合理性,也應給以足夠的免稅期,讓其休養生息。三是從平衡電商與店商、小電商與大電商的稅負關系考慮,似乎多做減法為好,現階段對實體店的征稅本身就過高,是時候該降低實體店稅負,而不是提高電商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