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光
(山東鋼鐵萊蕪分公司 運輸部,山東 萊蕪 271104)
隨著萊鋼規模不斷擴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則是萊鋼需要面臨的現實課題,而作為公司樞紐聯接的鐵路運輸,在降低物流成本和運輸保產上有重要的意義。
萊鋼鐵路運輸主要是指兩個方面,即外部運輸和內部運輸。外部運輸主要指路局車到發運輸;內部運輸指廠內鐵水、水渣等保產運輸。
1.1 外部運輸環境
從外部運輸環境來看,我國鋼鐵限制型運輸的現狀,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鐵路運輸“瓶頸”制約越來越明顯。鐵路運輸運量大、成本低等優勢日益凸現,各公司千方百計搶奪這一資源。萊鋼僅進口礦一項鐵路運費比公路運輸費每噸低50元左右,因而增加萊鋼鐵路運輸比例對于降低公司物流成本,提高整體效益意義重大。
1.1.1 萊鋼處于魯中山區,進口礦運輸屬于局管內短途運輸,是附加值比較低的運輸產品。由于受內部鐵路及外部鐵路限制,萊鋼難以實現路企直通,鐵路運輸市場競爭日激烈。
1.1.2 進出廠車流流量流向不暢。由于路方和萊鋼內部管理的原因,顏莊站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2007到發量僅占新區需要量的30%左右,新區所需的原燃料大部分從徐家莊站進入,產生大量折角車流;新老區之間車流形成對流,造成機列銜接不順暢,重復作業,停時延長。
1.2 內部運輸環境
1.2.1 廠內鐵水運輸系統是萊鋼生產的骨干和支架
廠內運輸主要指鐵水運輸(見圖1),鐵水運輸系統不同于一般的鐵路運輸系統,它是聯接鋼鐵生產的大動脈,是聯接整個生產系統的紐帶,是生產的決定性單位和重要信息匯集中心。該系統主要以下幾個特點:
1)系統復雜龐大,系統涵蓋了與鐵水運輸相關的集、運、疏3個子系統,包括了煉鐵、運輸、煉鋼等在內多個生產環節和部門,部門間關系錯綜復雜。
2)系統運轉連續性、聯動性強。24小時不間斷連續運轉,各部門各環節相互間緊密銜接,相互交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合作,每個部門和環節對系統的運輸生產都會產生制約與影響。
3)系統協調性要求高。系統完成一個運輸生產過程需要多個部門多個環節的配合,一個部門的偏差可能導致整個系統受到牽連,要使這樣一個復雜龐大的系統高效運轉,高度協同性必不可少。

圖1 萊鋼鐵水運輸示意圖
站場和線路受建廠時地形限制,形成了坡度大,曲線半徑小,線路短,局車運輸和鐵水運輸交叉干擾大的特征,目前這種站場和線路已經基本定型,進行大的改造已不大可能,而萊鋼鐵路運輸面臨的困難有:
2.1 鐵水調送距離長,作業干擾大。三區鐵水互調,最短4公里,最長11公里,不論哪兩個區間調運都要經過軋鋼站,與鋼材、水渣運輸形成很大的交叉干擾。
2.2 線路坡度大。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調送高溫液體的列車,困難地段下可通過5‰的坡度,而新二區坡度為20‰,如此大的坡度上調送鐵水,沒有經驗可遵循,措施必須有保障,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2.3 線路、站場能力緊張。三區鐵水調送要經過廠內干線和軋鋼站,干線運輸日益繁忙,鋼鐵站至軋鋼站的區間線路承擔三條線路運輸負荷,站場能力飽和,區間通過運輸量也超負荷運轉。
2.4 短時間內,鐵水供求失衡,會造成調出區域及接受區域的鐵水罐擁塞、積壓,罐車周轉困難。
2.5 時間緊,規律性差。特別是在高爐、轉爐或連鑄機出現故障時,需要迅速反應,快速行動,勢必打亂原有的運輸。
3.1 盡最大可能優化到發方式和線路
萊鋼所需原燃料要均衡到達,避免集中到達,對運輸帶來極大壓力和困難,每天到發車數波動小,到達貨物最好品名相對集中,避免貨物太零星,增加翻鉤作業,不有利地提高運輸組織和效率。實現根據區域需求進行到發,老區所需的原燃料從徐家莊站到達,新區所需的原燃料從顏莊到達,在老區裝車從徐家莊站外發,在軋鋼站裝車從顏莊站外發,避免新老區之間到發不一致,形成不必要的走行。
3.2 改善動力
按區域作業要求配備不同功率的機車,根據作業性質和作業環境,調運鐵水的機車可采用GK型,路局到發可采用DF型,貨位數少的貨場采用GK型,貨位數多的貨場采用DF型。為克服區間線路坡度大,避免兩三臺機車拉一列,建議引進大功率機車,該機車的牽引定數能保證從顏莊站到萊鋼的車數超過為60,就能滿足需要。
3.3 提高鐵路信息化水平
改造運輸部現有的物流系統,對目前的鐵路物流系統中的值班員功能模塊進行升級改造,使具備自動編制計劃,自動編制調車作業計劃,可減少不必要的調車鉤和重復作業,實現調車作業計劃遠距離傳輸,提高作業效率,保證調車人員安全。對微機聯鎖功能進行升級,具備自動排列進路,只讓信號員監督,避免誤排進路,減少事故的發生。
3.4 強化調度職能,提高調度指揮和協調能力
改善調度作業環境,增設便于部調查看的工業電視,加大部調的大屏幕面積,以便及時、準確反映機車車輛的變化信息,發揮遠程監控作用,加強調度信息收集,加強調度統一指揮,充分發揮部調、站調、區值班員的三級調度監督職能,在運力配置、車輛運用、站間交接、外發車輛等方面統一指揮,提高運輸效率和效益,確保干線暢通,車流順暢,秩序良好。
3.5 構建共享信息網
建立焦化、燒結、煉鐵、煉鋼、運輸部、原料部和各裝車單位一體的信息化平臺。到達的煤礦等原燃料,焦化廠和燒結廠在第一時間內了解到品名等詳細信息;高爐何時出鐵,幾點出完等信息,自煉鐵傳到運輸部,運輸部及時作業并將信息傳遞到煉鋼廠,煉鋼可知運輸部何時將鐵水送到爐下,停留多長時間,應該先翻幾號罐,提高了作業效率。裝車單位只要在該系統上提報裝車需求,運輸部根據需求,將裝車品名、外發到站等信息詳細掌握,提前編組集結,減少翻鉤等作業。
3.6 采用與高爐相適應的運輸設備
老區高爐因爐子容積小,可采用敞口罐運輸,大高爐因容積大,出鐵多,采用魚雷罐運輸,避免采用敞口罐而使鐵水車達到20多輛等,不利于運輸和組織,制動效果差,調運不安全,改善調乘人員作業環境。大高爐采用魚雷罐克服敞口罐運輸的缺點,提高運輸效率。
3.7 開行直達車流
對老區裝車發往顏莊站的鋼材可組織直達車流,沿途不得扣車;在新區裝車發往徐家莊站的鋼材可組織直達車流,縮減中間的扣車環節,減少能源浪費。同理對于新區所需的礦和煤而從徐家莊站到達的,也要開行直達車流。為便于開行直達車流,采用封閉運輸方式是最佳選擇,如目前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均采用該方式,提高了設備的能力,發揮更大作用。
3.8 完善運輸組織考核體系
一是,進一步的量化鐵水調運及路局車運輸組織考核辦法。通過對關鍵運輸流程、各關鍵考核點的細化分解,量化考核標準,明確考核機構、考核方式、考核對象,并根據責任大小,以及影響程度,合理量化考核指標,對各關鍵點實施有效的控制。二是,通過日分析制度,加強對鐵水運輸和礦、煤卸車等運輸數據分析及調度指揮的指導、協調、監督和考核力度。三是,強化關鍵指標考核,通過每日對運輸生產作業過程的關鍵點問題統計分析、比較,如現階段集中處理水渣車,找出運輸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落實考核責任,落實責任到人,可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實現鐵路運輸暢通。
異站進出方式和開行直達車流可大大提高運輸效率,加快車輛周轉,壓縮局車停時,能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但受資金制約,如魚雷罐投入使用、信息共享網的建設、調車作業計劃的自動化下達、微機聯鎖作業進路自動排列,以及封閉鐵路運輸方式都還不能快速實現,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強化調度職能,充分發揮調度指揮作用,加強調度管理,使運輸部的部調、段調、區調相互配合,團結一致,共同提高運輸效率,完善運輸組織考核體系,健全運輸指標考核體系,對每天的運輸指標進行分析和考評,出現偏差的及時考核,完成效果好的,及時表揚和獎勵,為車務部門樹立正確運輸觀念和運輸組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