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任志斌 段瑞萍 朱廣林 蒙旭輝
(新疆石河子148團農業科)
選取新疆石河子148團某規模化奶牛場的1 500 頭泌乳荷斯坦奶牛進行試驗對比,其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品種的奶牛的產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有很大的差異。荷斯坦奶牛的年平均單產最高,為7 500 kg/頭·年;娟珊牛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最好,為5.14%和3.80%。
30~100 天為奶牛的泌乳初期,也是奶牛的泌乳高峰期。由表2看出:在這一時期,25 月齡以下初產的頭胎奶牛和25~28 月齡初產的頭胎奶牛的日平均產奶量分別為20.6 kg和24.1 kg,而28 月齡以上初產的奶牛的日平均產奶量為28.9 kg。說明奶牛初產月齡在28 月齡以上為最佳。
由表3可以看出:奶牛泌乳初期的日單產是泌乳中期的112%,是泌乳后期的140%。280 天產奶量6 740 kg的奶牛在3 個時期的產奶比例分別為4∶5∶5。

表1 不同品種奶牛的產奶量差異

表2 初產月齡對奶牛(荷斯坦)產奶量的影響

表3 各泌乳階段奶牛產奶量

表4 不同胎次奶牛305 天產奶量
由表4可以看出,2 胎以內奶牛305 天的日平均單產為19.2 kg/頭,全期總產為5 858 kg;3~5 胎產奶量最高,達到23.3 kg/頭,全期總產為7 114 kg;6 胎和6 胎以上奶牛的日均產奶量逐漸下降,為20.3 kg/頭,全期總產為6 200 kg。
奶牛的產奶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干物質進食量,粗飼料質量差,采食量不足,不僅影響奶牛的穩產、高產,而且會引發許多疾病,如胎衣不下、產后子宮復位遲緩、子宮內膜炎、肢蹄病等。因此,不僅要保證粗飼料的飼喂量,還要注意粗纖維含量,特別是有效粗纖維(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占日糧干物質的比例(以17%為宜,不低于13%),以及粗飼料中干草與青貯的比例(以50∶50為宜)。青貯不足,粗飼料干物質采食量達不到要求,干草不足,粗纖維采食量達不到要求。
在奶牛飼養中,精飼料主要滿足奶牛的產奶營養需要,因此,為充分發揮奶牛的泌乳潛力,必須給予一定量的精飼料。在泌乳初期,由于奶牛產奶量處于上升期,而采食量的增加比產奶量的增加慢,因此,奶牛處于能量負平衡狀態。如果精飼料喂量不足,會延長奶牛的能量負平衡期,使產奶高峰期縮短,影響整個胎次的產奶量。但精料喂量也不能太多,否則會發生代謝病,如瘤胃酸中毒、酮血病等,并引發乳房炎和蹄葉炎。要按奶牛的產奶量給料,奶料比以2.5∶1為宜。還要考慮精粗飼料的干物質比例,以(45∶55)~(55∶45)為宜,泌乳初期可達到60∶40。
除了維持營養需要外,日糧中的能量和粗蛋白含量必須滿足奶牛產奶的營養需要,能量和粗蛋白的飼喂量應該按奶牛的產奶量及奶牛的泌乳潛力來供給,而且需要增加10%~20%的保險系數。能量和粗蛋白喂量不足,會影響奶牛產奶量的提高和奶牛泌乳潛力的發揮。但能量和粗蛋白的喂量也不能過多,因為這樣一方面造成浪費,另一方面也有害奶牛的健康。此外,日糧中能量和粗蛋白的含量要保持一定的比例,維持能蛋平衡,才能保證穩產、高產,并維持奶牛的健康。
飼喂多汁飼料(塊根、蔬菜、瓜果及糟粕料)對提高奶牛產奶量有一定作用。但飼喂量不宜過多,以5~10 kg為宜,多汁飼料喂量過多,會影響奶牛干物質進食量,同時使奶牛對多汁飼料產生依賴,制約奶牛產奶量的繼續提高。
為了維持奶牛的正常泌乳機能,日糧中需要補充一定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特別是牛奶中含量較高的礦物質,如鈣、磷、鎂;微量元素,如銅、鋅、錳、鈷、碘;維生素,如VA、VB5、VB12等。當這些物質缺乏時,產奶量會下降。
影響奶牛產奶量的主要疾病有:乳房炎、肢蹄病、代謝病(瘤胃酸中毒、酮血病、產后癱瘓)、消化系統疾病(前胃遲緩、瘤胃積食、瘤胃臌氣等)、產科疾病(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等)及引起體溫升高的其它普通病和急性傳染病(流行熱、口蹄疫等)。其中乳房炎是奶牛的常發病和高發病,對產奶量的影響最大。奶牛臨床型乳房炎的發病率為2%~3%,占奶牛總發病率的20%~25%,隱性乳房炎的發病率為38%~62%。奶牛因乳房炎造成的產奶量損失達20%以上。
對石河子某規模化奶牛場的350 頭產奶牛1 年來的產奶情況進行分析發現,氣候對奶牛的產奶量影響較為顯著。當氣候突變,如刮風下雨、高溫、凍災等特殊天氣時,奶產量下降特別明顯。
繁殖因素對奶牛產奶量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影響其終生產奶量,而一般不影響當胎產奶量。胎間距延長會使母牛終生所產的胎次減少,一生中泌乳盛期的次數和時間減少,而泌乳后期的時間增加,因而終生產奶量減少。繁殖力低下的母牛,特別是高產母牛,不僅終生產奶量受到影響,產犢數也相應減少,優良的遺傳資源被丟失。統計結果顯示,胎間距長的母牛比胎間距短的母牛當胎305 天產奶量要高,其原因一是高產奶牛比低產奶牛產后第一次發情和配種延遲,妊娠所需要的配種次數要多,因而胎間距延長;二是由于妊娠延遲,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的時間延長,泌乳量下降的速度減緩,也是當胎產奶量較高的原因。奶牛一般在妊娠2 個月后產奶量下降速度加快。
對一頭產奶30 kg/天的奶牛進行試驗,在奶牛不注意時,突然對其大聲尖叫,用棍棒猛抽,結果導致奶產量由原來的30 kg/天降到24 kg/天,經過半個月的時間才恢復到原來的產奶水平。
總之,影響奶牛產奶量的因素較多,只有多方面同時注意,才能最大可能地提高奶牛的產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