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林 趙正茂 陳繼久 袁 雄
(1.四川省南充蠶種場,四川南充 637000;2.四川省蠶絲學校,四川南充 637000)
桑根結線蟲病(花生根結線蟲Meloidogyne arenaria Neal.)又稱桑根瘤線蟲病、桑線蟲病,屬線形動物門(Nemathelminthes),線蟲綱(Nematoda),側尾腺口亞綱(Phasmidia),墊刃目(Tylenchida),異皮科(Heteroderidae),根結線蟲屬(Meloidogyne),廣泛分布于我國各大蠶區,是我國植物檢疫對象。該病除為害桑樹外,還寄生多種經濟作物和雜草,桑苗和桑樹被害后根的正常生長機能受到阻礙,使根部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狀物(根瘤),須根明顯減少,很難再有新根生長,嚴重時根瘤連成念珠狀,根部表皮破裂。致使病株地上部表現為近似缺肥狀,病株短小,生長遲緩,葉小而薄且發黃,頂葉難開,嚴重時樹勢衰弱,芽葉枯萎,葉緣卷褶甚至干枯脫落,最后導致桑樹整株死亡[1];該病對桑葉產質量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就此于2012年對此進行了多次相關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后。
供試桑品種:桐鄉青,1999年栽植,栽植密度600株/667m2,生長勢中等。
供試桑園為本場桑園。供試驗桑根結線蟲病病情指數37.63%。
供試蠶品種為洞·庭,本場提供。
桑根結線蟲病病情指數=∑(級別×該級調查樣本數)/總調查樣本數×最高級別[2]。
試驗分設健壯桑樹和患病桑樹(病情指數37.63%)2個區,每區桑樹100株,3次重復,共6個試驗小區,其它桑園管理措施一致。同一時間內分別調查其發芽率、生長芽生長量、新梢生長量、桑葉硬化率、桑葉黃葉率,并就產葉量做一個比較。
蠶品種設3個重復區,常規方法收蟻,每區收蟻0.5g,小區用桑100株,隨機區組排列。自收蟻之日起到上蔟均在養蠶制種環境,給桑條件,采摘葉位、數量、成熟度一致的情況下,各試驗小區對號各桑飼育,同一時間調查其幼蟲生命力、繭質及卵質。調查數據統一用Dunaun's新復極差測驗法進行分析比較,百分率均作轉換。
通過表1可知,健壯桑樹與患病桑樹差異極顯著。健壯桑樹比患病桑樹發芽率提高11.41個百分點,生長芽生長量提高20.91個百分點,芽條生長量提高20.43個百分點,桑葉硬化率降低1.28個百分點桑葉黃葉率降低1.19個百分點,春葉產量提高60.66個百分點,秋葉產量提高47.79個百分點,年產葉量提高53.48個百分點。由此可知,桑根結線蟲病對桑葉產量的影響極大。

表1 桑根結線蟲病對桑葉產量的影響
通過表2可知,健壯桑樹與患病桑樹差異極顯著。健壯桑樹比患病桑樹4齡結繭率提高14.11個百分點,蟲蛹統一生命率提高10.98個百分點,全繭量提高19.43個百分點,繭層量提高42.08個百分點,繭層率提高3.84個百分點,產卵量提高24.59個百分點,良卵率提高15.52個百分點,實用孵化率提高19.67個百分點。綜上所述,桑根結線蟲病對桑葉質量的影響極大。

表2 桑根結線蟲病對桑葉質量的影響
桑根結線蟲病線蟲的卵(egg)、幼蟲(larva)、成蟲(imago)均能在土壤中越冬,土壤透氣性好,含有機質多的砂土或沙壤土發生較多,感病苗木及農事操作是其遠距離傳播的主要因素。
防治該病的主要措施是:首先要培育無病苗木,這是防止該病蔓延的重要措施;發現病苗徹底剪去病枝,用25%多菌靈500倍液或45~55℃溫水浸根30min等,是防治該病的主要措施;加強肥培管理,重視改土措施,增施有機肥,提高桑樹抗病力;對患病嚴重的病株,應挖出燒毀,并對土壤用2%福爾馬林進行消毒[3];苗地每667m2桑地面積用石灰150kg均勻耕作后播種,或每667m2桑地面積用溝施的方法施入氨水100~150kg,施后及時覆土;發病重的桑園要進行禾本科農作物的輪作,注意不間作寄主植物,不施入帶線蟲的肥料。
[1]蘇州蠶桑專科學校.桑樹病蟲害防治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2.251-254.
[2]吳開明,唐以巡,張建強等.桑樹病蟲預測預報[M].四川.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23-28.
[3]王澤林.論種繭育桑園(夏伐)的培護管理[J].蠶桑通報.2011.42(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