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奇, 黃曉珩
(廣東藥學院 a.教務處;b.研究生處,廣東 廣州510006)
時代的發展對本科實踐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高教三十條)等文件多次強調要強化實踐育人環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些文件還特別強調推進協同創新,加強高校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之間的產學研合作??梢钥吹?,國家對高等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因為這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我們也應該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的全過程應該與行業、企業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
我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經歷了通才、專門人才、高素質人才的演變。當前,基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背景下,本科教育應培養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需要的多樣化、有特色的創新人才[1]。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必須要有相適應的實踐教學作為支撐。但是,目前本科教育的實踐教學卻與人才培養目標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①思想認識方面,仍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缺乏實踐教學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的意識;②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方面,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陳舊,不能充分體現學科專業的發展,跟不上行業前沿的發展趨勢,教學方法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③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對實驗師資隊伍建設缺乏重視,教師缺乏實際生產經驗等情況;④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方面,表現在實驗設備設施不足、缺乏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等[2-5]。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實踐教學與生產實際脫節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當實踐教學無法很好的配合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時候,就需要考慮改革的問題。把實踐教學的全過程與行業、企業相結合是實現改革目標的重要途徑。這種方式能充分利用高校和生產一線兩種不同的資源,使得人才培養過程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不斷的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環境當中切換,讓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不斷加深對行業前沿發展趨勢的了解,接觸真實的生產環境,加強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這個過程也是學生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的過程,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因此,近年來校企合作開展實踐教學呈現形式多樣化、范圍普及化的發展態勢[6-7]。歸根到底,實踐教學與行業、企業相結合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好用的、上手快的、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這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
基于上述背景,為推動校企合作開展實踐教學,我們提出了構建“多層次全方位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體系”,現將有關定義和內涵闡述如下。
實踐教學體系是由與實踐教學活動相關的各個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系整體。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成要素有很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作出過具體的闡述??傮w而言,可以歸納為目標體系、內容體系、管理體系和保障體系幾個方面[8-9]。目標體系指的是本科專業總體及各個具體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目標的集合體,是實踐教學應達到的標準。內容體系是教學目標任務的具體化,從教學環節的角度而言包括了實驗、見習、實習、畢業設計、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等。管理體系是管理機構、人員、規章制度、評價體系的總和。保障體系則包括了教學基地、教學設施與設備、師資隊伍等。
國內外相關機構與學者對校企合作的內涵賦予過不同的理解和闡釋。綜合國內外各種觀點,我們可以看到,校企合作的內涵始終離不開高校的三大基本職能,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經過比較、分析、歸納,我們可以對校企合作的內涵界定為:校企合作是教育機構與產業界從謀求各自利益的角度出發,通過資源共享,進行優勢互補,在人才培養與交流、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生產經營等方面,采用多種形式,建立平等、互利、互惠的協作關系[10-12]。
“多層次”包括兩個層面。①指實踐教學體系各個子體系的“多層次”,即目標體系、內容體系、管理體系、保障體系等層次;②校企合作模式的“多層次”,指高校與企業之間既有共建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舉辦專題講座、互派人員參觀、交流、學習等較淺層次的合作,又有共建實驗室、共建科技園區、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共同完成科技成果轉化等較深層次的合作。
“全方位”一方面是指“體系內”與“體系外”的全面合作。即指高校和企業不僅在實踐教學體系內的每一個子體系及其直接相關的各種模式與項目展開合作(例如共建實踐教學基地),也在實踐教學體系以外的各種模式與項目開展合作(例如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绑w系外”的合作是相對的,它們雖然與實踐教學沒有直接關系,但卻為校企合作開展實踐教學奠定了扎實基礎,對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具有巨大的“隱性功能”。“全方位”另一方面指校企雙方不僅開展淺層次合作,也開展深層次的合作。
需要說明的是,“體系內外”與“層次深淺”并無直接的對應關系。只有綜合考慮實踐教學體系內部與外部的影響因素,實現校企全面合作,才能讓校企合作在實踐教學中發揮出最大作用。
“多層次全方位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體系”的結構見圖1。
(1)目標一致性原則。目標是指實踐教學目標、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學校的辦學定位。首先,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體系、內容體系、管理體系、保障體系的內涵建設須緊扣同一目標來進行;其次,實踐教學體系外校企合作模式的選定與項目的開展也要圍繞同一目標而展開。不管是子體系內部、子體系之間,還是體系內與體系外之間,都應體現整體性和協同性。這是形成合力、實現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2)全面性原則。實驗、實習(見習)、畢業設計(論文)、社會實踐、創新創業訓練等每一個實踐教學環節都要全面融入生產實際的教學內容,管理機構與職能、體制與制度建設要融入校企合作的元素,教學條件建設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實踐教學體系以外的校企合作項目也應結合辦學實際情況盡可能的全面鋪開,保證整個實踐教學鏈條與生產實際不脫節。
(3)科學性原則。構建體系的過程固然要充分體系校企合作的因素,但不能盲目的、不切實際的去開展工作。要避免“只重廣度,不重深度”、“只顧形式,不重內涵”、“只管開頭,不管結尾”、“只管個別亮點有聲有色,不管整體黯淡無光”等現象。應從學校辦學實際情況出發,有規劃、有目的、有重點,循序漸進的開展體系的構建工作。

圖1 多層次全方位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體系結構圖
(4)可操作性原則。注重理順實踐教學體系相關的部門與部門之間、體制與體制之間、制度與制度之間等方面的相互關系。保證相關部門的協調性、體制的合理性、制度的可操作性。注重引導師生提高對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認識。注重激勵與監督機制建設,鼓勵師生主動投入到各種實踐教學活動中,吸引相關企業積極與高校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
包括3個方面。①高校方面:不僅高校領導層、教學管理部門需要有充分的認識,相關行政管理部門、二級學院領導、教師隊伍、輔導員隊伍以及學生也必須對校企合作在提高實踐教學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學校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并予以高度的重視,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推動和參與其中;②企業層面:企業對高校服務社會的功能應有敏銳的嗅覺,重視從高校獲取所需的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持,樹立參與本科人才培養的社會責任感。需要指出的是,提高企業的認識水平不能僅僅依靠企業自身,高校與政府需要主動介入;③政府層面:要從培養適應建立自主創新型國家、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人才的角度出發,重視推動校企合作并建立相應的支持機制。高校、企業、政府三方統一思想、共同關注、步調一致,是構建好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前提。
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是構建好實踐教學體系的前提。頂層設計要充分體現校企合作的理念,既要考慮實踐教學體系內部各個子體系如何融入校企合作的元素,也要考慮實踐教學體系外部的校企合作模式與項目的開展。同時,要注重資源的整合,注重在不同的合作模式與項目之間構建有機的聯系,確保各種合作形式都能為提高實踐教學水平發揮作用。此外,實踐教學體系頂層設計的理念要內化于學校領導層、相關行政部門、教師隊伍、輔導員隊伍的思想中,確保在開展實踐教學的具體工作過程中能將這種理念貫徹到底,抓好落實。
合理完善的體制與制度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辦學定位,完善相關機構建設,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能,建立溝通機制,理順工作關系,確保不同部門能目標一致的協同開展工作。制度建設方面,應圍繞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目標,制定和修訂包括教學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學生管理在內的相關制度。制度應充分體現實踐教學和人培養的目標定位,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例如把工作考核、職稱評定、教學和科研獎勵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獎懲分明,提高教職員工的認識水平并充分調動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體制與制度的建設應考慮與政府如何對接,與企業如何對接,保證制度的行之有效。
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涵蓋的實驗、見習、實習、畢業設計、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等實踐教學環節,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基本實踐能力、專業實踐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13]。所有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內容既要注重基本技能的培養,又要注重把生產實際的知識貫穿其中,做到實踐教學的全過程始終與行業企業緊密結合。“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環節(社會實踐、學科競賽、創新創業活動等)亦應如此。教材、教學大綱、教學方案等應引入企業的技術力量參與,及時根據學科發展、行業發展不斷更新和修訂。
良好的教學設備設施、教學基地、師資隊伍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保障。這些保障條件的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財、物的投入不足是最為主要的原因。高校應從“不斷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14]的高度出發,加大教學投入。在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的購置、實習基地的建設方面,投入穩定充足的經費;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對校內與校外實驗系列師資隊伍建設通盤考慮,制定合理的建設規劃及系列配套保障措施,強化“雙師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學能力、教學水平上新的臺階。
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絕不應忽視這些“體系外”的合作模式與合作項目。對企業而言,“體系外”的合作模式與項目往往比“體系內”的合作項目更有吸引力,因為它們能為企業帶來直接的利益。通過“體系外”合作模式與項目的開展,校企雙方的關系變得愈發緊密[15],為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更大的平臺與空間,也為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梢哉f,沒有“體系外”合作的支撐,“體系內”的合作就如同沙中筑塔,既不穩定,也難以深入開展。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的開展對于提高實踐教學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對校企合作的形式予以高度重視,從體系構建的角度切入,把行業、企業的知識有機融入實踐教學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上手快、適應能力強、能滿足社會需求的高質量本科人才。
[1] 張兄武,陸 麗,唐忠明.中國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歷史演進和發展趨勢[J].現代教育管理,2011(4):66-69.
[2] 陳善國,黃先德.改變高校實踐教學困境的措施[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6):149-151.
[3] 沈 奇,張 燕,羅 揚.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0):36-38.
[4] 朱 軍.高校實踐教學現狀與優化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8(12):140-141.
[5] 潘 力,王偉珍.試論普通高校生態實踐教學體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60-162.
[6] 尹慶民,陳 浩,裴一蕾等.校企合作教育研究——基于應用型高校的模式及保障機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7] 劉 平,張 煉.產學研合作教育概論[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7.
[8] 高 林.應用型本科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9] 向梅梅,劉明貴.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
[10] 郭曉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最佳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1(32):28-29.
[11] 李雙雁.職業院校校企合作述評[J].職教論壇,2008(13):42-44.
[12] 王昌豹,祝義才.產學合作:模式、走勢、問題與對策[J].科技進步管理,2000,17(9):115-117.
[13] 彭勤革,彭建業,薛克昌.構建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4):106-108.
[14] 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1-04-25.
[15] 唐孝云,楊 安.產學研推進校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7):27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