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郭立場

近日,湖北襄陽市樊城區“馬上辦”辦公室引發公眾熱議。去年3月開始,按照有場所、有人員、有制度等“八有”標準,該區 10個鎮(辦)、27個職能部門、155個村(居)全部成立“馬上辦”辦公室。一年多來,這些“馬上辦”共受理來訪、上級轉辦等272件,辦結272件。
但公眾對“馬上辦”卻仍有許多不解。“馬上辦”本來是各個政府部門的天然責任,為何需要另設機構來強調?設立“馬上辦”是當地政府部門作秀,還是決心轉作風促實干?有了“馬上辦”之后,政府的常規機構怎么辦?
因此,倡導“馬上就辦”的風氣固然很好,但要不要“馬上辦”,還需要政府部門先三思而后行。其實,原來也有過不少類似“馬上辦”之類的改革,但都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效。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沒有從改進工作作風著眼,不致力于轉變政府職能,減少管理層次,反而使問題越積越多。在地方政府機構健全、分工明確的情況下,只要各級政府部門恪盡職守、真抓實干,足以讓人民滿意,那就沒必要專門成立“馬上辦”。
當前,有的政府部門還存在著職責界定不夠科學、不夠清楚明晰,管理職責交叉重疊,職能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新一屆中央政府提出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目的就是在減少機構規模的同時,不斷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因此,成立“馬上辦”的改革初衷固然很好,還必須得摒棄那些“不去辦”,并真正促進作風的轉變,才是真正贏得上下稱許的改革之舉。(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霍慶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