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玉
(江門市新會區衛生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廣東 江門 529100)
引導探究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法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注重學生的獨立鉆研,著眼于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它不僅僅重視知識的獲取,更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突出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在問題的推動下、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真正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1]。筆者于2011年9—12月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對本校2011級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兩個班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分析得出:引導探究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方面有明顯效果。
選擇我校2011級中專護理專業1133班26人,1134班26人,其中女生49人,男生3人,年齡15~17歲,兩班的基礎課成績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用教材均為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醫用化學基礎》第二版,教學計劃、授課教師均相同。在教學中將1133班作為實驗組,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法,1134班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
1.2.1 對照組 采用“以教師為主體、以講課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法。
1.2.2 實驗組 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法,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提出問題。教師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生活經驗、認知基礎及心理特點,將教材中抽象、單一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身邊熟知的、現實生活中的情境,并提出化學問題(即本節課要探究的問題),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欲望。例如,在“鹽的水解”一節教學中,首先設計問題:①根據上一節學過的知識,思考測定溶液酸堿性的簡便方法,并簡述實驗的操作過程;②用簡便的實驗方法,分別測出NaCl、NH4Cl、CH3COONa 3種鹽溶液顯什么性質(酸性、堿性或中性);③根據實驗結果,思考3種鹽溶液的pH值為什么不同。通過上述問題和實驗事實,學生帶著疑問和強烈的求知欲望,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2)引導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上一階段提出的問題,借助一定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進行個體探究(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歸納),得出初步探究的方向和策略。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認真總結經驗,發現規律。
(3)組織探究。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同一班級學生根據學習程度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形成一種合作的關系,以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不同小組也可能獲得不同的學習任務,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進程進行學習。在小組內進行合作交流,通過同伴間的相互啟發,豐富自我,尋找規律,解決問題[2]。
(4)歸納總結。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有目的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代表本小組發言,讓學生充分展示探究思路和方法,并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評判、反思與改進,師生共同歸納得出結論。
1.3.1 問卷調查 設計含有8個問題的調查表,在學期末對實驗組學生以無記名方式進行調查,發放問卷26份,有效回收26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3.2 理論考核 兩組學生參加期末理論考試,試題從教務處題庫中隨機抽取,試卷密封,流水作業閱卷。
1.3.3 統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采用t檢驗,對教學效果進行綜合分析。
實驗組學生對引導探究教學法教學效果的反饋情況見表1。

表1 實驗組學生對引導探究教學法教學效果的反饋情況[n(%)]
由表1可知,80%以上的學生認為引導探究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學、思考和歸納推理、語言表達、創新思維能力及學習效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兩組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分)
實驗組 26 87.58±3.26對照組 26 75.32±3.72組別 人數 理論考試成績 t值 P 5.6 <0.05
由表2可知,兩組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差異有顯著性(P<0.05),實驗組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
引導探究教學法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大膽創新、實現自我的學習環境。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能大膽地提出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對不同結果進行分析,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再創造”,教師通過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來發散學生的思維(設置思維起點),然后由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對問題進行思考(展開思維過程),教師通過一定的手段對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跟蹤,并隨時給予點撥和調整(規范思維操作),最后逼近“再創造”的目標(突破思維障礙),然后再循環進入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很顯然,運用引導探究教學法,學生的思維密度和強度加大,思維過程的創造性和探索性具有很強的“似真性”,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引導探究教學法通過對科學研究思路的模擬,使學生接觸和運用了前人經過大量科學實踐證實了的行之有效的科學研究方法與思路,讓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受到科學方法的熏陶。這比教師單純地給學生講授各種科學方法的內涵更容易使學生內化成自覺行為。引導探究教學法將重大科學發現的歷史引入課堂,給學生傳授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滿足現狀、不斷追求新知識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實施引導探究教學必然涉及一些化學史上大膽創新、勇于探索、堅持實踐、刻苦鉆研、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科學創造與發明實例,學生必然從中受到啟發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增強從事科學研究的信心。引導探究教學法要求學生自己通過研究與實踐,抽象概括化學知識,這對訓練學生的心理品質、磨練學生的意志很有益處。
現代社會生活和工作中,各種方式的交流合作十分重要,許多工作不可能由個體獨立完成,因此,合作意識、群體意識是現代人必要的品質。在探究活動中,可培養學生這方面的素質。在教學中,可從多方面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3]。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相互取長補短,從探究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探究,這正是現代教育的目標。協作、交流、表達貫穿活動各環節,通過探究過程的討論與交流,以及書寫探究報告等形式,可以營造一個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良好氛圍,培養樂于合作、分享信息和成果的團隊精神,這也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綜上所述,引導探究教學法能把化學教與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的思維在體驗、討論、合作、探究等活動中得到發展,自主性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滿足學生在現實情景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的需要,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策略,為其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卓月琴.化學課堂教學中“引導—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化學教學,2000(2):18-21.
[3]鄭如穎.中職學校實施化學課創新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0(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