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新,董小萍
(梧州市衛生學校,廣西 梧州 543002)
護理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行業,它不僅為病人提供護理服務,也是一個特殊人際交流的過程。所以溝通能力,尤其是臨床工作中與病人的溝通能力是一名現代護士必備的基本功。據調查,臨床上80%的糾紛是由溝通不良或障礙所致[1]。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于1998年1月修訂完成了《護理專業高等教育標準》,其中提到護士的核心能力為:評估和干預能力、溝通能力、評判思維能力、預見能力、管理能力、領帶才能、教育能力和知識綜合能力。國外的醫護行業管理者甚至認為,與病人、醫生、護士等的交流和溝通能力比護理操作技術更重要[2]。
如何在護理教育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一直是護理教育研究的熱點。為此,我們嘗試在課余時間為護生提供各種實踐機會,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培養護生溝通能力。現將實施過程總結如下。
隨機抽取我校2006級護理專業兩個班(110人)作為實驗組,其余兩個班(116人)作為對照組。學制3年,年齡17~19歲。兩組護生其他科目成績、錄取成績、內向與外向性格比例、家庭背景、獨生子女比例、性別比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1 實驗組 采用多種實踐活動和教學大綱要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1)在實踐教學課堂上的溝通練習。在實訓課堂上,不僅要求護生重視護理技能訓練,還要求護生認真掌握和練習操作前、中、后與病人及其家屬的溝通內容和技巧,并把這一實踐納入評分標準中,在技能考核中突出和強調對護生溝通能力的評價。
(2)組織護生到醫院穿插臨床見習。護生按進程學習理論知識和練習技能操作,減少課余在校操作練習時間,把相應的練習按教學相關內容穿插安排到醫院里進行見習。在醫院見習期間,除要練習專業技術操作外,還要練習與病人的溝通、對病人的健康教育等。
(3)深入社區,為居民提供護理服務。安排護生定時深入社區進行健康教育和衛生宣教。輪流安排護生在學校設置的社區服務站值班,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項護理服務。
(4)組織護生定期到老人院提供老年護理服務。老人院的護理工作量較小,對護理技術的要求較低,所以要求護生在老人院見習時著重開展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5)組織護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除安排護生進行專業實踐活動外,還優先安排護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社會活動,如志愿者活動、與貧困地區中小學“手拉手”活動、各種廣場文化活動等。
(6)要求護生把臨床見習和社區服務的心得體會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并定時召開座談會進行討論,解決護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7)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安排兩次臨床見習活動。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僅在教學進程中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安排兩次臨床見習活動,課余時間全部在校內實訓室進行操作練習。
1.3.1 自我評價 采用楊芳宇等[3]研制的“護生臨床溝通能力自我測評量表”從建立和諧關系(11項)、敏銳傾聽(10項)、確認病人的問題(10項)、共同參與(9項)、傳遞有效信息(11項)和驗證感受(7項)6方面來測評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每項采用4級評分制,即“總是”得 3分,“經常”得 2分,“偶爾”得 1分,“從不”得0分。評分越高表明溝通能力越強(見表1)。
1.3.2 帶教教師評價 采用由許亞紅[4]研制的量表。該量表為他評量表,全部為閉合式問題,分為6個維度,分別為溝通的計劃和準備、護患溝通的啟動、收集信息、給予信息、獲得并理解病人的觀點、護患溝通的結束。該量表及其維度的一致性Cronbach’s=0.953,重測信度=0.904,折半信度=0.965。得分越 高表明護患溝通能力越強(見表2)。
表1 護生臨床溝通能力自我測評量表得分(±s,分)

表1 護生臨床溝通能力自我測評量表得分(±s,分)
組別 人數 總分 建立和諧關系 敏銳傾聽 確認病人的問題 共同參與 傳遞有效信息 驗證感受實驗組對照組110116u值P 2.82±0.671.95±0.5410.7133<0.0052.38±0.532.16±0.423.4466<0.0052.25±0.722.04±0.522.5022<0.0052.33±0.761.87±0.684.7862<0.0052.58±0.711.66±0.6410.2135<0.0052.79±0.811.92±0.738.4668<0.0052.53±0.581.83±0.4510.0996<0.005
表2 護生臨床溝通能力他評量表得分(±s,分)

表2 護生臨床溝通能力他評量表得分(±s,分)
組別 人數 總分 溝通的計劃和準備 護患溝通的啟動 收集信息 給予信息 獲得并理解病人的觀點 護患溝通的結束實驗組對照組5853u值P 142.25±15.72132.04±15.223.4701<0.00520.51±3.3812.48±3.1212.9682<0.00523.91±4.1620.14±3.954.8852<0.00538.57±4.4330.74±4.359.3818<0.00518.92±2.2513.31±2.1713.3453<0.00516.91±3.1212.96±2.916.8793<0.00519.42±3.3214.53±3.217.8744<0.005
1.3.3 病人評價 采用在“溝通能力測評量表”基礎上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具體見表3。

表3 病人對護生溝通能力的評價[n(%)]
在課程結束后,分別給護生、帶教教師、病人發放不記名問卷:(1)將自評問卷發放給護生,當場填寫、回收。發放問卷226份,收回有效問卷226份,有效回收率100.0%。(2)他評由實習科帶教教師在實習結束后進行。共發出問卷115份,其中向實驗組帶教教師發放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58份,有效回收率96.7%;向對照組帶教教師發放問卷55份,收回有效問卷53份,有效回收率96.4%。(3)病人評價調查表在實習結束后發放,共發放問卷300份。其中向實驗組護生的病人發放問卷152份,收回有效問卷148份,有效回收率97.4%;向對照組護生的病人發放問卷148份,收回有效問卷142份,有效回收率95.9%。
所得數據經Excel201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并進行統計描述。
(1)表1顯示,實驗組護生對自己臨床溝通能力的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二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2)表2顯示,臨床帶教教師對實驗組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二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3)表3顯示,病人對實驗組護生臨床溝通能力的肯定和滿意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二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1)本文對護生本人、臨床帶教教師和病人3方面的評價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學校護理教育中穿插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培養護生溝通能力的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方法。
(2)溝通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來積累。任澤娟等[5]研究護生傾聽與溝通能力認為,在校護生傾聽與溝通能力低于實習護生,原因在于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傳統教學方法注重護生學習溝通理論知識,而護生入學前社會關系相對較簡單,入學后與外界交往較局限,在校進行護理操作實訓的對象基本上是模型人,學到的溝通知識沒機會實際應用。而護患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人際關系,需要護理人員具備較強的臨床溝通能力。所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提出“讓學生入醫學院校的第一學期、第一周、第一天就接觸病人,樹立終身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張青等[6]研究資料表明:護理理論教育結合早期接觸臨床實踐活動,對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培養和提高有明顯促進作用。所以在護理教育中穿插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對培養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3)各類型的實踐活動有助于溝通能力的全面提高。護生的溝通能力不僅體現在醫療活動上,在社會活動中的溝通能力也是一種個人素質的體現。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大衛·賽爾旺—施萊伯博士認為:“改善溝通能力可以鞏固我們的人際關系,調節情感,最終帶來身心的愉悅。”[7]因此,針對中職護生社交范圍小、社交人群局限的特點,我們與學校團委合作,優先安排實驗組護生參加各項社交活動,開闊護生視野,增長護生見識,拓展護生社交圈。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使護生的溝通不只局限于護士的工作場所,與各種類型的人群接觸,能降低護生對陌生人的恐懼感,克服羞怯心理,增強溝通的信心和興趣。
(4)增加師生溝通機會,學會對溝通的反思。護生把實踐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和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定時召開座談會進行討論,以解決護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這種做法,能讓護生在實踐中學會思考,并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座談會上師生共同參與、共同討論的學習方式又進一步激發了護生的學習動力。護生在實踐中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思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更好地開展護理服務,為今后更好地學習和工作、提高個人素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我們要正視中職護生在溝通能力上的缺陷,主動積極地設計各種實踐活動,幫助護生提高溝通的自信心,有效培養護生的溝通能力,為社會輸送合格的護理人才。
[1]楊豐慧.護患溝通 684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2008,5(8):3482.
[2]Rosenstein A H .Nurse physician relation ship:Impact on nurse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J].Am J Nurs,2002,102(6):26.
[3]楊芳宇,沈寧,李占江.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的初步研制[D].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03.
[4]許亞紅.護生護患溝通能力評價量表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2):460.
[5]任澤娟,李林,胡婭麗,等.護生傾聽與溝通能力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4,19(11):57-59.
[6]張青,裴先波,羅先武.《護理學基礎》理論結合早期接觸臨床的同步式教學方法的效果探討[J].護理研究,2011,25(11):2902-2903.
[7]大衛·賽爾旺-施萊伯.痊愈的本能[M].黃鈺書,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