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明禮,陳青枝
(萊陽衛生學校,山東 萊陽 265200)
知識與行為密切相關,營養知識對學生的營養行為有積極影響。在學校開展營養教育是重要的改善營養與促進健康的手段,能顯著提高學生營養知識知曉率,使其自覺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營養行為。我校是一所全日制中等衛校,主要培養面向基層的醫務工作者。對于這些尚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營養知識及行為,不但直接影響到自身的生長發育,而且對病人也將產生間接影響,其營養知識及行為的正確與否具有雙重意義。為了解我校學生的營養知識及營養行為現狀,進行此次調查,以探討在中職衛校開設營養與膳食指導等相關課程的必要性。
選擇我校2012年應屆畢業的護理、檢驗、口腔、藥劑、影像5個專業的931名學生,年齡19~22歲,在其實習完畢返校考試期間進行問卷調查。選擇應屆畢業生,主要是考慮到實習期間他們不上早操,不實行統一管理,生活相對自由,營養行為自主性高,能更真實地反映其營養知識及行為情況。根據各專業特點,我校在護理、檢驗專業一直開設營養與膳食指導課程,將其稱為開課組(n=352),其他專業未開設,將其稱為未開課組(n=579)。
學生返校后,由各班班主任統一發放問卷,由學生獨立完成,匿名填寫。
(1)基本資料:年齡、性別。(2)營養行為:早、晚餐進食情況,食物喜好,飲料喜好,餐具選擇等。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931份,有效回收931份,有效回收率100.0%,所有資料采用Excel軟件處理。
2.1.1 早餐情況 開課組學生中,80.1%堅持每天吃早餐,0.6%從不吃早餐;未開課組這兩項比例分別為58.2%和2.1%,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 1。

表1 兩組學生早餐進食情況比較[n(%)]
2.1.2 晚餐情況 開課組學生中,11.1%晚餐經常飽脹,49.7%從不飽脹;未開課組這兩項比例分別為15.0%和40.9%,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 2。

表2 兩組學生晚餐狀況比較[n(%)]
2.1.3食物喜好 開課組學生中,4.0%喜好西式快餐,8.2%喜愛膨化食品,73.0%喜好燒烤類食品;未開課組這3項比例分別為13.6% 、13.3% 、85.1% ,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食物喜好比較[n(%)]
2.1.4 飲料選擇 開課組學生中,21.0%喜愛牛奶,2.0%的喜愛酸奶;未開課組這兩項比例分別為13.3%和5.5%,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 4。

表4 兩組學生飲料選擇情況[n(%)]
2.1.5 餐具選擇 開課組學生中,54.8%選擇自備餐具,24.4%選擇公共餐具,16.5%選擇一次性餐具;未開課組這3項比例分別為34.9%、34.5%和24.7%,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5。

表5 兩組學生餐具選擇情況比較[n(%)]
本次調查表明,開課組學生飲食行為情況明顯好于未開課組學生,這也與王子昕[1]、許潔[2]、蘇艷偉[3]等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接受過營養教育的學生基本能選擇合理的飲食方式、體重控制方式,具備正確的飲料、飲食選擇能力,同時也具備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說明在中職衛校開設營養與膳食指導等相關課程,加強相關師資力量建設很有必要,對學生養成良好的營養衛生習慣,促進自身健康成長,今后更好地為病人服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王子昕,張伋,徐銳,等.北京市大學生飲食行為與習慣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食物與健康,2008(10):61-63.
[2]許潔,張鏢,黃厚今,等.營養知識教育對醫學生營養行為影響的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4):2758-2760.
[3]蘇艷偉,高雪.醫科院校大學生飲食行為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9,25(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