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娟,楊 紅,張云杰,江領群,劉善麗,黃 毅
(重慶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1331)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高職高專護生作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其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亦成為近年來眾多學者關注的熱點[2,3]。Seminar可譯作討論會、講習會,是在歐美大學課堂中流行的一種教學方式,是學生為某一問題而與教師共同討論的一種交互式教學路徑[4]。Seminar教學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習責任感,目前國內部分大學課堂中運用了這種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良好[5],但有關該教學模式對高職高專護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未見報道。本研究旨在探討Seminar教學模式對高職高專護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產生的影響,為護理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選取我校2009級4個班的護生(共192人)為研究對象,采用單盲法隨機分為實驗組(采用Seminar教學法)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前者92人,后者100人。兩組均由同一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授課。
實驗組采用Seminar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兩組護生授課時數、重點均相同。實驗組上課前告知學生所要講授的內容或臨床病例,設立與授課內容或病例相關的問題,讓護生借助各種資源查找答案,并整理成一套與答案相關的資料。上課時分小組,每組指定一位代表發(fā)言,發(fā)言結束后其他護生或教師提問并討論,最后由教師總結、概括并歸納本次課的重點及難點。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在課程教學前后采用“學業(yè)自我效能感量表”分別對兩組護生進行調查。當場講解填寫方法并回收,共發(fā)放問卷192份,收回有效問卷190份(實驗組92人、對照組98人),有效回收率為99.0%。
采用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量表[1]”共包括兩個維度: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前者有4個問題,后者有3個問題。采用5級計分法:非常同意記5分,非常不同意記1分,總分7~35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強。該問卷在學術領域已被廣泛運用,證明有良好信度和效度。
兩組均采用相同教材,并由相同教師授課,課程結束后采用相同試卷進行測試,試題從學校試題庫隨機抽取。考試結束后試卷密封,由教研室教師集體閱卷。
采用SPSS 11.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實驗組男生占6.5%,對照組男生占7.1%,經比較,兩組護生性別構成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調查結果顯示,教學前,兩組護生自我效能感無明顯差異。教學后,實驗組護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評分均高于教學前;對照組學生的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無明顯改善,其余兩項有明顯改善(P<0.05)。
表1 兩組護生教學前后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生教學前后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s,分)
注:*與教學后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 P>0.05
項目 實驗組教學前 教學后對照組教學前 教學后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18.93±2.85*#11.30±2.63*#7.63±2.36*#21.27±3.5612.76±1.788.51±2.2219.24±2.89*11.51±3.55*7.73±2.7820.36±2.2412.27±3.118.09±0.28
表2 兩組護生教學前后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差值及期末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生教學前后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差值及期末考試成績比較(±s,分)
項目 實驗組(n=92) 對照組(n=98) P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期末考試成績2.34±1.161.46±0.570.88±0.0584.00±9.211.12±0.680.76±0.700.36±0.0779.70±12.10<0.05<0.05<0.05<0.05
進一步對兩組護生教學前后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差值進行比較,發(fā)現實驗組護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與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差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對期末考試成績的比較發(fā)現,實驗組護生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 0.05)。
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指個體的學業(yè)能力信念,指學習者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的評價,是Bandura自我效能理論在學習領域的應用。作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高職高專護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亦成為近年來眾多學者關注的熱點[2,3]。大量研究發(fā)現,高職高專護生中厭學、學習困難、逃課的現象也客觀存在[6,7]。故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護生自我效能感,可為將來護生提供優(yōu)質護理服務奠定基礎。
本研究首次發(fā)現,在高職高專臨床護理教學中,采用Seminar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從表1可知,實驗組護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包括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教學后,兩組護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都得到了明顯提高,但實驗組護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這可能與Seminar教學模式的特點有關。與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相比,Seminar教學模式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互動性。傳統教學模式是一種單向的、垂直的、機械的教學方式,而Seminar教學模式采用教與學雙向交流方式,就師生共同關注的教學內容,護生可以自由提問,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這種雙向互動式的交流,使護生學習變得更加主動。二是民主性。Seminar教學模式不拘泥于師尊和權威,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為學生建構了一個開放的、寬松的、積極的學習空間。三是激勵性。Seminar教學模式營造了護生—教師、護生—護生的雙向互動氛圍,有助于護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識。從Seminar教學模式的特點看出,該教學模式能從多種途徑為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提供平臺,如激發(fā)護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鍛煉護生表達能力等,使護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就感[8]。
Seminar教學模式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表2可知,實驗組護生期末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發(fā)現,學業(yè)自我效能感高的護生,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高,對知識有強烈的探究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9]。
[1]馬勇.大學生學習倦怠與學習自我效能感關系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0(1):84-86.
[2]年靜.職校生學習自我效能感探索[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3]王翠榮.高職學生學習倦怠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及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7):56-58.
[4]陳潭,程瑛.Seminar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及其課堂教學模型構建[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3(4):57-59.
[5]崔艷秋.“Seminar”教學法在醫(yī)學高職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1(4):756-758.
[6]趙小峰.高職生厭學情緒的成因及對策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1):84-85.
[7]楊小青.廣西四所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之調查與分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26):45-52.
[8]淑斌.論自我效能感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影響及培養(yǎng)策略[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6(11):134.
[9]滿力,姜世昌,譚冬梅.歸因訓練對護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成績影響的實驗研究[J].護理研究,2008,32(2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