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國平,張曰濤,王曉林,金志山
(黑龍江省電力科學研究院,哈爾濱 150030)
電站鍋爐運行過程中的運行狀況、水質、燃燒工況以及水循環狀況等控制不良,容易造成鍋爐水冷壁鋼管的腐蝕[1]。定期的宏觀檢查可以發現水冷壁鋼管外壁的腐蝕,卻不能發現其內壁腐蝕。由于水冷壁鋼管內壁的腐蝕會造成鋼管厚度減薄及內壁的凹凸不平,因此,垂直于鋼管外壁傳播的超聲波在凹凸不平的內壁界面發生散射,能夠判斷水冷壁鋼管內的壁腐蝕狀況。國內對鍋爐水冷壁鋼管內壁腐蝕狀況的常規壓電效應超聲波檢測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為了提高超聲檢測技術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的檢測效率,本文采用電磁超聲檢測技術對電站鍋爐水冷壁鋼管進行了內壁腐蝕檢測實驗,觀察經水冷壁鋼管內壁反射后超聲波的衰減規律,分析了超聲波衰減原因,判斷出水冷壁內壁腐蝕狀況,并通過實驗驗證了這種檢測方法的可行性。
目前,國內對鍋爐水冷壁鋼管內壁腐蝕狀況的檢測主要是采用常規壓電效應超聲波檢測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發現它們主要存在下述問題:
1)檢測時需要采用耦合劑進行耦合,耦合效果直接影響到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對耦合劑的透聲性及流動性等要求比較高。
2)由于超聲波無法穿透水冷壁鋼管外壁上的灰焦和氧化物而進入工件,因此,采用壓電超聲檢測水冷壁鋼管前,須清理表面灰焦和打磨外壁氧化物,并要求露出鋼管表面金屬光澤,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打磨不當還可能對水冷壁鋼管造成一定的損害,形成應力集中源。
3)檢測時,由探頭發射出的超聲波穿透耦合劑,再進入到工件中,能量損失比較大,導致檢測靈敏度下降。
4)由于受到探頭與工件的接觸面積以及耦合劑耦合效果的影響,掃查速度受到限制,檢測效率低,不能實現快速檢測。
隨著超聲波電源控制能力和電磁超聲轉換效率的提高,電磁超聲換能器體積的減小,克服了電磁超聲波技術在工件內激發信號弱的問題,所以電磁超聲檢測技術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得以迅速發展[2]。電磁超聲檢測技術是利用洛倫茲力或材料的磁致伸縮效應,以非接觸的方式激發工件內部質點振動的一種超聲波檢測方法。電磁超聲與常規壓電超聲的區別在于激發和接收超聲波的方式不同。壓電超聲換能器靠壓電晶片的壓電效應激發和接收超聲波,能量轉換發生在壓電晶片上,超聲波進入工件需要耦合劑耦合;電磁超聲靠電磁效應激發和接收超聲波,能量轉換在工件內直接進行,電磁超聲不需要任何耦合介質[2-5]。由于在檢測時不需要耦合介質進行耦合,這種在工件內部激發超聲波的電磁超聲檢測技術在工程應用中的檢測效率遠高于常規壓電超聲波檢測技術[6]。
實驗裝置及掃查方式如圖1所示。本文采用的電磁超聲檢測裝置包括電磁超聲換能器、換能器連接線、波形顯示器。

圖1 實驗裝置及掃查方式示意圖
兩根相同材質、相同規格的水冷壁鋼管(1根存在內壁腐蝕,另1根不存在內壁腐蝕),材質為20 G,規格為φ60×6 mm。
1)校核儀器的掃描線性和垂直線性。這種檢測方法是根據內壁多次反射回波的衰減規律來判斷工件內壁的腐蝕狀況,并以回波位置進行輔助判斷,儀器的掃描線性和垂直線性是否準確對檢測結果影響非常大。
2)根據水冷壁鋼管的規格,調整檢測系統的掃描比例和掃查范圍。為了能夠清晰直觀地觀察水冷壁鋼管內壁多次反射回波的衰減規律,調節波形顯示器的顯示范圍,在可視范圍內顯示6~8次反射回波。
3)調整儀器的檢測靈敏度。將電磁超聲換能器放置在無腐蝕的水冷壁管上,然后將一次反射回波調整至滿屏的80%~90%作為檢測靈敏度。檢測壁厚較薄的水冷壁鋼管時,一次反射回波容易被始波占寬覆蓋,可以將二次反射回波調整至滿屏的80% ~90%作為檢測靈敏度。
4)不進行任何表面清理及打磨,將探頭與水冷壁鋼管接觸或者在探頭與水冷壁鋼管之間放上一層耐磨材料,然后將換能器沿著水冷壁鋼管外壁進行鋸齒形掃查,觀察多次反射回波的波幅變化規律。
5)存儲并記錄數據。
無腐蝕水冷壁鋼管檢測結果波形如圖2所示,顯示屏中出現8次反射回波。由于始波占寬的原因,一次反射回波被始波覆蓋,不易區分;二次反射回波波幅達到滿屏的83%。具體反射次數對應反射波波幅如表1所示。以二次反射回波(即滿屏83%)為基準波高,根據公式△=20 lg(P2/P1)=20 lg(H2/H1)[7],計算其余各次反射回波達到基準波高時儀器的增益值,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繪制距離波幅曲線如圖3所示。

表1 無腐蝕情況下反射次數對應反射回波波幅


從圖2、圖3可以看出,隨著超聲波在鋼管內壁反射次數的增加,反射回波波幅逐漸降低,呈現出線性衰減的規律,其距離波幅曲線為一條直線。計算得出距離波幅曲線的斜率K=2.25,即超聲波在鋼管內壁每反射1次,反射回波衰減2.25 dB。此外,從圖2中儀器顯示深度可以看出,二次反射回波出現在12.2 mm處,即水冷壁鋼管2倍壁厚處。
超聲波在無腐蝕水冷壁鋼管內傳播如圖4所示。由于工件的磁致伸縮效應,電磁超聲換能器在工件中激發出垂直于工件表面傳播的超聲波。無腐蝕的水冷壁鋼管內壁光滑平整且與外壁平行。當超聲波傳播到水冷壁鋼管內壁界面時,其傳播方向與工件內壁垂直,大部分能量將被反射回來,形成一次反射回波;一次反射回波遇上工件外壁界面,同樣也會發生反射現象,反射回波與工件內壁垂直,內壁反射形成二次反射回波……,周而復始,從而形成多次反射回波。此外,一次反射回波、二次反射回波、三次反射回波……分別出現在1倍壁厚(T)、2倍壁厚(2T)、3倍壁厚(3T)……處。

圖4 超聲波在無腐蝕水冷壁鋼管內傳播示意圖
超聲波始終垂直于水冷壁鋼管內外壁界面傳播,反射率很高,其能量的衰減主要來自于擴散衰減,即超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由于聲束的擴散能量逐漸分散,從而使單位面積內超聲波的能量隨傳播距離的增大而減弱[7]。在遠離聲源的聲場中,球面波的擴散衰減量會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而線性增大[7]。因此,超聲波多次反射回波的波幅衰減非常有規律,呈線性衰減現象。
存在腐蝕的水冷壁鋼管檢測結果波形如圖5所示。顯示屏中只出現4次反射回波,一次反射回波因始波占寬而無法區分,二次反射回波波高為滿屏70%,三次反射回波急劇下降至滿屏15%,四次反射回波下降至滿屏10%以下,很難與電噪聲信號區分。從儀器顯示深度可知,二次反射回波出現在2倍壁厚之前的位置10.4 mm處。因超聲波垂直于水冷壁鋼管內壁傳播,超聲波傳播的距離可以反映出水冷壁鋼管的剩余壁厚。從二次反射回波出現的位置可知,實驗中水冷壁鋼管內壁腐蝕坑處的剩余壁厚約為5 mm,從而可以估算出腐蝕坑的深度大約為1 mm。

圖5 存在腐蝕的水冷壁鋼管檢測結果波形圖
有腐蝕情況下反射次數對應反射回波波幅如表2所示。由于水冷壁鋼管內壁腐蝕坑的存在,超聲波在水冷壁鋼管內壁界面發生散射,可接收的反射回波次數只有4次。以二次反射回波(即滿屏70%)為基準波高,根據公式△=20 lg(P2/P1)=20 lg(H2/H1)[7],可以計算其余各次反射回波達到基準波高時儀器的增益值,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據此繪制的距離波幅關系圖(如圖6所示)顯示反射回波衰減速度極快,高于4次的回波已經無法被接收識別。

表2 有腐蝕情況下反射次數對應反射回波波幅

圖6 φ 60×6 mm有腐蝕水冷壁鋼管距離波幅關系
超聲波在有腐蝕水冷壁鋼管內傳播如圖7所示,被腐蝕后的水冷壁鋼管內壁存在很多凹凸不平的腐蝕坑,垂直于外壁傳播的超聲波遇上內壁凹凸不平的腐蝕坑,將在腐蝕坑界面發生散射現象,反射率很低,只有小部分能量被反射回去,并被換能器接收。因此,在檢測儀器顯示屏上顯示的超聲波反射回波的波高急劇下降,反射回波雜亂,衰減無規律,或者多次反射回波消失;腐蝕坑存在一定的深度,一次反射回波將在1倍壁厚之前的位置(T-△T)處出現。

將實驗中的2根水冷壁鋼管解剖,觀察其內壁的腐蝕狀況,并用測厚儀測量腐蝕處水冷壁鋼管的剩余厚度,計算腐蝕坑的深度。解剖后的水冷壁鋼管內壁截面圖如圖8所示。

由實驗可知,存在腐蝕坑處的超聲波反射回波與完好無損處的超聲反射回波的衰減規律明顯不同,檢測出水冷壁鋼管內壁1 mm深的腐蝕坑,說明其檢測靈敏度較高。
通過觀察水冷壁鋼管內壁超聲反射回波的衰減規律,可以判斷電站鍋爐水冷壁鋼管內壁的腐蝕狀況。采用電磁方式激發和接收超聲波,不需要耦合劑進行耦合,不需要表面清理及打磨,可以提高實際工程應用中的檢測效率。
1)采用電磁超聲檢測技術對電站鍋爐水冷壁鋼管進行內壁腐蝕檢測方法準確,能夠快速地檢測出電站鍋爐水冷壁鋼管內壁的腐蝕狀況。
2)這種檢測方法對工件表面條件要求低,不必進行表面清理、打磨,檢測過程不用耦合劑耦合,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檢測靈敏度高。
[1]呂玉,丁旭生.富拉爾基發電總廠3號爐水冷壁管氫腐蝕爆管原因分析[J].黑龍江電力,2009,31(3):212-214.
[2]Masahiko Hirao,Hirotsugu Ogi.EMATS for science and industry:noncontacting ultrasonic measurements[M].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3.
[3]李振才.電磁超聲(EMA)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無損探傷,2006,30(6):13-14.
[4]張廣純.電磁聲技術的進展與應用[J].無損檢測,1990,12(4):103-105,111.
[5]許守平.ASTME816—96利用電磁聲換能器(EMAT)技術進行超聲檢查的標準方法[J].無損探傷,2003,27(2):20-28.
[6]張勇,陳強.用于無損檢測的電磁超聲換能器研究進展[J].無損檢測,2004,26(6):275-279.
[7]李克明,劉德榮.超聲波探傷[M].北京:電力工業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