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柳貢強,張德文,李 童,朱學成
(黑龍江省電力科學研究院,哈爾濱 150030)
黑龍江省電網在2000—2010年共發生6次線路舞動,由于線路舞動次數較少,使用舞動頻次法并不能真實反映線路舞動風險。線舞動形成主要取決于3個因素:導線不均勻覆冰、風激勵和線路結構參數[1-4]。其中導線不均勻覆冰和風向風速構成的冰-風條件是影響舞動形成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本文主要建立在舞動多發氣象過程和發生頻次的基礎上,通過收集黑龍江省13個地市2000—2010年來雨凇、霧凇、風向、風速、月南北(東西)極值的積冰厚度等氣象數據,結合2000—2010年線路舞動頻次、線路實際運行經驗等對黑龍江省電網所屬區域線路舞動可能發生的概率、產生的故障以及所造成的損害進行分析。
1)線路舞動頻次。舞動次數統計應以氣象過程為準,同一區域1次氣象過程引起的線路舞動記為1次。線路舞動頻次是舞動分布研究的一個主要參考指標。由于黑龍江省電網2000—2010年發生線路舞動頻次最高的線路僅為1次,使用頻次法劃分舞動區域等級并不能真實反映線路舞動風險的實際情況,需要進一步積累觀測數據。
總體來說,企業基建項目管理對企業綜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基建項目財務管理工作對企業管理和資金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影響,為了更好的進行基建項目財務管理,首先應科學把握基建項目的財務管理重要性,針對基建項目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積極財采取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和完善基建項目財務管理制度以及加強基建項目財務管理成本審核等策略措施,不斷提高基建項目財務管理工作效果和質量。
2)運行經驗。匯集生產運行一線人員掌握的線路結構與參數,以及在線路巡視、維護過程中線路舞動情況,對個別地區舞動風險等級和易舞區段進行調整。
“完了,我覺得宇晴姐姐是將我們騙到了一個局里。等我們看這兩位老爺爺下完棋,爬下樹,大概時間就過了一百年,什么黃梁驛,長安,都會變成我不認得的樣子,以后鳥窩大師和他的鳥窩孫子們編故事,就會說有四個長安少年,來我們黃梁村,這個美麗的桃花源,躲過了傳說中大唐的亂世,他們口口聲聲說要去萬花谷,其實就是在大榆樹頂上看人家下了半宿的棋,之后回到長安,發現他們孫子的孫子們正在街上玩‘蹴鞠’?!鄙瞎傩怯暧幸稽c擔心。
2)綜合各舞動影響因素局部微調。結合霧凇分布特征、導線積冰概率、運行經驗、地形地貌特征等,對局部地區進行適度調節,如表1所示。
3款面膜擬合水光指數提升結果其消費者使用后自我評估水光感結果見表9, 將通過該模型計算得到的擬合水光指數提升百分比與自我評估使用產品后肌膚水光感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10。
在金礦開采過程中各種開采環節會對土地資源造成嚴重破壞,在開采金礦時現階段,我國因金礦開采引發的土地資源損失嚴重,與此同時,金礦開采會造成水污染,導致金礦周圍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金礦開采也會對周邊植物產生一定影響,如果金礦附近有河道很可能造成河道的阻塞;金礦開采還會導致自然景觀遭到破壞,甚至引發水庫干涸等問題。大紅柳灘位于和田縣南,直距180Km的喀喇昆侖山脈中段,行政區劃屬和田縣管轄。大紅柳灘地區自然景觀壯美,有新藏界碑、班公湖、康西瓦陵園等景區,在金礦開采過程中會對自然景觀和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
4)風向風速。要形成舞動,除覆冰因素外,舞動還需有穩定的層流風激勵。舞動風速范圍一般為4~20 m/s,且當主導風向與導線走向夾角大于45°時,導線易產生舞動,該夾角越接近90°,舞動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風向風速的影響也是指導舞動分級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綏化地區氣象監測區站10 a間氣象數據結果表明:霧凇日為57 d,無雨凇記錄,月平均風速大于4 m/s的日累計為360 d,個別月模擬線路積冰厚度為5~28 mm,且多發生于中部地區。綜合氣象和運行經驗進行分析,綏化除中部地區外的區域屬于不具備發生舞動區域,劃分為0級區(非)。
6)導線覆冰。舞動多發生在覆冰雪的導線上,覆冰厚度一般為2.5~48.0 mm。導線上形成覆冰需具備3個條件:空氣濕度較大(90% ~95%),干雪不易凝結在導線上,雨凇、凍雨或雨夾雪是導線覆冰常見的氣候條件;合適的溫度(-5~0℃),溫度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導線覆冰;一定的風速,使空氣中水滴運動的風速一般大于1 m/s。以導線積冰厚度作為一個參考因素,在局部地區進行微調。
為始終保持樣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必須在采樣后做好管理工作。水樣在4 ℃左右保存,可置于暗處或冰箱中,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動,減緩物理和化學作用的速度。也可按監測項目的要求加入固定劑。填寫好容器上的標簽,標簽內容包括樣品編號、采樣時間、采樣點位、加入固定劑種類及數量、檢測項目、采樣者等。標簽要與采樣記錄核對一致,并填寫樣品登記表。
大慶地區氣象監測區站10 a間氣象數據結果表明:霧凇天氣累計19 d,雨凇天氣累計3 d,主導風向西北風,月平均風速大于4 m/s的日累計為510 d,無導線積冰記錄。大慶地區溫度隨季節變化明顯,氣候相對干燥,不易出現雨凇、霧凇、粘雪等容易引發輸電線路舞動的天氣。綜合氣象和運行經驗進行分析,發生舞動地區屬局部地區微氣候條件所致,大慶大部地區屬于不具備發生舞動區域,劃分為0級區(非)。
3)劃分1級區(弱)依據。發生過舞動的線路區段,以該線路舞動區段為中心,取線路兩側5 km的走廊,該區域舞動等級規定為1級。包括大春甲乙線17號~19號桿塔為中心,線路兩側5 km走廊;紅臥甲乙線08號~12號和21號~26號桿塔為中心,線路兩側5 km走廊;開三甲線10號~14號桿塔為中心,線路兩側5 km走廊;三南甲乙線125號~126號桿塔為中心,線路兩側5 km走廊;綏利線1號~2號桿塔為中心,線路兩側5 km走廊;康蘭乙線212號~213號桿塔為中心,線路兩側5 km走廊。由于在部分惡劣天氣過程中,部分線路發生舞動沒有跳閘,沒有記錄,這一情況造成等級區域不連貫,考慮相同氣象、地理因素等條件,將該等級區域結合運行經驗進行整合。這樣就形成了以大春甲乙線17號~19號桿塔為中心線路兩側5 km走廊、紅臥甲乙線08號~12號和21號~26號桿塔為中心線路兩側5 km走廊、開三甲線10號~14號桿塔為中心線路兩側5 km走廊為支點的帶狀區域;以三南甲乙線125號~126號桿塔為中心線路兩側5 km走廊、綏利線1號~2號桿塔為中心線路兩側5 km走廊、康蘭乙線212號~213號桿塔為中心線路兩側5 km走廊為支點的帶狀區域。這兩個帶狀區域的舞動等級為1級。
3)雨凇分布特征。雨凇分布特征主要是統計黑龍江省電網區域10 a各氣象站點觀測到的雨凇日數,按照各個地區出現雨凇日數來表征該地區雨凇活動強度,并繪制雨凇分布圖。雨凇能夠引起導線積冰,且雨凇發生時風速較大,因此雨凇是影響線路舞動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

表1 舞動區域劃分原則
輸電線路舞動區域分布見圖1。
1)劃分3級區(強)依據。黑龍江省近10 a以來沒有發生過5次及以上線路舞動的區域,并綜合近10 a氣象、地理因素也無極易發生舞動的區域。

圖1 黑龍江省電網架空輸電線路舞動區域分布圖
2)劃分2級區(中)依據。黑龍江省近10 a以來沒有發生過3~4次線路舞動的區域,并綜合近10 a氣象、地理因素也無易發生舞動的區域。
1)根據舞動頻次進行調整。發生過舞動的線路區段,以該線路舞動區段為中心,取線路兩側5 km的走廊,該區域舞動等級為1級。
4)劃分0級區(非)依據。哈爾濱地區每年11月份至次年3月份風向以西南風、東南風為主,主導風向與部分線路的導線走向夾角大于45°,且有風速大于4 m/s的記錄。另根據黑龍江省氣象臺統計,哈爾濱地區10 a間發生霧凇現象15 d,無雨凇記錄,個別月份出現過模擬線路南北、東西走向積冰厚度均為6~8 mm。綜合氣象和運行經驗進行分析,發生舞動地區屬局部地區微氣候條件所致,哈爾濱大部地區屬于不具備發生舞動區域,劃分為0級區(非)。
齊齊哈爾地區位于松嫩平原中部,齊齊哈爾市常年風力較大,尤其在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4月份風力平均在5級以上。據氣象監測區站數據統計,2000—2010年齊齊哈爾市霧凇日為25 d,無雨凇日記錄,個別月模擬線路積冰厚度為4~16 mm。綜合氣象和運行經驗進行分析,齊齊哈爾大部地區屬于不具備發生舞動區域,劃分為0級區(非)。
7)地形、地貌、地質特征。依據輸電線路桿塔所處位置的具體形式、地貌以及地質特點,對之前確定的等級進行調整。
5)霧凇分布特征。霧凇分布特征主要是統計黑龍江省電網區域10 a各氣象站點觀測到的霧凇日數,按照各個地區出現霧凇日數來表征該地區霧凇活動強度,并繪制霧凇分布圖。霧凇發生時,平均風速較小,而且霧凇引起導線覆冰后,風激勵的作用相對較弱,舞動發生的風險級別相對較低。因此,在舞動分布研究過程中,霧凇分布特征作為一個參考量,在局部地區可進行微調。
佳木斯地區氣象監測區站10 a間氣象數據結果表明:霧凇日為6 d,雨凇日為3 d,月平均風速大于4 m/s的日累計為360 d,個別月模擬線路積冰厚度為4~10 mm。綜合氣象和運行經驗進行分析,佳木斯地區屬于不具備發生舞動區域,劃分為0級區(非)。
鶴崗除北部新華外地區、雞西中西部雞東、密山、虎林地區處于三江平原和興凱湖平原,常年風速較大,月平均風速大于4 m/s的日累計為450 d和1 590 d,無雨凇、霧凇、及線路積冰現象。綜合氣象和運行經驗進行分析,鶴崗除北部新華外地區、雞西中西部雞東、密山、虎林地區屬于不具備發生舞動區域,劃分為0級區(非)。
黑河西部五大連池地區和七臺河中部小五站、新民地區屬局部特殊氣象地區:2006年在五大連池地區發生過龍卷風,造成220 kV北吳線、110 kV北孫線、110 kV北龍線3條線路倒桿塔事故,且該段區域屬于風口地帶,有暴風災害記錄;七臺河中部小五站、新民地區處于洼地風口,常年風力較大,但均無線路舞動記錄及雨凇、霧凇、導線積冰記錄。綜合氣象和運行經驗分析認定該地區屬于不具備發生舞動區域,劃分為0級區(非)。
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地區、伊春地區、牡丹江地區,鶴崗、雙鴨山、七臺河、雞西除1級外地區多為山區,全年風速較小,無雨凇記錄,霧凇發生也極少。綜合氣象和運行經驗分析認定這些地區屬于不會發生線路舞動,劃分為0級區(非)。
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我國各區域之間經濟發展仍不平衡,產業結構之間仍存在很大差異。本文對我國區域產業結構分布及特征進行深入實證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由于黑龍江省電網線路舞動發生頻次較少,沒有相關經驗積累,因此每年線路舞動多發期(在11月份至次年3月份)結束后,應對線路舞動情況和防舞設施的運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掌握黑龍江省電網舞動活動分布及變化情況,并結合黑龍江地區氣象、地理信息對防舞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評估,繪制舞動分布圖,確保線路安全穩定運行。
[1]黃新波.輸電線路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2]戚大安.對我國電網抗災能力的反思[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8,4(1):16-18.
[3]朱寬軍.輸電線路舞動的研究與治理[J].電力建設,2004,25(12):18-20.
[4]陶保震,黃新波,李俊峰,等.輸電線路舞動的研究與治理[J].高壓電器,2010,46(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