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經濟面臨復雜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各行各業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現國民經濟總體平穩運行。2012年的餐飲業也在主動應變、轉型升級中實現了穩定增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但增長速度在不斷降低。2012年底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節約風尚的興起深刻改變了餐飲業的發展環境,餐飲業的轉型升級從未如此急迫、如此堅決,2012年也因此成為餐飲業發展史上的重要歷史轉折點,2012年餐飲百強也因此呈現出不同以往的諸多新的特點。
2012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23448億元,同比增長13.6%,增速比2011年低3.3個百分點,且連續三年低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差距從0.2個百分點擴大到0.7個百分點,創造了近22年來的增速最低水平。成本上升、增速下滑、利潤下降的多重考驗使2012年的餐飲業陷入集體思考,百強企業也在跌宕起伏中分化變遷。2012年餐飲百強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850.56億元,比2011年百強增長16.5%。與2011年百強相比,2012年出現了16家新面孔,入圍門檻明顯提高。
從企業性質來看,在百強企業中,外商及港澳臺企業有15家,營業收入805.57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額的43.54%;民營企業74家,雖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但其營業收入只有867.2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額的46.87%,單個企業規模與外商及港澳臺企業差距較大。隨著改革創新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的競爭力逐漸增強,2012年共有6家國有企業入圍百強,營業收入實現80.34億元,占百強企業收入總額的4.35%。
從區域分布來看,2012年百強企業覆蓋北京、上海、四川、重慶、吉林、遼寧等20個省市,其中北京企業入圍最多,達到18家,占百強企業營業收入的13.8%。重慶、浙江緊隨其后,各有13家企業上榜,收入共占百強的20%,上海雖然只有7家企業入圍,但因百勝的拉動而使上海占有百強收入的31.2%。百強企業中,黑龍江、云南、山西、甘肅、貴州、廣西、寧夏、青海、西藏等9個省份還是空白。
從業態分布來看,餐館酒樓、快餐(團膳)、火鍋依然是百強企業的主力業態,34家餐館酒樓實現營業收入430.42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額的23.26%,比2011年百強減少3.95個百分點;24家快餐企業則實現858.85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額的46.41%,比2011年百強增加5.85個百分點;29家火鍋企業實現收入415.62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額的22.46%,比2011年百強提升1.33個百分點,87家企業占百強92%的營業額。餐館酒樓、快餐(團膳)、火鍋在前10名企業中各有三席,在前50名企業有44家之多。
從經營模式看,60%的企業實行直營+特許的經營方式,40%的企業堅持直營連鎖。其中上榜的29家火鍋企業中僅有3家實行直營連鎖,采取直營+特許模式的其他26家企業的特許門店占比達82.6%。入圍的24家快餐企業中,13家企業采取全直營模式,開放特許加盟的企業其加盟店已占企業門店總數的75.06%,比火鍋企業低7.54個百分點。其中,肯德基2012年在中國的加盟店比例為21%。34家餐館酒樓中19家開放特許加盟業務,其特許門店占總店數的30%左右,遠低于火鍋和快餐。從運營效率看,2012年百強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為42.35次/年,資產周轉率為1.36次/年。
2012年全國餐飲百強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850.56億元,比2011年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6.5%,比2011年提升2.84個百分點,但從百強企業自身增長來看,2012年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8%,比行業增速高3.2個百分點,但卻比2011年百強降低11.52個百分點,出現明顯放緩態勢。
隨著并購整合的加劇,百強企業的市場集中度逐漸提高,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餐飲企業從2011年的44家增加到47家,其中前10名餐飲企業的營業收入均超過30億元,總計達到877.54億元,占百強營業收入的47.42%,比2011年提高0.67個百分點。5億元以下企業僅有10家,比2011年百強減少8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百勝成功收購小肥羊,百勝的市場力量進一步加強,幾乎占據百強三分天下,占全社會餐飲收入的比例超過2%,百勝中國地區的營業收入已占其全球收入的50.6%,中國在百勝全球版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從門店數量來看,2012年全國餐飲百強企業門店總數為28311家,其中直營店14612家,占總數的51.62%;實現營業收入1283.68億元,占總收入的69.37%。2012年餐飲百強企業中,有5家企業的連鎖門店超過1000家,35家企業門店在200家以上。在百強企業中,12家企業走出國門,其中小肥羊已經在英國、澳大利亞、日本、迪拜等地開設8家門店,全聚德在海外開設5家門店,未來將有更多的餐飲企業走出國門。
面對大中城市日益激烈的競爭、漸趨高漲的成本,一些百強企業充分利用品牌優勢和規模經濟,將觸角向二三線城市延伸。據統計,60%以上的企業經營區域跨越5省市以上,只在省內經營的企業僅有4家。68%的企業覆蓋城市超過10個,其中14家企業超過100個,天津頂巧、重慶毛哥已在300多個城市開設門店,百強企業平均覆蓋城市達到51個。
在百強企業持續擴張的同時,內部也日益分化。從規模擴張來看,百強企業的差異較為明顯。2012年11家企業出現負增長,22家企業增長率在10%以下,33家企業增長率在10%—20%,但也有20家企業增長率在30%以上,個別企業增長甚至達到50%,見表1。其中增長率超過20%的34家企業中,僅有5家企業的人均消費在100元以上,占總數的15%。總體來看,雖然大眾化餐飲企業增速高低有別,但增長較快的企業大多是大眾化餐飲企業。從凈利潤增長來看,15%的企業凈利潤增長在10%以上,20%的企業增長率在1%以下,30%企業增長率在1%—5%之間,還有4家企業出現虧損。

表1: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增長情況
從盈利能力來看,餐館酒樓、快餐、西餐、火鍋、賓館餐飲、休閑餐飲的單店收入、人均營業收入、每平米勞效、凈利潤率在不斷分化。2012年百強企業平均單店收入為916萬元,餐館酒樓高達2656萬元,快餐只有440萬元,但從每平米勞效來看,快餐每平米能產生16054元,是西餐企業的2倍左右。同一業態,不同企業之間也存在明顯差異,全聚德、稻香集團人均勞效約達到40萬元,都遠超過百強平均水平。從前十名餐飲企業來看,快速增長的企業多是定位大眾化的餐飲企業,人均營業收入和盈利能力較高的企業則以中高端餐館酒樓居多。
近年來,餐飲業人員成本、房租費用快速攀升,因成本上漲關閉門店的情況屢見不鮮。2011年之前,餐飲業的人員工資增長水平一直落后于各行業平均工資增長率,但二者的差距逐年收窄,2010年差距縮小到1.23個百分點。2011年餐飲業人員工資增長率達到17.56%,反超各行業平均工資增幅3.16個百分點。
百強企業也延續這一趨勢。統計顯示,2012年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6.8%,但人員費用、房租明顯超過這一增速,其中房租增速達到26.62%,比營業收入增速約高10個百分點。雖然從總體看,房租占營業收入的10.43%,但業態之間區別較大,餐館酒樓等正餐企業自有物業較多,租金壓力相對較小,而快餐企業多以租用為主,其房租成本已占營業收入的15%左右。與營業收入16.8%的增長相比,百強企業盈利增長直線下降,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04%、2.91%、5.2%,與營業收入增幅差距明顯。從盈利能力來看,2012年百強企業表現明顯遜于2011年,每餐位的營業額從2011年的5.34萬元下降到4.62萬元,降幅達15%;營業利潤為14.22%,比2011年下降48.14%;平均凈利潤率為7.73%,比2011年百強降低3.85%,跌入近幾年的新低,其中4家企業出現虧損,詳見表2、圖1。反觀全球餐飲集團麥當勞和百勝,其凈利潤率一直較為穩定,近幾年麥當勞的凈利潤率一直在20%左右,百勝凈利潤率雖低于麥當勞,但一直處于上升態勢,2012年增長至11.72%。餐飲百強的凈利潤率僅為麥當勞和百勝的39%和65.96%,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表2: 2012年百強企業盈利狀況

圖1:2008——2012年百強企業凈利潤率及其對比
百強企業中7家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也顯示,3家企業出現下降,另外3家增長的企業除鄉村以外,增長率也都在7%以下,7家企業的平均凈利潤率為7.31%,略低于餐飲百強的平均水平。見表3。

表3:百強企業中上市公司凈利潤情況
餐飲業的下滑態勢在2008年已現端倪,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008年后餐飲業增速一路下滑,2011年下降至16.9%。2012年上半年依然延續下降態勢,7月下滑至12.7%的谷底,下半年雖有所回升,八項規定、厲行節約等政策出臺引致的產業環境的變化再次將增速拉低。面對嚴峻挑戰,一些餐飲企業尤其是高端餐飲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在調整高端品牌產品結構的同時,通過并購、合資等方式進入快餐、火鍋等領域,甚至開始考察海外市場,積極嘗試“走出去”。大眾化餐飲企業也在創新服務方式、拓展市場領域。午餐優惠、外賣外送、休閑茶點、電子營銷等方式被廣泛應用,企業也在局部調整中以優質服務贏得市場。
市場環境的變化促使企業向多元化轉型。在2012年百強企業中,24家企業采取多業態發展戰略,這些企業主要以正餐企業為主,絕大多數休閑餐飲、西餐企業及75%的火鍋企業則實行單業態經營。“正餐+火鍋”,“正餐+快餐”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即使在同一細分市場內,一些企業開發多個品牌進行差異化經營。據統計,在2012年百強企業中,約60%的企業實行多品牌經營,其中品牌數量超過5個的企業達到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