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順子, 門妍萍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上海200240)
作為高校教學活動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實驗室,其安全管理一直是高校關注的熱點之一[1-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各類實驗室的數量和規模得到快速擴增,實驗室安全管理亟需不斷改進和創新[3-7],從而達到規避安全隱患,保護師生安全,保證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進行。實驗室安全管理作為高校實驗室管理的首要環節的重要性已成為共識[8-16]。
在“阿德萊德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影子計劃”的支持下,筆者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進行為期2個月的學習交流。在此期間,著重考察了阿德萊德大學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運作機制和特色做法,值得借鑒,深受啟發。
阿德萊德大學擁有非常完善的環境、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實驗室安全是和員工健康、環境保護整合在一起的,構成了完整的 EHS(環境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管理體系。該體系整合了環境管理體系(EMS)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MS),通過從環境保護和職業健康的高度來推動實驗室安全管理,使得推行效率和效果都大大提高。
(1)完備的法律體系作支撐。從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南澳大利亞州政府到阿德萊德大學都有相應的法律法規或者各項規定,對安全和健康有關的各項事務有嚴格而明確的規定。阿德萊德大學作為南澳大利亞州政府所屬的大學,有關健康與安全的支出甚至是和總的資產的管理按比例配給的,從而保證了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
(2)完整的管理體系(見圖1)。阿德萊德大學在學校、學部和學院等層面都設有相應的健康與安全委員會,負責健康與安全事務的討論、交流與處置。校級健康與安全委員會由16人組成,主席為分管校長,成員來自3個行政部門和5個學部,每個行政部門/學部出2人,包括1名高級管理人員和1名員工代表。學部的健康與安全委員會(以科學學部為例)由20人組成,主席為學部主任,成員包括所屬5個學院的學院主管(Schoolmanager)、安全官員(OHS officer)、員工代表以及學部辦公室或行政部門的若干代表。學院級的健康與安全委員會(以分子生命醫學院為例,下同)由8人組成,主席由院長擔任,成員包括學院主管、安全官員、3個系的主任、管理人員代表、技術支撐人員代表和科研人員代表。所有委員會每年分4次向上一級委員會負責報告健康與安全的控制情況、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對下一階段工作的安排。

圖1 阿德萊德大學的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
阿德萊德大學有一支13人組成的健康、安全與福利團隊(HSW團隊),負責全校的安全工作開展,督查各部門、學部乃至學院的安全環保工作執行情況,特別是為所有新進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并提供專業的安全咨詢服務。HSW團隊由1個主管、2個高級顧問、2個學部安全官員以及5個相關領域專家組成。這些高級顧問和各領域安全專家一般都是有一定專業背景的高級管理人員擔任,并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資質。他們主要負責學校層面的安全培訓和輔導,提供專業的安全咨詢,監督檢查各學部的安全管理狀況等。
而在學部和學院則有相應的安全官員(OHS officer)負責日常健康和安全事務的開展,包括學院各類安全規范的制定和修改、所有新進人員的安全引入輔導、學部/學院健康與安全委員會的組織召開以及健康與安全報告初稿的撰寫等。通常理工科學部的安全管理人員是全職的,而在人文類學科一般是兼職的。
貫穿學校、學部和學院的系統安全輔導是安全管理銜接線,使得健康與安全的文化氛圍得以形成和延續。學校的安全引導包括學校、學院、Local和Area等幾個不同層面的輔導方式。校級的安全輔導主要在網上完成,根據不同的人員特點,你可以選擇相應的內容,并在網上接受考核。學校HSW團隊會定期進行不同主題的安全培訓講座,不懂的問題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培訓講座,當面咨詢;學院級的安全輔導由學院安全官員(HSO officer)負責,但第一負責人都是本人所在部門或研究室的主管(Supervisor)。輔導的情況會通知主管,如果考核不合格就會重新開始直到通過為止;Local級是指特定的工作環境下,如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由實驗室主管或指定人員完成,主要接受在該實驗室范圍內進行各項操作需注意的安全事項和應達到的要求;Area級主要在教學實驗室進行,一般由任課老師對新進實驗室的同學進行集中輔導。
通過對學校規劃發展、基礎建設、公共資產、后勤保障等部門的整合,形成一個校級大行政部門——資源與服務部,為學校的各類教學、科研及行政等活動提供支撐,避免了相關部門互相推諉和低效的問題。由于安全環保工作本身是一項對基礎設施有較大依賴程度的工作,公共基礎設施管理部門的整合無疑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保障。資源與服務部之下建立了包括校園服務、工程管理、規劃發展、商業服務、網絡管理等若干針對性強的工作團隊。由于這些團隊功能明確、專業性強,成為服務師生、支撐學校發展的重要單元。以網絡安全為例,阿德萊德大學的網絡管理部門(ITS團隊)為每個員工(包括工作人員和研究生等)提供了標準化的微軟辦公平臺。普通管理人員和學生的固定電腦里不得自行安裝軟件,確有需要的需經自己的主管(Supervisor)同意授權方可。學術型(教學或科研)人員的固定電腦可以申請安裝相應的軟件以便于各種科學計算等。少數高級管理者可以有相應的權限進行軟件安裝。這就使得工作時間能夠將精力集中在工作事務上,避免工作時間玩游戲、看電影等現象的發生。更為重要的是,這使得網絡安全系數大大提高。
延續到學院層面,他們建立了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的良好支撐體系,主要體現在:① 建立了集中的化學品和耗材購置配給系統,避免了各個實驗室大量儲存的安全問題;②建立了常用溶液和實驗準備的供應中心,不僅為教學實驗中心、更為所有科研實驗室配制常用試劑;③擁有一支各有專長的管理隊伍,約占學院總人數的20%,其中一半為行政管理人員,一半為技術人員。由學院主管統一領導,為學院提供技術、管理、服務的專業支撐。
此外,該校使用了先進的人財物管理軟件體系,為行之有效的安全環保管理帶來了便捷。使用空間資產管理(Spatial assetsmanagement system)系統可以進行各個大樓的空間資產與人員管理,獲得與每個人相關的樓宇房間和各類資產占有信息。其中大樓管理系統(University buildingmanagement system)主要用于各個樓宇的基礎設施管理,包括水、電、氣、空調、風路和其他供給系統的直觀管理。兩者整合在一起,可以方便地對人財物的全面監控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對安全隱患的排查和安全事故的處置效率和水平。
(1)引入實驗室安全EHS管理體系。不能孤立的談論實驗室安全,它應該是人員健康、工作環境和安全制度結合的綜合體系,引入實驗室EHS管理體系對于推進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規范化進程和水平有重要意義[17]。同時,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不夠完整是推動實驗室安全管理的一個重大障礙。
(2)建立良好的磋商機制。定期召開實驗室安全委員會會議,討論安全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對于常規的安全問題列入安全規范修改的依據,對于非常規的安全問題列入建立或修改應急預案的依據。安全會議應定期與有關校園環境、員工福利的會議等聯合,真正做到以人為本[18],將實驗室安全與環境保護、員工福祉緊密結合起來,才能調動各方積極性,改變對安全管理的陳舊落后思想理念[9]。
一支規范化、專業化人才隊伍,是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基礎。首先要實行嚴格安全(資格)準入制度[19]。一方面,加強新進人員的安全準入。通過安全輔導和培訓,讓每一個進入高校實驗室工作或者學習的人都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可能的安全隱患有充分的了解,從而培養每個人的安全意識[2,20],構建實驗室安全管理第一道屏障。另一方面對從事實驗室安全管理行業的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執業資格制度。其次要采取措施,建立對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組織經常性的業務交流,拓寬他們的晉升空間。通過支持經費和設立項目,鼓勵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進行理論研究。實踐證明,只有結合中國高校的特點,不斷豐富和完善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基礎[3-6,17],才能創建符合國際標準和中國特色的實驗室管理體系。
實際上,實驗室安全管理不是單純的安全問題。對高校人財物的科學有效的管理本身就是安全管理的基礎。比如阿德萊德大學的大樓管理系統和資源空間管理系統就為實驗室安全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很多安全隱患需要更多管理部門的協作才能排除。比如修繕工程,需要行政、資產、基建、后勤等多方協作[21],才能保證工程實施過程中管理職責明確、高效,安全有保障。因此,整合高校規劃發展、基礎建設、公共資產、后勤保障等部門形成一個強大的校級支撐平臺,不僅避免了部門林立、互相推諉和低效的問題,也為實驗室安全管理提供了保障。
學院作為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實體,在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過去1年中,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在人員配置、實驗室安全文化培養、規范操作規程和實驗室安全管理軟件等方面進行了實踐和探索。首先,將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建立了學院、各系所和各研究室三個層面的人員體系,形成了多層次、網格化管理模式。學院辦公室組織參加校院兩級普遍的安全培訓,而各系所、各研究室則著重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引導。其次,在學院大樓內營造實驗室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圍。過去1年中,學院建立了實驗室安全設施與通道圖標系統,并適時開展各類實驗室安全宣傳,潛移默化中培養師生的安全習慣和意識。再次,推進兩個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的建設,規范各研究室的實驗操作,將安全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起來。如此,不僅加強了安全管理,也使得學生科研素養大大提高。此外,學院專門針對生命樓群設計制作了大樓安全管理系統,可方便地對樓群內的人、設備、安全信息等進行遠程或單機管理,極大地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
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從組織制度、人員隊伍、資源整合和管理支撐等多個方面進行建設。與此同時,實驗室安全本身也是不斷發展的科學,需要汲取世界各國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工作經驗和管理理念,更要求我們不斷進行實踐創新,提升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優良有序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將為高校教學、科研活動提供有效保障和支持,為高校師生創造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
[1] 林衛峰.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及其對策創新研究[J].實驗室科學,2008(4):156-158.
[2] 孟群華.實驗室安全:一個亟待關注的命題——訪中國安科院安全生產檢測技術中心杜歡永[J].現代職業安全,2009,90(2):30-33.
[3] 仇念文,劉傳寶.“破窗理論”在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實驗室科學,2007(4):166-168.
[4] 孫曉霞,趙光烈,殷宏斌.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7):179-181,193.
[5] 渠立明.基于TQM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對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3):132-136.
[6] 由繼紅.利用MSDS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探討[J].生命科學儀器,2011,9(6):31-33.
[7] 鄭春龍,李五一.中外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教材建設的比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1):181-184.
[8] 葉秉良,汪進前,李五一,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8):419-422.
[9] 涂 俊,吳曉晨,孫立森.實驗室管理與安全的理念更新和改革——訪德國卡爾斯魯大學實驗室[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22(5):110-112.
[10] 李五一,谷大豐,胡 放.香港高校實驗室安全和環保工作考察及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9):10-11,22.
[11] 阮 慧,項曉慧,李五一.美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給我們的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10):4-7.
[12] 張志強.日本高校實驗室安全與環境保護考察及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7):164-167.
[13] 劉浴輝,向 東,陳少才.從牛津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看可操作性的重要作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8):181-185.
[14] 廖秀萍,劉 嶼.加拿大國家研究所實驗室安全與環保管理及啟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9):170-173.
[15] 楊士烑.澳大利亞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安全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165-168,195.
[16] 鄭春龍.臺灣地區推進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1):164-168.
[17] 高惠玲,郭萬喜,唐 嵐,等.引入EHS管理系統評價要素加速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規范化進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9):43-45.
[18] 文永奇,秦華俊,歐陽津.構建以人為本的實驗室安全體系[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3):116-118.
[19] 黃炳輝,李 勇,卜 建.安全準入制度是提高高校實驗室安全的重要舉措[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4):151-152.
[20] 馮永慶,沈元月,秦 嶺,等.研究生的實驗室安全意識調查及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7):198-200.
[21] 關繼祖,俞宗岱.香港科技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系統[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