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虎, 楊麗麗, 陶祖偉
(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學院,山東榮成264300)
目前在與工科專業相關的就業市場上,一方面“就業難”,大量畢業生找不到與自己專業和學歷相符的工作,初次薪金越來越低;另一方面“人才荒”,行業企業用人單位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高薪崗位人才難覓[1-3]。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很多工科院校人才培養計劃多年不變,很難緊跟社會技術快速發展的步伐,造成課堂知識落后于市場需要,學的用不上,用的沒學到;②課程實踐體系不夠健全和完善,重理論輕實踐,實踐量少、內容陳舊,缺乏活力,學生無法學到適應工作崗位需求的技能;③缺少實戰訓練,由于學生在校期間未能獲得謀求相應職位所需的資質,即缺乏工程實踐能力,與團隊成員合作、溝通的能力,從而造成大量畢業生不能快速適應就業市場和勝任企業一線崗位工作[4-9]。
那么,如何使畢業生在跨出校門時具備求職必需的素質,“把需要工作的人培養成工作需要的人”,實現就業的“零適應期”,是全國各大應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認真思考的普遍問題。實訓教學是應用型本科培養應用型、職業化工程技術人才的主體教學環節之一,也是高校辦出成效、辦出特色的關鍵;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其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乎學生就業的成敗[10-11]。為此,借助校企合作的平臺,筆者嘗試提出“五步循環、三位一體”的課程實訓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工學結合為宗旨、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技能培養為目標,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實訓教學的水平,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所謂“五步循環、三位一體”,就是通過調研(多渠道多形式了解市場需求)→設計(立足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制訂教學目標和實訓科目)→實施(學校為主,校企合作,在雙方教學環境中共同實施教學)→保障(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全方位合作使學校、企業、教師、學生“多贏”制度等)→評價(以企業為主,校企共同評價學生質量和教學效果,合作企業、就業單位、畢業生等向學校反饋信息)→調研……,校企雙方共享優秀人才資源、儀器設備資源和真實項目資源,制定教學目標以職業技能培養為重點,設計教學內容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依托,構建實訓環境以真實生產環境為標桿,選擇教學方法以虛擬現實技術為支撐,組織課堂教學以項目任務驅動為主線,開展課程實訓以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實施教學評價以崗位職業能力為基點,全方位、全過程體現工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內驅力,形成“五步循環、三位一體”的校企合作實訓教學新模式,如圖1所示。
為了有效說明“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模式在具體架構與實施過程中的原則和注意事項,在此以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以下簡稱材型)“焊接結構制造”課程實訓為例。

圖1 基于校企合作的“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模式
實訓教學活動主要由實訓教學內容與實訓教學方法兩方面組成。實訓教學內容是開展實訓教學的基礎。“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模式強調“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實訓項目的選擇應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先進性、趣味性、生產性和可操作性,力求與時俱進。“焊接結構制造”是普通工科院校材型專業的一門綜合性與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及課程實訓,讓學生初步掌握焊接結構生產工藝人員必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善于運用基礎課及專業課程多方面的知識,去認識和分析焊接結構生產實際問題;能獨立擬訂一般產品制造工藝和設計較簡單的焊裝夾具;并具備分析、解決焊接結構制造中一般技術問題的能力,閱讀有關技術資料并將其轉換為指導施工的能力。為了實現上述課程定位和能力培養目標,筆者多次到當地校企合作單位實地考察,最終確定“焊接結構制造”課程實訓以校企合作單位威海高賽農牧科技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自動化養豬圍欄零部件產品為依托,完成其焊裝夾具的設計、制造與試生產,并撰寫夾具設計制造、使用說明書各一份。
實訓教學項目,要靠熟悉企業生產的技術人員提供,而生產項目又不能直接應用于實訓教學,按照能力遞進的原則,將其進一步開發成不同的教學項目,然后共同制定實訓項目的訓練目標,使學生在完成過程中明確掌握的技能及要培養的職業素養[12-16]。在設計實訓項目時應遵循以下原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技能為目標的原則;需求驅動、項目導向、技術領先、突出實踐的原則;知識掌握的多層次、多樣化原則;與企業接軌、與國際接軌的原則。“焊接結構制造”課程實訓也不例外。以自動化養豬圍欄前門零部件產品的尺寸規格和技術要求為例,企業在接到訂單后,首先是使用計算機抄繪產品2D圖紙,然后完成相應焊裝夾具的設計與制造,并用該夾具完成首件產品的試生產,在此基礎上,完善焊裝夾具的設計,最后撰寫夾具說明書。立足企業典型崗位工作任務及具體工作過程,注重學習內容的綜合性、學習過程的團隊性和學習成果的多樣性,筆者圍繞自動化養豬圍欄主題開發了“焊接結構制造”課程實訓項目,如表1所示。

表1 “焊接結構制造”課程實訓項目設計
“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模式采用項目式教學和任務式達標模式,其特點是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以特定的任務為驅動,教師指出實訓方向和期望結果,由學生自主進行實踐,從而完成綜合素質培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圍繞著同一個項目和基于這個項目的若干任務開展與實施。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對教學內容進行主動學習,在對任務的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同時又提出新的任務,形成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性教學循環。如在“焊接結構制造”課程實訓的產品測繪與夾具設計手繪階段,筆者嘗試采用小組配合制和組長責任制,遵循:任務下達(資訊)→小組討論(決策)→明確分工(計劃)→手動測繪(實施)→階段答辯(檢查)→成果展示(評價)六步工作法開展實訓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愿學”;創設和諧氛圍,使學生“樂學”;加強指導和訓練,使學生“會學”;實施分層評價,使學生“善學”;誘導學生思維,使學生加強“探究學”,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有力保障“應用能力”這一核心能力的培養。
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和一定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而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思的培養需要一支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經驗,有很強敬業精神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模式更是如此。如“焊接結構制造”課程實訓采用專兼職教師揚長避短、優化組合“雙師授課教學法”。實訓教學主體內容由學校教師擔任,而絕技傳授、動作示范、點評、綜合應用等關鍵技術的教學則由企業兼職教師擔任或參與,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作用,實現“教學相長”。同時,為保證實訓教學質量,還需要一批良好的實踐教學設施及健全的實訓基地。通過校企聯合,目前筆者所在專業已建立9個校內實驗實訓室和8個校外實踐實訓基地,可基本完成對學生的專業實作技能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把所學專業理論與實際生產結合起來,為學生將來就業、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焊接結構制造”課程實訓教學采用小組協作方式,由階段組長、副組長結合課程實訓的整體安排對所負責的階段進行任務分配,小組其他成員積極配合,有效形成了用人取長補短,想法優勝劣汰,難題集思廣益,困難迎刃而解的良好局面和學習氛圍。
課程實訓的效果如何,要有一套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作為標準。而高校長期以來采用以學習成績為主的人才培養考核評價體系,顯然已無法對千差萬別的獨特創新成果和創新水平做出公正而又科學的評價,更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教學考核評價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校內師生評價和企業兼職專家評價相結合,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和過程性。其中,形成性評價通過對學生分組討論、方案匯報、動手操作、自主總結、分析報告等考查學生在工作任務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形成學生的學習情境(單元)評價成績,在課程綜合評價中作為評價的主要部分;而總結性評價包括知識考核和綜合考核。如《焊接結構制造》課程實訓教學實施階段打分,四項合計總分,以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方式,依據小組平時綜合表現、課程實訓階段檢查答辯等情況,綜合評價學生的課程實訓成績,具體比例為小組平時綜合表現10%、課程實訓階段檢查答辯(成員)20%和課程實訓階段檢查答辯(組長、副組長)50%,最終成績按五級制(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評定。所有評價的結果,都記錄在統一編制的過程性評價表(學習活動記錄表)上,它記錄著學生的綜合學習表現,將評價的視野投向學生。
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與實踐,校企資源整合的“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模式得到了企業、學校、教師、學生“四贏”的效果,推動了課程改革,促進了專業建設,打造了教學團隊,豐富了實訓成果。
(1)校企合作的深度得到推進。目前國內許多本科院校都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但基本都是流于形式,在實際操作中容易陷入“校熱企冷”的困境。而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在本科教學中還處在嘗試階段,對本科院校中實踐教學部分的校企合作模式仍處于觀望階段,很少有本科院校真正涉足到這個領域,更遑論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筆者經過多年的探索,以行業發展的先進水平為標準,以專業發展實際為依據,積極整合教學資源和教學要素,形成了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的資源整合模式,為專業實踐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內核與保障。
(2)課程的教學內容得到優化。“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模式,立足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不斷整合、設計和優化教學內容和實訓科目,力求突出實踐,使得材型專業“焊接結構制造”課程實訓的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緊密接軌,教學過程就是一種“真刀實槍”的演練,學生通過具體學習和實踐操作,不僅可以學會如何查閱、運用工具書和技術文件,而且可以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并與實際產品的生產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初步掌握了裝夾具設計的基本過程、方法和思路。
(3)實訓的教學效果得到提高。“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模式采取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實現了完整行動過程中能力的建構。學生在整個實訓過程中,參與設計、實施、檢查和評價等職業活動,基于獲取信息、計劃、實施與評價的完整的行動過程的學習,獲得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方法關鍵能力,即學會制訂工作計劃,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方法,從科學理性的角度去評估工作結果。
(4)師生的角色轉換得到實現。“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向主動的探求知識轉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整個實訓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隨著工作任務的完成程度和在學生能力成長過程中不斷轉換的,學生的角色轉換是:學生→學徒工→師傅,教師的角色應當對應學生的轉換:導師→師傅→觀察者。這就是說,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行動學習,使學生建立為行動而學習的動機。
(5)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模式體現了以職業素質為核心的全面素質教育,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等職業能力,以及愛崗敬業、認真負責、自信自立、正直公平、誠實守信、果斷干練、吃苦耐勞、樂于奉獻、注重效率、追求卓越等職業素養。
(6)學生的就業難題得到解決。“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模式實行教與學相結合、學與做相結合、教室與實訓室相結合、學校與企業相結合,構筑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基礎上的“手腦并用”的行動,將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有機地統一起來。通過完整的工作過程訓練使學生學會工作、學會更好地工作,從而為“零距離”就業做好準備。
盡管基于校企合作的“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模式在理論上、實踐上均取得了突破,但由于完成時間較短,教學、科研工作繁忙,時間精力投入不足,實訓項目尚未完全構建,顯得比較薄弱。今后擬加強對實訓項目的進一步設計開發和市場調研,使之形成完整的課程實訓體系。此外,還需繼續深化“五步循環、三位一體”課程實訓模式改革,立足專業,輻射全系,把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教學貫穿于實訓教學全過程,切實貫徹強化技能、突出特色的指導思想。
總之,經過“焊接結構制造”課程“五步循環、三位一體”實訓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在課程實訓項目調研、項目設計、項目實施、保障措施等方面緊密圍繞提高實訓教學質量這一中心,把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作為實訓改革的切入點,讓學生在與工作任務的聯系過程中學習知識和技能,真正做到了“教、學、做”的一體化,加之采用更符合實訓目標的評價方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了課程實訓教學的預期目標。
[1] 趙 平.高職高專旅游類專業實訓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太原大學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12):30-32.
[2] 蘭 虎,曲毅民,李全利.高校焊工職業技能培訓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焊接,2011(12):61-64.
[3] 陸衛忠,付保川,奚雪峰,等.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實訓體系探索[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4):135-136.
[4] 林 健.校企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5] 蔡天作,蔡冬根.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5):137-139.
[6] 湯建鑫,童云飛.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11-13.
[7] 張志強.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4):62-66.
[8] 蘭 虎,鄭紅艷,陶祖偉.強化專業實踐教學 培養焊接技能人才[J].焊接,2011(9):66-68.
[9] 呂曉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的“玉石設計與雕刻”實訓教學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2(35):158-160.
[10] 謝利蘋.高職課程實訓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以《安保禮儀》實訓教學改革為例[C]//2010北京高教學會高職研究會學術年會“金商祺”杯優秀論文專輯,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275-279.
[11] 李玉鳳,喬華英.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構建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2,37:229-230.
[12] 蘭 虎,陶祖偉,段宏偉.弧焊機器人示教編程技術[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9):46-49.
[13] 韋穗林,蒙聯光.“理實一體化”項目教學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論壇,2012(4):132-134.
[14] 王 燕,夏敏磊.電子電路課程融合式項目教學[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2):123-124.
[15] 蘭 虎,陶祖偉,菅曉霞.工程機械典型接頭的弧焊機器人焊接技術[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2):16-18.
[16] 鄧志龍,曹 侃.項目教學與行動過程導向教學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2(1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