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成, 朱海燕
(1.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湖北 武漢430072;2.嘉興學院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浙江嘉興314001)
隨著高等教育進入社會發展的中心和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實驗技術隊伍水平的高低已經直接影響到高校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工作的正常開展[1],進而影響到高校的可持續發展。然而,在我國,由于受理論實踐“二元論”的觀念影響,實驗技術人員一直被看作是處于“教輔”地位的“二線”人員,他們在學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得到足夠認識,他們所從事的職業和勞動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2]。因此,對實驗技術人員予以充分重視并提高他們本身素質,實現實驗教學水平和實驗室資源效益的提升是浙江乃至全國各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面臨的緊迫課題。
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高校實驗技術人員專業發展的第一手資料,為政府和高校制定相關政策和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依據,調查組受浙江省高等學校實驗室建設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委托開展了對浙江全省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的問卷調查,力圖較全面地審視高校實驗技術人員專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圍繞“高校實驗技術人員專業發展狀況與激勵政策制訂”這一主題展開,全面分析和反映浙江高校實驗室人員的專業發展的現狀、存在問題和專業發展需求,以期在政策層面上探討加強實驗室隊伍建設的建議。調研采用的是問卷調查的方法。課題組擬訂了“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實驗室人員情況調查問卷”,經“教指委”同意后發往全省每一所本科院校實驗室歸口管理部門,在回收部分數據的基礎上,課題組進一步修改了調查表,擬訂了“普通高等學校實驗室人員情況調查問卷”發往各高職高專院校(包括高職院校和??圃盒?,以下簡稱“高職高?!?實驗室歸口管理部門,要各高校實驗室歸口管理部門及廣大實驗技術人員認真填寫調查問卷,問卷電子稿統一由學校實驗室歸口管理部門收集壓縮打包后發課題組。
調查范圍與對象主要包括浙江省內的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其中普通本科高校為33所、高職高專院校為47所。本次調查共得到34所高校實驗室歸口管理部門所返回的結構性數據問卷,其中27所本科院校(占應調查本科院校的81.8%)和7所高職高專院校(占應調查高職高專院校的14.9%);在本科高校中,公辦本科院校22所(81.5%)、民辦本科院校5所(18.5%),2000年之前舉辦本科教育院校(以下簡稱“老牌本科”)12所(44.4%)和2000年及之后舉辦本科教育院校(以下簡稱“新建本科”)15所(55.6%);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公辦高職高專6所(85.7%)、民辦高職高專 1 所(14.3%),2000 年之前舉辦高職為3所(42.9%)、2000年及之后舉辦高職為4 所(57.1%)。
調查的高校實驗技術人員主要是指專職在實驗室工作的實驗室技術人員和實驗室管理人員(以下簡稱“實驗技術人員”)。調查通過保持調查對象的典型性來保證調查的信度和效度,由于專職實驗技術人員主要存在于普通本科院校,因而實驗技術人員的樣本采集主要以普通本科院校為主。本次共收到34所高校1 447份實驗技術人員所返回的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1 393份,問卷有效率為96.27%。在有效問卷中,本科樣本為1 255占總樣本90.1%,高職高專樣本為138占總樣本9.9%。實驗人員樣本結構見表1。

表1 實驗技術人員樣本結構
課題先從實驗技術人員的“實驗室工作的地位感受”入手,再對“工作職責與工作負擔”、“基本技能與培訓”、“職稱職務發展”、“工作需要與工作滿意度”這4個基本主題進行深入分析,最后對實驗技術人員的自我評價、工作愿境、職務發展、職業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及其希望的專業發展政策作了分析。
(1)專職實驗技術人員人數以本科院校為主。根據34所高校實驗室歸口管理部門所提供數據來看,全省高校實驗教學教師(含專職與兼職實驗教師)占專任教師人數的28.3%,全省高校實驗技術人員占專任教師人數的8.2%,實驗人員與專任教師比例見表2。根據2010年浙江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所提供全省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51 000人[3],可以測算全省高校實驗教學教師為14 433人,其中本科為12 470人、高職高專為1 963人;全省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為4 182人,其中本科為3 763人、高職高專為419人。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高職高專實驗教學教師占專任教師之比比本科實驗教學教師占專任教師之比多出10.5%,新建本科院校實驗教學教師數量只相當于老牌本科院校實驗教學教師數量的81%,高校專職實驗技術人員以本科院校(約占90%)為主,高職高專院校專職實驗技術人員配置比例略低于本科院校實驗技術人員配置比例。

表2 實驗人員與專任教師的比例
(2)男性實驗技術人員多于女性實驗技術人員。
實驗技術人員性別樣本見表3,全省實驗技術人員中男性比女性多16.6%,即全省高校男性實驗技術人員比女性實驗技術人員多625人。本科院校男女比例為58.5 ∶41.5,高職高專院校男女比例為 56.5 ∶43.5;本科院校男性實驗技術人員略多于高職高專院校男性實驗技術人員,而新建本科院校男性實驗技術人員比高職高專院校高出6.5%,老牌本科院校實驗技術人員男女比例與高職高專實驗技術人員男女比例趨同。

表3 實驗技術人員性別統計表
(3)實驗技術人員結構以中青年人員為主體。從調查結果來看,實驗技術人員平均年齡為37.2歲,其中老牌本科為37.3歲、新建本科為38.6歲、高職高專為34.1歲,實驗技術人員年齡分布見圖1。其中20~30歲21.9%、30~40歲42.2%、40 ~50 歲26.7%、50~60歲8.9%,60歲及以上0.3%。進一步分析,本科院校30歲及以下18.8%、50歲及以上11.3%,高職高專院校30歲及以下29.3%、50歲及以上5.6%,高職高專院校30歲及以下比本科院校多10.5%,說明高職院校專職實驗技術隊伍比較年青,對實驗技術人員的培訓任務更重一些。

圖1 實驗技術人員年齡分布圖
全省專職實驗技術人員平均在崗年限為11.3年,從事所在崗位年限3年及以上老員工占87.7%,其中從事所在崗位年限為3年及以下占12.3%、4-10年占45.8%、11-20 年占 24.2%、21-30 年占 14.5%、31-40年占3%。
(4)實驗技術人員學歷以本科和碩士為主,職稱以中級職稱為主。調查顯示,實驗技術人員學歷大專及以下占10.2%、本科占48.4%、碩士占37.8%、博士占3.5%,實驗技術人員學歷職稱統計見表4。高職高專院校實驗人員學歷以本科為主(68.1%),無博士學位的專職實驗技術人員,高職高專院校大專以下要比本科院校大專以下多10%,老牌本科院校碩士以上人員比新建本科院校多出18%。實驗技術人員具有碩士以上學位(41.3%)比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專任教師比例(65.3%)少 24%[4]。

表4 實驗技術人員學歷職稱樣本表
職稱結構中,初級及以下24.4%,中級55.2%,副高19.2%,正高1.2%。職稱以初中級為主,兩項占79.6%,老牌本科院校副高及以上職稱人員比新建本科院校高出4.6%、比高職高專院校高出21.4%,高職高專院校無正高級職稱實驗技術人員。實驗技術人員中副高職稱及以上(20.4%)比具有副高職稱及以上專任教師比例(41.3%)少 20.9%[5]。
(1)實驗技術人員對實驗室工作重要性認識到位,主管部門和高校對實驗室工作重視不夠,實驗室工作在學校地位不高[6]。調查顯示,40%實驗技術人員認為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重視實驗室工作,47.3%認為一般重視,13.7%的實驗技術人員認為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不重視實驗室工作,而有高達93.7%的實驗技術人員認為實驗室工作重要,實驗技術人員對實驗室工作認識到位與主管部門和學校認識不到位形成鮮明對比;82.1%的實驗技術人員認為實驗室在學校地位一般或者非常弱勢,其中認為實驗室地位“非常弱勢”高達41.3%,這表明實驗室地位在學校工作處于極為不利的工作狀態。
(2)實驗技術人員從事實驗室工作的意愿比較高。實驗技術人員中超過97.7%的人關心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情況,74.8%的實驗技術人員愿意在實驗室崗位工作,同時也有超過18.3%的實驗技術人員明確表示不愿意在實驗室工作。
(1)實驗技術人員對所從事的崗位滿意度高,專業比較吻合。對現從事工作表示滿意為34.5%和比較滿意為55.2%,表示不滿意為10.3%,93.4%實驗技術人員所學專業與現有工作需要相吻合。
(2)實驗技術人員技能滿足工作需要,實驗室工作職責較為合理。調查顯示,89.6%實驗技術人員認為自己的技能滿足現有工作需要,認為目前實驗室工作職責合理和較合理為76.9%,但有超過23.2%實驗技術人員表示現在崗位職責不合理。
(3)87.9%的實驗技術人員能獨立指導學生實驗,平均每個人能獨立指導2.3門實驗課。每個實驗技術人員每天用于實驗室準備時間為2.2 h、實驗教學指導時間為2 h,實驗日常管理時間為3 h。實驗技術人員工作量時間分配見表5。

表5 實驗技術人員工作量時間分配表
96.7 %實驗技術人員承擔實驗準備,每人每周平均用在實驗室準備的時間用11 h(每天約2.2 h),其中3.3%不從事實驗教學準備,5.2%的人每周用于實驗準備的時間在30 h至40 h之間。
90.9 %實驗技術人員承擔實驗教學指導,每人每周平均用于實驗教學指導的時間為10 h(每天約2 h),其中9.1%的人不從事實驗教學指導工作,4.9%的人每周用于實驗指導時間在30 h至40 h之間。
96.2 %實驗技術人員承擔實驗室管理,每人每周平均用于實驗室管理的時間15.2 h(每天約3 h),其中3.8%的人不從事實驗室日常管理工作,16.1%的人每周用于實驗室日常管理在30 h~40 h。
(1)實驗技術人員壓力大,離職意向高。調查顯示,74.2%的實驗技術人員感覺工作壓力很大和較大,有超過23.2%實驗技術人員明確表示現在崗位職責不合理。認為實驗室隊伍穩定和較穩定只有69.0%,有超過31.0%的人認為實驗室隊伍不穩定。在若有機會,是否愿意更換崗位,表示愿意為46.7%、無所謂的為 27.1%,表示有機會也不更換崗位的僅為24.1%,實際上只有24.1%的人安心在實驗室崗位工作,說明實驗技術人員崗位穩定度不高。
實驗技術隊伍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待遇偏低(58.0%)、地位低(53.5%)、晉升機會不多(45.3%)、培訓機會少(32.3%)、工作條件不好(21.3%)、其他原因(12.8%)。實驗技術人員最愿意更換到教師崗位(52.5%)、其次是行政管理(16.2%)、校內其他單位(7.2%),調校外單位(5.0%),同時也有 20.8% 的實驗技術人員未表達愿意更換崗位的意見。
(2)實驗人員編制偏少。調查顯示,有超過51%實驗技術人員認為實驗室編制太少和較少,認為實驗室超編為1.3%。全省平均每個實驗室應增加1.1人,其中認為編制偏少的實驗室平均應增加2.3個編制,認為超編的實驗室平均應減少2.5個編制。
學校補充實驗技術人員途徑依次是接收大學生(37.1%)、引進高層次人員(30.6%),不適合從事教師崗位的分流人員(11.5%)、補充臨時工(8.0%)、引進教師的配偶或子女補充(6.9%),還有10.6%是通過其他途徑解決。
(3)評價以反映業績是影響其工作積極性的主要因素。調查顯示,92.6%的實驗技術人員與教師合作十分愉快和比較愉快,其工作幸福感主要體現在同事關系和睦(40.5%)、領導同事認可(35.9%)、工作成就感(35.6%)、家庭和睦(33.2%)、有機會晉升(11.2%)等方面,同時也有5.0%的人表示“無”幸福可言。
影響實驗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的主要因素分別是評價難反映業績(50.6%)、一人多崗影響適應能力(28.62%)、工作負荷大難適應(16.1%)、其他原因(26.3%)等?!捌渌颉笔且粋€綜合的因素,將在后續的課題中繼續予以研究。
(4)實驗技術人員收入比教師低。調查顯示,全省高校實驗技術人員平均月收入(實發工資)為3 640元。與教師工資差距明顯,只有20.5%人認為與同職稱的教師收入一樣,高達79.1%的人收入比同職稱的教師低,實驗技術人員平均月收入只相當于教師平均月收入的66.1%,實驗技術人員平均月收入比同職稱的教師月收入要少1 233元。
實驗技術人員認為,學校最缺乏的激勵機制分別是工資待遇(63.8%)、職稱評定(24.5%)、晉升機會(20.9%)、工作榮譽(18.1%)、領導認可(9.5%)。最希望得到工資報酬激勵,這說明實驗技術人員中生存型需要仍占有較大比例。
(1)學校不重視實驗技術人員培訓工作。調查顯示,72%的實驗技術人員人為自己制定了職業發展規劃,86.7%的人原意參加業務培訓。只有18.9%的學校制訂了專門針對實驗技術人員的培訓計劃,高達80%的實驗技術人員表示不了解或者學校無培訓計劃。實驗技術人員認為應該在自身素質(27.3%)、工作方法(26.8%)、工作能力(17.3%)、工作責任心(4.0%)等方面進行提升,同時也有27.9%的實驗技術人員表示應在“其他方面”進行提升,下一步將研究“其他方面”的具體因素。
(2)實驗技術人員培訓機會少。調查顯示,實驗技術人員最希望的是業務培訓(73%)和學歷提升(27.2%)。實驗技術人員5年中校外培訓時間平均只有3 d,并有34.2%在5年之內沒有在校外培訓過,也只有25.4%的人在5年之內外出培訓10 d及以上。
實驗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途徑主要是自學(69.3%),學 業 晉 升 (19.1%)、專 門 機 構 培 訓(14.7%),校內培訓班提升實驗技能只占4.9%。
影響實驗技術人員參加培訓的主要因素是培訓費用無法落實(36.9%)、培訓制度不合理(30.3%)、沒時間參加培訓(21.1%)、培訓后無勁可使(13.8%)。同時,其他原因(24.34%)也是影響的主要因素,也有高達75.1%人未選擇影響培訓的因素,下一步將予以重點研究。
(1)調查表明,近5年實驗技術人員最希望得到的是:①職稱晉級(60%)、②工作業績提升(32%)與科研成果(31%)、③ 學歷提升(16%)、學生認可(10.9%)、職務晉升(6.3%)。阻礙實驗技術人員職業發展的自身主要因素分別是學習不夠(24.4%)、專業技能不足(20.7%)、學歷偏低(22.7%)、人際關系(16.5%)、年齡原因(8.9%)、家庭壓力大(7.2%),“其他原因”影響職業發展也高達30.9%,將在后續的課題中予以研究。
(2)近5年每個實驗技術人員平均發表論文2.2篇、主持課題1項,科研能力弱。調查顯示,5年中,每個實驗技術人員以第一作者所發表的論文平均為2.2篇,其中23.5%的實驗技術人員在5年中沒有發表論文、15.6%的人發表5篇及以上;5年中每個實驗技術人員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平均為1.3篇,其中43.2%的人在5年中沒有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1.5%的人發表3篇及以上。實驗技術人員所發表核心期刊論文情況見表6。
5年中,平均每個實驗技術人員承擔的課題為2.4項,有30.9%的人在5年中沒有參與課題,有28.9%的人在5年內承擔了1至2項課題,19.9%的人5年內承擔了5項及以上課題研究;5年中,每個實驗技術人員作為主持人平均主持了1.0項課題,有45.4%在5年內沒有主持過課題,11.4%的人主持過3項及以上課題。實驗技術人員所主持課題情況見表6。

表6 實驗技術人員5年中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和主持的課題樣本表
(3)職稱評審條件高,實驗技術人員職稱晉升速度明顯比教師慢,要求增設正高級實驗技術職稱。調查顯示,78.4%的實驗技術人員認為目前職稱評定的條件太高(26.13%)和較高(52.26%),按照目前評副高級職稱需要核心文章3篇及以上要求,從以上統計數看,5年內只有20%左右的實驗技術人員能升上高一級職稱。
與同時到校且學歷相同的教師相比,93.0%認為教師評到副高級職稱,教師平均比實驗技術人員要快2.2年,其中有36.3%認為教師要快3年及以上,當然有高達34.9%的樣本沒有回答該問題。
調查顯示,有82.4%認為需要在實驗系列加設正高級職務,而明確表示不需要設置實驗系列正高職稱只為6.9%。
(4)現有的科研課題申請辦法和職稱評審辦法對實驗技術人員不利。調查顯示,目前的職稱評審辦法和科研課題申請辦法對實驗人員最不利的因素分別是評審標準與實際工作表現脫節(40.7%)、與教師同等要求(34.0%)、評審專家無實驗人員(28.2%)、科研業績要求高(23.2%)、未單獨評審(22.5%)。
調查顯示,“實驗室地位不高”、“實踐教學不被重視”,實驗室工作一直處于“教輔”地位。而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核心是提高教師質量。高水平的實驗教學師資才能保證高質量的實驗教學[7]。因此,政府與高校要根據教育規劃綱要精神,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營造“實踐育人”的輿論環境。①政府和高校必須徹底摒棄“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思想[8],真正把實踐性教學提高到跟理論課教學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對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給予足夠重視,把實驗室人員從“教輔”中解脫出來。②要總結和借鑒國內外加強實驗技術隊伍的經驗做法,清理現有對實驗技術隊伍不夠重視的制度,改變各類評審中輕視實驗技術人員聲音的現象,提升“實驗室地位”。③政府和高校都要分析實驗技術隊伍現狀并找出差距,制定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規劃并完善規劃的實施意見。
調查顯示,實驗技術人員最希望晉升職稱,并要求增設正高級實驗技術職務,職稱評審條件高、職稱晉升速度明顯比教師慢和工作價值評價難反映業績是影響實驗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的主要因素。因此,要使實驗技術人員以更高的專業熱情投入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活動,就必須優化實驗技術人員的職務發展環境[9]。①設置正高職稱的實驗技術崗位,從根本上保證同等資歷、同等條件在實驗技術崗位同樣能夠得到正常晉升,讓現有高級實驗人員有盼頭、有發展目標、有努力方向[10]。②完善職稱晉升條件,在職稱評審中要充分體現實驗技術人員開展實驗技術和實驗室管理方面的研究課題、實驗教學改革和撰寫實驗室管理建設方面的研究論文等成果,并著重考評對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方面的貢獻。③將實驗技術人員職稱單獨評審,并盡量選取實驗系列專家作為評委,避免“清一色”教授評委對實驗技術“業務不熟悉”而致使實驗技術人員在職稱評審中總是墊底的局面。
調查顯示,目前大多數實驗技術人員都有從事實驗室工作的強烈愿望,并參與和主持過各類課題,也發表了一些文章。但從總體來看,實驗技術人員的科研能力弱,仍然感覺工作壓力大,工作滿意度低。因此,通過一些政策的傾斜來優化實驗技術人員的專業發展與工作環境就成為當務之急[11]。① 設立實驗室特殊人才計劃,參照學科帶頭人的引進經驗,把實驗技術隊伍帶頭人的培養和遴選作為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重點,并積極為他們在科研啟動費、住房補貼等工作和生活上創造條件。②設立實驗室特殊課題計劃,各級政府部門和高校在進行課題立項時應為實驗技術系列保留一定的名額,并實行單獨評審和單獨管理的辦法,解決實驗技術人員所感到職稱難評、課題難申請等工作困擾[12]。③設立特殊獎勵政策,如實驗技術成果獎、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獎、實驗室管理先進獎等,肯定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成效,表彰他們的先進事跡,激勵他們的工作熱情。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實驗技術人員都對自己制訂了職業發展規劃,對培訓與深造的需求強烈,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是社會和高校對實驗技術人員所提供的培訓條件和培訓經費不足[13]。因此,做好現有實驗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就應該作為改善實驗技術人員各種需要之首。①政府和高校要制訂專門的實驗技術人員培訓規劃,落實專門的培訓資金,由專門部門負責實驗技術人員的培養工作,防止“只培訓教師,不培訓實驗技術人員”的現象。②鼓勵實驗技術人員在職進修或攻讀碩士學位,以提高實驗技術隊伍的學歷層次,通過開設校內培訓和“短訓”等多種形式,使他們知識結構與專業能力得到提高,滿足他們個人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求[14]。③要為實驗技術人員參加培訓提供經濟保障(如承擔全部培訓費用)和時間保障,可考慮推行帶薪培訓假期制,將培訓計入工作量。
調查顯示,在所有因素中,實驗技術人員與職稱相同的教師相比在經濟收入方面的滿意度嚴重偏低,使實驗技術人員存在自卑感,離職意向高。因此,發揮好薪酬激勵作用就成為提高實驗技術隊伍穩定性的關鍵因素[15]。①政府與高校要切實關注實驗技術人員的福利待遇和精神狀態,使他們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滿足。②在工資結構設計上,要優化激勵薪酬構成比例,通過“同工同酬”的改革來要確保實驗技術人員與相同職稱的教師或者科研人員的平均崗位薪酬基本一致,減少崗位薪酬差距過大的現象。③在崗位設定上,要讓實驗技術人員的收入與其實驗室建設成果聯系起來,滿足業績較高人員對高額獎金的需求,增強其成就感。
調查顯示,實驗技術人員感到壓力大,工作幸福感低,但同事關系融洽和領導及同事的認可是提升工作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實驗室工作人際環境,對于實驗技術隊伍建設也就十分重要[16]。①學校領導要重視實驗技術人員專業發展,鼓勵他們參與學校管理,激發他們職業滿意度和對學校發展工作的社會地位認同感,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② 加強制度建設和組織誠信建設,不折不扣地執行現有工作量計算和獎勵等制度,同時在制度上設計更加人性化,為實驗技術人員提供一種寬松、自由的工作環境。③ 實行“情感激勵”,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校要鼓勵實驗技術人員之間、實驗技術人員與教師之間互相交流、支持和幫助,力求塑造一種關愛、健康、互助、信任的集體環境,使實驗技術人員在“家”的氛圍中工作[17]。
[1] 伍慧雄,章潛才.21世紀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和實驗室建設之我見[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3):182-185.
[2] 張遠方.高校實驗室隊伍建設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6):41-43.
[3] 2010年浙江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浙江省教育網.http://www. zjedu. gov. cn/gb/articles/2011-05-16/news 20110516102757.html.
[4] 姜澄宇.一流大學必須建設一個強大的實驗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9):1034-1038.
[5] 李 權.高校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2(3):47-50.
[6] 林海旦,吳立群.高校實驗隊伍建設機制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2):173-174.
[7] 歐陽斌.論高校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機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106-110.
[8] 張玉平,徐 洲.新時期一流大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64-67.
[9] 李書明,沈 秀.高校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的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4):85-86.
[10] 陳繼蘭.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是高校實驗室的靈魂[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2):179-180.
[11] 胡今鴻.實驗教學隊伍脫離“教輔”問題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1):5-7.
[12] 左鐵鏞.高等學校實驗室建設的作用與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4):1-5.
[13] 朱健平.實驗室建設的關鍵是實驗技術隊伍的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10):81-83.
[14] 鐘 磊,劉時新.淺論激勵機制在實驗技術隊伍建設中的合理運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9):353-355.
[15] 王福泉.轉型期高校教師激勵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