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漆畫實驗室的課程整合、實驗的開放方式、實驗室的管理與評價過程及方式進行探討,探索漆畫開放性實驗室平臺,建立起集常規實驗教學、創作實訓、創新活動三位一體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完善和規范當前漆畫實驗教學。
關鍵詞:漆畫;實驗室;開放教學;評價
作者簡介:程凌云(1982-),男,江西南城人,江西師范大學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現代漆畫教學與創作。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9年江西省教改立項項目“《現代漆畫》開放實驗室教學改革與實踐”(編號JXJG-09-75-8)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35-0021-03
一、漆畫建立實驗室的意義
現代漆畫是從以實用為目的古代漆器的母體中脫胎出來的,漆畫由從屬于漆器的裝飾,發展成為獨立的畫種經過老中青三代漆畫工作者的前仆后繼而日漸成熟,特別全國十一屆美展漆畫以獨立展區在廈門美術館展出,標志漆畫學科的獨立完善。這與全國各大高等藝術院校漆畫學科的建設是分不開的。展出的作品水平基本上代表當前各高職漆畫教學優秀成果。如四川美術學院陳恩深教授為主的教學體系“國粹·時代·創新——現代漆畫教學體系全面創建”從現代繪畫語言角度介入到漆畫的教學中來;中國美術學院唐明修以個人對漆藝獨特理解,以情感及言傳身教的師徒教學方式。還有的院校從傳統的漆藝角度以個案的方式介入到漆畫的教學當中等教學方式成為現代漆畫教學中的散光點。但現階段多數美術院校中漆畫開設在工藝美術系而不是繪畫系,漆畫課程對學生造型觀念都是從工藝性的角度出發,學生缺乏在大美術背景下的理解漆畫。因此樹立開放的教育理念,構建獨特的漆畫學科培養體系,積極延伸實驗內涵,以建設漆畫實驗室的開放教學模式為出發點,通過綜合實驗教學改革確保從事漆畫創作的師生從中受益,培養出創新性的個性化人才。這對于我們從事藝術類高職漆畫教育工作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二、漆畫實驗室中的開放表現
漆畫實驗室主要表現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開放,漆畫實驗由正常上課時間延伸至課后,除了滿足在校全體師生教師和學生理論及實踐的需要,在滿足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除正常教學外,為還對校外其他學科的教師和學生開放。
(一)全天候開放
主要保障全體漆畫專業的師生,在確保專業日常所需的正常教學時間外,積極鼓勵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開展個性化實驗與制作,自己設計,自己加工制作,通過多方位的實踐,充分發揮和提高大學生潛在的綜合能力。
(二)階段性開放
主要面對于藝術類其他專業的學生選修課程,接受學生在里面進行藝術設計實驗和畢業創作。依托實驗室開展現場教學,實驗在高等藝術院校通過實驗室的“工廠化效應”。
(三)預約開放
主要面對于全校的業余漆畫愛好者和校外漆畫專業人士,采取網上預約和電話預約的方式,安排漆畫課程實驗,通過三種開放方式使實驗室的技術資源得到“更高層次”的利用,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實現資源共享。
三、漆畫實驗室的設立
由于漆的性能特征及工藝特性, 建立漆畫實驗室應選在相對獨立的空間內,室內自然光照條件良好,面積可在200平米左右,空間的分割要方便進行大型漆畫制作,從功能上應分為陰干區(溫度及濕度要求)、無塵晾漆區、打磨區、繪制區、制作區及儲藏室。由于化學漆的味道較重還應該建立通風換氣的設施來確保室內的空氣質量,加之學生要經常和銅絲、金屬、麻布等材料打交道,衛生條件也不容忽視,確保師生的身體健康。在后期打磨加工時需要打磨機進行打磨,發出噪音比較大,因此實驗室的選址上還要盡量考慮到空間的隔音效果。
四、漆畫開放實驗室的教學構建模式
(一)為理論教學開設所需實驗
在當代藝術教學方法中,專業理論教學方式多以傳統的教師單向傳授為主,缺乏互動性。在漆畫實驗室教學中除了提倡啟發式教學,更應該注重因材施教,利用多種手段開展實驗教學,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中,還要大力倡導研究型教學和個性化教學,如重點單元采用田野性的民間考察方式,教師開辦專題講座,有興趣的同學可申請進入實驗室,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己組成興趣小組,自選實驗題目、自主設計、自己制作、獨立完成設計任務書、集體答辯。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理論和實踐簡單的結合,重點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對漆畫各門專業主干課程形成優勢互補、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體顯個體的特色和優勢,并且使他們基本的實驗技能得到補充鍛煉。
(二)獨立開設基礎實驗課程
基礎實驗室的開設是高職漆畫實驗教學的落腳點,該類實驗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此部分實驗的施教對象是漆畫專業基礎較弱的學生,獨立開設漆畫基礎專業課程,這些內容是學習漆畫實驗的造型基礎、形式基礎、基本工藝技能方面所必需的基礎訓練。通過在實驗室里的教學,以達到驗證基礎知識,并且鞏固和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自我的動手能力,為以后實驗教學作了一定的鋪墊。基礎性課程主要有:“基礎素描”、“色彩基礎”、 “創作基礎”、 “繪畫形式基礎”等。該部分課程主要以培養學生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構想,通過對基礎部分的練習搭建自己創作的作品。
(三)工藝技術課程突出實戰化
其總體設計思路是,打破以知識為主線的傳統課程模式,轉變為以能力為主線的任務引領型課程模式,按照課程大綱要求,將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與能力訓練統一于項目化的創作之中,增強了教學內容整體性、學生知識系統性,也大大提供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把相關漆畫研究中心和大型賓館壁畫等項目引入教學,如江西師范大學漆畫藝術研究中心將學校及江西省昌北國際機場的大型壁畫等項目引入教學中,有效拓展了實驗教學內涵。其中不同年級和課程階段的學生承擔與自己知識能力相匹配的項目任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意識,而且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
(四)專業課程實驗項目化
大力開展實驗項目創新工作,推進實驗內容和實驗模式改革和創新,建立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驗教學體系。在教師方面。學科帶頭人應組織漆畫年輕教師和利用實驗室這一平臺,吸收實驗技術人員一起參加,以課題為基礎,開展一些大型漆畫創作項目,使實驗室產生濃厚的科研氣氛。直實行藝術實驗室建設的“項目化”。在學生方面。實驗教學與就業創業培訓促進產學研的結合。在校高年級學生結合藝術社團的活動內容或自己的畢業論文研究的方向,讓學生在漆畫實驗室創作參加各級藝術課題研究項目及高級別全國漆畫專業大展提高社會性藝術實踐能力,興趣驅動,個性化培養。 學生參加教師研創課題的部分工作以及完成等研創活動所需實驗工作,根據學生課題完成情況給予相應的學分和證書。從而將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與能力訓練統一于項目研發任務之中,實現課程項目化。
五、漆畫開放實驗室的管理方式
(一)實驗室人員隊伍的自身管理
漆畫教師是實驗室的心臟,一個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教學隊伍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成為實驗室發展的重要保障。實驗室教學平臺由學術造詣深、專業實踐能力強的高職稱教師領銜,由不同職稱教師和教學輔助人員組成的教學團隊組成,特別是在實驗員上面可以聘請傳統的髹漆師傅進入團隊,加強在傳統天然漆的技術應用,提高整個團隊素質與結構。通過參加全國漆畫高研班、外請漆畫專家講座短期、參加全國漆畫學術研討會議交流等方式,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建設一支觀念新、素質高、能力強、以中青年為主體的漆畫實驗教學團隊。進一步遵循藝術類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特點與規律,在制度的執行力上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首先需要一顆安全責任心,規范工作行為,使之熟練掌握漆畫制作工作的流程,駕馭日常教學運行管理,增強服務意識開發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作用;同時,積極開展教學競賽和教學觀摩,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
(二)制度標準化管理
加強實驗室規章制度建設,進一步理順教學管理體制,建立一套全面的實事求是的規章制度,使實驗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嚴格執行實驗室開放制度、如《漆畫實驗室管理條例》《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與維護維修規定》《學生實驗守則》等各項規章制,實現對人員、設備、教學、科研的全面、優質、高效的管理使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實驗室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確保實驗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針對加強漆畫實驗室檔案建設,根據實驗課程的特點,為每一個漆畫學生人員建立學術檔案,制作了漆畫實驗課程記錄簿,要求教師填寫各類實驗室日志與學習委員填寫課程實驗記錄,定期交到實驗辦公室審核,對設備的維修、維護及時做好記錄,并由驗收人簽字,達到實驗教學的可持續使用。
(三)人性化的學生管理
漆畫藝術創作是一種復雜的精神活動,實驗室管理工作任務重、問題多、工作相對繁瑣,突發事件也多,要正確認識和理解實驗教學工作的重要性,靈活應對,創作構思于來源于靈感的迸發。學生個性崇尚自由,天性浪漫。加上漆畫專業的藝術特點,漆畫的制作周期比較長,學生幾乎每天都需要畫時間在實驗室里,有部分學生在實驗室吃喝,實驗室衛生較差,有時忘記關排氣扇,用電、用水的安全,設備操作的安全以及財產物質的防火、防盜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通過對學生創作中的衛生習慣的指正,將個人衛生和實驗室衛生的保持也劃入到整個作品的評定當中才能有效解決環境問題,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六、漆畫實驗室的評價方式
藝術教育中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通常采用結果評價,在通常傳統評價采用考試所得分數單一的衡量學生,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評價存在極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在漆畫教學中也是如此,只注重對課程的最終作品的質量評價,對教學過程評價很少,這種模式已不符合當前的藝術教育教學。傳統的評價只是對作品的好壞最終結果來衡量學生的總成績,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缺乏評價。
(一)評價由結果評價轉向過程評價
學生實驗成績著重考核由注重結果到“人、作品和學習情況”過程評價標準,重點考察學生掌握實踐設計能力、動手能力、作品分析及處理能力,對創新性的環節,注重過程的考核。在漆畫創作中細化每一項的考核指標及分數,如:30%理論,40%輔導,20%學術提問,10%點評,突出對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與學習態度的考查。在作業創意過程中,由任課教師組織學生針對自己和他人的作品進行評講與分析,以此增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多向思維能力,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
(二)單一評價轉向多元綜合化評價
只有合理的評價才能全方位的考核每個學生。傳統的單一評價注重結果,難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漆畫的綜合實踐教學中特別應當重視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可采用多種方式,評價中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讓學生充分暢談自己參與活動的體驗、經驗和教訓。如為每個學生建立綜合的實踐活動檔案,對進入實驗室的學生進行學術登記制,學生每一次的技法練習、參加各類級別展覽的作品及課程中遇到的問題等關于學習上的一系列問題都記入 “電子檔案袋”中存儲,檔案袋對各實驗室教師、學生、家長開放,讓各教師在課程之間能快速了解學生的情況;同學能夠動態的了解本人學習情況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同學之間也可以相互評價,家長也能了解到小孩的學習情況,可以對中做出評價。初步形成綜合多元的評價,還有通常采用創意討論和項目答辯等形式,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與完善。
綜上,漆畫專業實驗室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要使漆畫這一古老藝術的發展與壯大,探索加強與規范開放實驗室的教學,對促進漆畫教學改革向更高層次和縱深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滕利榮,孟慶繁.高職教學實驗室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郭永霞.試論高職實驗教學改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4).118-120.
[3]張莉立.設計藝術類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優化方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0(4).26-28.
責任編輯 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