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永軍
未來的挑戰
□文/本刊記者 張永軍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當前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陜西縣域經濟最活躍的資源型地區,府谷如何緊緊抓住這一機遇?

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為府谷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試驗區授牌
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國內宏觀因素及煤炭資源整合的影響,“以煤為綱”的府谷,開始出現市場疲軟、工業疲憊、產能滯銷、企業停產等一系列因煤而衰的經濟現象,正處在一個深度危機的十字路口。
明天,府谷該怎么走?
在府谷,民營經濟成為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已經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截至2012年,府谷的民營經濟總戶已達到17838戶,實現總產值479.14億元,實現增加值302.78億元,占全縣經濟總量的67.21%,但以煤起家興業的民營企業,產業至今還停留在大量賣煤和生產蘭炭、金屬鎂等原料型產品的低端層次上,難以抵御經濟因素帶來的沖擊,難以實現長久的發展。在此條件下,建立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試驗區就勢在必行。
“為什么要建立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試驗區?試驗區要試什么?要回答什么問題?”這是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原主任徐山林,在府谷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試驗區規劃咨詢論證會上提出的三個實質性問題,也應該是府谷在轉型升級中需要慎重思考的問題。
當政治經濟與資源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勢必會導致政治紅利與資源紅利的減弱,甚至是枯竭,那么我們在繼續追求高發展、穩增長時要靠什么?當改革艱難、創新受阻,我們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還能否承受的住市場的考驗?
正如徐山林同志所談到,“民營企業的發展,一是占有了體制改革的紅利,二是占有了資源開發的紅利,但目前兩個紅利在逐漸減弱,民營經濟再要發展,該怎么辦?”他強調說,“企業或產業的轉型升級,要害在科技創新;核心在體制機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關鍵是持續健康的發展政策。”
今年4月22日,陜西省政府第七次常務會議決定,在府谷建立省級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試驗區,放寬經濟管理權限、鼓勵投融資機制創新等措施,激活民營經濟的發展活力。府谷的經濟轉型升級進入了實質性探索階段。
府谷的經濟轉型升級雖然進入了實質性進展階段,但仍受諸多因素的制約,正如陜西省化工學會理事長、高級工程師賀永德談道:“府谷乃至整個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發展到目前階段,受到水資源短缺問題、環境保護與環境容量問題、生態環境建設問題、土地開發與利用問題等因素的制約,嚴重影響到整個陜北地區經濟的發展”。府谷在新的歷史時期要轉型升級,必然需要研究這些制約因素,找出可行的方案,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個規劃如何做?需要解決哪些問題?陜西省煤炭學會理事長、高級工程師高新民談到,府谷經濟是以資源型產業為主,在規劃時,應優化調整民營經濟產業結構,要著重提出“改造升級煤炭、蘭炭、鐵合金、電石四大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鎂、低熱值燃料發電、多聯產煤化工三大重點產業”、“積極培育裝備制造、材料深加工、節能環保產業(品)”符合府谷民營經濟的實際。
“要對規劃進行頂層設計,明確具體的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加強對優勢產業的規劃分析,對發展任務進行量化分析,對民營資本進行引導和利用分析。”西北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趙守國如是講到。
在制定規劃時,還得明確資源、用地、融資、體制、生態、才人及產業層次結構等方面的發展瓶頸問題;還需注意產能的深度與高端轉化、礦區的整合、生態修復、采空區的治理、城鎮化與農村建設等等問題。

傍晚休閑的府谷人 攝影/ 記者 周勵

拉煤的貨車 攝影/劉華鋼
如果說規劃的制定,是頂層設計層面的綱領,那么,如何做,如何切入實際,則是操作層面的基礎,這是保證成功的關鍵。
從2010年開始,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在時任主任徐山林的帶領下,對府谷的民營經濟發展開始調研,歷時兩年多,于2012年作出了“府谷縣開展省級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試驗的十項計劃”, 從資源保障、財稅扶持、金融改革、供電改革、產業升級、基礎改善、生態環保建設、科教支撐、民企培育、管理創新等方面做出了詳細的論述論證,成為府谷轉型升級的核心基礎。
從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的諸位專家的觀點來看,府谷的產業轉型升級,首先是要解決府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單一的局面,優化礦產資源結構配置;其次要完善工業經濟優化配置,完成工業產業升級布局;第三是要建立現代融資平臺,構建完備的融資體系;第四是要創新土地管理模式,實現耕地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第五是加大農業扶持力度,促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第六是要加快第三產業發展。
陜西省行政學院原副院長曹鋼教授指出,府谷的農業和第三產業尚屬薄弱環節,尤其是第三產業,發展空間大、領域廣,要使之成為民營經濟創業發展的一個重點。同時要重視對民營經濟的大眾化、廣域化推廣,要提倡“多元化”、“高效化”,不要只定位于“集團化” “高端化”。
“要著力構建有利于增強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的財稅、金融、投資、土地、資源、科技、人才和環境保護等政策組合體系,推進民營經濟實現新跨越。按照先行先試的原則,不斷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破解民營經濟在轉型發展中瓶頸制約,下大力提高民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陜西省政府研究室工交貿易處處長白振中在談府谷轉型升級時講到,必須改革資源收益分配制度,在統籌考慮企業發展能力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征收標準和礦產資源補償費率,調節資源型產業和企業的收益,促進非資源型產業長足發展。
轉型升級,需要注重改革,更需注重開放。“府谷民營經濟轉型升級不只是府谷縣的事情,不只是府谷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既是民營經濟轉型升級,也是各級政府轉型升級。”5月16日,陜西省副省長李金柱在陜西省級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試驗工作動員大會上如此強調轉型升級。

一名工人在府谷縣一煤焦電化企業的除塵系統前走過
府谷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目標已經確定:到2015年,府谷的民營經濟增加值要達到600億元;到2020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1750億元,年均需增長180.88億元;非煤產業增加值超過800億。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這就要求府谷的產業轉型升級要深入、徹底,要對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對企業進行重新組建,不但要實現科技創新,更要突破體制機制的局限,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定可持續的發展政策。
按照李金柱副省長提出的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試驗要求,按照“三步走”戰略,分階段有步驟推進:試點起步階段,要盡快拿出節點推進計劃,制定具體行動計劃,明確各項配套扶持政策;全面推進階段,要在逐步推開、重點突破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實踐中的好經驗,進一步深化試驗區配套政策體系,規范政府扶持引導民營經濟轉型發展的模式和方法:深化完善階段,要建立一整套推進民營經濟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增強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府谷縣縣長辛耀峰曾提出,要促進民營經濟從以煤為主向多元支撐發展轉變;要從傳統要素驅動為主向科技創新驅動轉變;要從產業低端發展為主向高附加值產業高端轉變;要從以家族式管理為主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要從量的擴張帶動為主向質的提升帶動轉變。
對于府谷民營經濟轉型升級實試驗區的設立,婁勤儉省長指出,“試驗區要用足用活政策,膽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著力破解持續發展難題。”府谷就應該在不違背國家政策法規的前提下,采取比其他地區更加靈活的政策,走出一條更加具有區域特色的發展新路。
府谷轉型升級的“破冰之旅”,定會成為陜西的一塊豐碩“試金田”。在此引領下,府谷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定能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