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周勵
構建“三個家園”
——武躍飛談柳林縣未來發展戰略
□本刊記者 周勵
2013年,柳林縣將突出產業轉型,凸顯民生,舉全力構建“富裕家園、綠色家園、幸福家園”。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40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10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1.5億元,使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攀升——

柳林縣長武躍飛
記者:武縣長,今年柳林提出了構建富裕家園、綠色家園、幸福家園“三個家園”的美麗夢,我們如何理解這個美好愿景?
武躍飛:按照設想,富裕家園,側重于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綠色家園,側重于人與經濟、社會、自然之間的統籌發展、和諧共融;幸福家園,側重于提高居民宜居、宜業、宜健康、宜安全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
在富裕家園建設上,堅持“依托科研院校、發展高科技產業、園區承載項目、煤企帶頭轉型”的轉型思路,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多元產業體系,實現由煤炭“一枝獨秀”向建材新材料、高科技產業等“多點開花”的方向發展。
綠色家園建設上,實施綠色發展戰略。以“財政主導建綠、煤企挖黑補綠、單位籌資造綠、企業轉型增綠、社會承包添綠”為抓手,加快經濟林和生態林建設步伐,提高縣域綠化覆蓋率;繼續實施水源地保護與水質改善工程,加強三川河流域柳林段水質治理力度;化工企業和重點污染企業要實現廢水零排放;加大對廢氣排放企業的脫硫脫硝治理;利用煤煙型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與示范項目正式成為首批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的條件,推廣環保型煤,加大城區爐灶改造力度。
在幸福家園建設上,凸顯保障民生。高標準完成26個新農村重點村的“四化四改”、“七個一”工程建設任務;加快聯盛教育園區建設;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機制,讓農民種糧務農獲得合理的利潤;推進屈家溝、毛家莊、薛家灣等片區建設,加快青龍、鋤溝、廟灣、賀昌、穆村等21處棚戶區改造,有序推進“農民變居民、農民變股民、農民變工人”和“村委變居委、村委變社區”進程;繼續實施好在建集中供水及提黃灌溉工程,做好中部引黃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啟動縣醫院建設,加快鄉鎮和村級衛生所儀器設備、急救車輛的標準化配置;加快城鄉居民保險體系和大病醫療救助體系建設,實行城鄉低保標準與物價掛鉤的動態增長機制,確保低保家庭生活有保障,使“健康柳林”惠民工程落到實處。
記者:煤炭是柳林的傳統優勢,新形勢下,如何“以煤為基”放大這一優勢?
武躍飛:我們堅持走“以煤為基、以煤興產、以煤興業、多元發展”的新型工業之路,依托煤、限制煤、延伸煤、超越煤,推動全縣資源型經濟產業結構,向多元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
首先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施大項目、大園區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按照“打造全國一流煤炭循環產業基地”的定位,重點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加快推進26對煤炭資源整合礦井建設,盡快達產達效,促進上下游產業聯產,提高集中度。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重點發展焦爐氣、煤制氣合成油、甲醇制汽油、粗苯加氫精制、煤焦油等項目,培育一批多元發展、實力雄厚的煤化工龍頭企業。“十二五”末,化產產量力爭達到300萬噸,汽油100萬噸,焦炭控制在1000萬噸。按照“打造全省一流建材新材料產業基地”的定位,培育接續替代產業,促進工業多元發展。
加快煤礦改擴建進程,推動宏盛、華晉、凌志等企業洗煤項目建設;以高紅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煤矸石綜合利用產業示范園區等6大工業園區為載體,拉長煤系循環產業鏈條;加快推進森澤三期60萬噸阻燃劑項目建設;上馬100萬噸電解鋁項目,延長鋁產業鏈條;以“1+2”轉型發展模式,推動各企業領辦農業園區和在建非煤項目建設進度,引導印刷、服裝、包裝等產業發展。
大力培植建材新材料產業。以鴉溝建材產業園區為載體,以華潤水泥生產項目為龍頭,向新型墻體材料、耐火材料等附加值較高的高端多元化方向發展。依托高鋁煤矸石、鋁礬土的資源優勢,以王家溝煤矸石綜合利用示范園區為載體,重點發展以凌志、森澤為投資主體的煤矸石提取氧化鋁、電極瀝青、金屬鎂等新材料項目,努力實現“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轉變,加快建設全省一流建材新材料產業基地。
記者:呂梁市委要求柳林縣創建“發展模式骨干縣、發展速度先進縣、發展形象代表縣”,您如何評價這一思路?為此柳林的發展戰略是什么?

廟灣城中村改造一條街

環境優美的廉租房

農村蔬菜大棚一角
武躍飛:這對柳林來說不僅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在整體跨入“三晉一流、全國百強”的道路上,柳林將會迎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期,實現新的轉型跨越發展。
建設發展模式骨干縣。我們要在落實呂梁市委“五個轉型、三大跨越”發展戰略上成為全市骨干,在推動“以煤為基、以煤興產、以煤興業、多元發展”的產業轉型發展上成為全市骨干,形成“一體兩翼”,即:以煤為主體,現代煤化工和建材新材料為兩翼的產業發展模式;形成“一補兩帶”,即:以工補農,大項目、大園區帶動和大龍頭、大基地帶動的城鄉統籌發展模式。
建設發展速度先進縣。在經濟總量上大翻番,實現綜合實力大提升,發展水平大飛躍,創造引領呂梁“經濟轉型”的“柳林速度”;在社會各項事業發展速度上保持與經濟增速同步,成為全市先進。
建設發展形象代表縣。在硬環境建設上彰顯大手筆,提速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塑造文明、宜居、亮麗的魅力城市形象,大力推進“三項整治”工程和城鄉生態建設,創造引領呂梁“生態轉型”的“柳林形象”。城鄉生態化是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所以要加快推動柳林生態文明新跨越,實施造林綠化、清潔生產、環境整治三大生態工程,要努力建設綠化柳林、氣化柳林、凈化柳林。
記者:從2012年,柳林就明確提出了“三大跨越”的創建思路,十八大之后,這個思路又有了哪些新內涵?
武躍飛:“三大跨越”的創建思路即: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重點,實現經濟總量大跨越;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大跨越;以做好做實富民工程為基礎,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大跨越。以最高的工作效率,最超前的工作思維,著力創建呂梁發展速度先進縣。這三方面跨越既定了如下的目標:
綜合實力新跨越: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三個翻番”。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6%,達到58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8.5%,累計完成100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2%,達到140億元。
結構調整新跨越:農產品加工轉化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比例達到3比1左右;煤焦化工、建材新材料、多元電力、特色干果、商貿物流等五大產業協調發展,在全縣經濟總量中占比達到95%以上。
城鄉建設新跨越:城鎮化建設加速推進,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
建言柳林
衛思宇(《西部大開發》雜志執行社長、總編輯):
1、向省、市、中央申請成立政治經濟綜合改革試點縣,撤縣設市,使功能定位清晰、空間布局合理、服務功能完善、體制機制靈活,能主動承接大中城市輻射和有效帶動周邊鄉村發展的區域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也可以向陜西榆林學習,撤縣設立管委會,建立社區,進行試點。
2、加快縣域工業園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功能,加快建成一批特色鮮明、定位清晰、錯位發展的工業園區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形成柳林縣域發展新的增長點。
3、成立生態保護基金委員會。重點治理煤礦采空區、塌陷區,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4、應該快速利用柳林資金、資源優勢,成立地方銀行,由民營企業控股,和大銀行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5、向社會征集柳林精神,結合黃土文化、晉商文化,加強柳林文化道德建設,以德治縣。
6、積極與陜西、山西、北京等地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聯系,進行縣校合作,不僅搞以煤為中心的高科技轉型項目,還有其他方面的產業轉型項目。
7、吸取鄂爾多斯、榆林教訓,抵制地下錢莊、高利貸等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