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網絡反腐機制

無論采用任何形式的反腐敗,重點是要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
法的力量就在于它的權威性,它能夠較好地克服因領導意志的變化而使反腐敗工作出現反復性、主觀性、隨意性,因此,認真梳理目前現有的反腐敗法律法規規定,建立一套完整系統嚴密的法律體系,將有利于從根本上推動反腐敗工作的發展。加強反腐敗立法,應當遵循以下三項原則:
一是要堅持迅速優先原則。加快反腐敗立法應盡可能地駛入快車道,在具體部署立法計劃時,應優先考慮反腐敗方面的專項立法。在全盤考慮的基礎上成熟一個制定一個,修改完善一個。同時要具有超前性,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確保立法效果。
二是要堅持求實創新原則。要適應客觀需要,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以客觀實際為根據,科學確定立什么法,如何制定法。同時要認真對待我國傳統廉政法律文化遺產,積極大膽地吸收和借鑒外國反腐敗立法方面的經驗,充分考慮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需求,確保立法的科學性。
三是要堅持統一透明原則。一切有關反腐敗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都必須符合我國憲法的規定或者不違背憲法的精神,嚴格上位法和下位法的效力等級秩序,在不同類反腐敗法律淵源、同一類法律淵源以及同一個法律文件之中,法律規范不得相互抵觸、沖突或重復,以此保持立法的有機統一。同時要加強立法的透明度,反腐敗立法活動及其結果均應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報》、《國務院公報》等官方刊物公布,并給予一個月以上的間隔期,保證公眾參與其間并充分發表意見。
為了充分發揮網絡反腐的效力,我們必須將網絡反腐納入法制化軌道。只要用好網絡之“刃”,與制度反腐共同發力,反腐工作才會更加規范,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民主、順暢、和諧。
首先,應盡快明確網絡監督、舉報的合法性。網絡反腐對檢察機關加大打擊和預防職務犯罪形成了倒逼態勢。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群眾習慣了網絡舉報,這是反腐工作的新環境。反腐工作應該對這種新態勢給予高度關注,使其得到法律認同,在法治框架內活動,助推社會反腐進程。
其次,舉報者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識。網絡社會也是社會的有效構成,有各種法律邊界,舉報和監督必須在“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基礎上進行,可以舉報,但不能“亂報”;可以監督,但不能侵犯隱私權;可以主張政務公開,但不能失去起碼的信息安全和保密意識;可以主張監督權,但不能構成人身攻擊和造謠誹謗。
第三,要啟動必要的責任追究制度。法治時代,人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為了保持網絡反腐的公信力、公正性,對那些濫用網絡監督、破壞網絡監督、散布虛假信息者,應該根據情節輕重,給予不同程度的處罰,促使更多舉報者依法監督、依法舉報、依法反腐。

在反腐大業中,網絡確是一把利刃,善于利用就能更好地發揮其優勢。這就需要充分了解網絡特點,及時掌握網絡輿情,探索建立網絡反腐長效機制。
首先,紀檢部門要做好日常網絡輿情監測,建立定期簡報制度。互聯網已成為老百姓反映問題、舉報腐敗行為的重要渠道,這要求紀檢部門建立相應機制,從中獲取打擊腐敗活動的信息。
再者,紀檢部門應建立網絡反腐快速反應機制。網絡舉報優勢在于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輿論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形成“圍觀效應”。相關舉報能否得到及時介入和查處,不僅考驗反腐部門的工作能力,也勢必影響人們對反腐工作的整體看法。
此外,紀檢部門還應主動做好網絡反腐倡廉宣傳工作。反腐敗是對權力的一種制約和監督。讓老百姓了解反腐工作,相信反腐部門的力量和決心,就會化被動為主動,將反腐機制從“一對一”(舉報才處理)轉變為“1+1”(主動介入,形成合力)。反腐部門不妨在微博上開通交流平臺,這一方面可接受群眾舉報,另一方面也可搞好宣傳,營造良好的網絡反腐氛圍。
網絡反腐目前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充分發揮網絡等新興媒體的積極作用,相關部門有必要從“戰略”上高度重視,從“戰術”上積極探索和建立長效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