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
蘆山地震發生半個小時后,陳凱已在從成都趕往蘆山的路上。身在成都的賈永福給老家廣元打電話,讓他們組織一支救援隊,帶上鎬和鐵鍬。重慶的阮博文開始在百度貼吧上發帖子,招募去災區的同路人。北京的劉寶宗則在加緊聯系去四川的航班。
4月20日發生的蘆山地震,喚醒了在汶川地震后蓬勃生長的民間救援力量,各路人馬開始向災區集結。
當成都市還在地震中左右搖晃時,陳凱就決定要去蘆山。作為壹基金救援聯盟四川響應中心主任,他有一個“先反應”的權力,即不需審批,先到現場。
這是該聯盟救災的第一個程序。其主要的功能是對災情進行評估,并傳給北京總部,以做出下一步的救援預案。
在陳凱出發一個多小時之后,由四川青年救援隊總隊長蔣峻帶領的7人搜救小組從成都出發,充當第二梯隊。
14:30左右,該聯盟的醫療小組,帶上一些救援物資奔赴災區,作為第三梯隊。
這是一次高度組織化的救援行動:先期有評估,中間是搜救,后勤有保障。陳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壹基金救援聯盟做事的風格是:計劃、安全、理性。
賈永福是廣元商標協會的名譽會長。他召集了10家商標企業,帶上鎬頭、鐵鍬、水、方便面和一臺發電機,開著10輛汽車,奔赴災區。
出發前,賈永福并不知道到了災區能做什么,但他相信:去了就是支持——在中國傳統的救災理念里,這是很多人的共識。
在到達蘆山的頭兩天,賈永福和他的伙伴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情,是幫人卸貨。隨著志愿者的增多,這樣的活也越來越少。在大部分時間里,他們把車停在路邊,無謂地等待。
阮博文在百度貼吧上發布的招募帖,招到了6位同路人。他們租了一輛車,帶了幾箱水,向蘆山進發。
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阮博文讀高二,看著電視上救災的場面,熱血沸騰,但囿于無錢無力,只好作罷。這個事在他的心里,一直是個遺憾。
阮博文也不知道到災區具體能做什么,但他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就算到災區幫不上什么忙,他還可以獻血。這是他第一次參與大型的公益活動,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由內至外透露出自豪感。
在去往蘆山的路上,阮博文認識了陳程。皮膚黝黑的陳程是一名職業旅行者。地震發生時,他在大理,還沒有起床,有人告訴他發生了大地震,他一咕嚕從床上爬起來,拿起包就往外跑。成都是他的老家,他以前搞過戶外俱樂部,有一些山地救援的經驗。
劉寶宗是平安星防震減災教育中心副主任,他的主要工作是志愿者培訓。培訓的內容有兩塊,一是闡釋志愿者精神,二是教大家怎么做心肺復蘇。在國內,這還是一塊很新的領域。“中國的志愿者傳統上更重視精神,而不是技巧?!?/p>
4月20日12點多,壹基金救援聯盟四川響應中心主任陳凱抵達蘆山縣城。與之前的預想不同,他發現政府的救援非常有序,醫院已經開始救治傷員。與汶川地震時相比,政府的反應速度明顯提高。
此時,蘆山縣消防大隊已對縣城進行了全面搜索,雅安消防支隊的部分官兵已經抵達蘆山,武警四川總隊一支隊400人也已抵達災區。
14:40,由蔣峻帶領的壹基金救援聯盟搜救組到達蘆山,并成立了指揮部。該聯盟成員瀘州山地救援隊隨后抵達,趕往龍門鄉。
16:35,藍天救援隊進入災區。
16:40,劉寶宗所在的平安星第一批救援人員抵達災區,開始統計物資的需求,并整理出一個清單。
近17時,賈永福和妻子先期抵達蘆山,第二梯隊在當日晚上10點到達。隨后,他們組成了一支巡邏隊,維持治安。
當晚,壹基金救援聯盟隨著武警總隊進入災區,開始發放第一批物資——2000件飲用水。
更多的民間救援組織還在路上。
陳凱說,民間組織人數的增長,會是一個類似三角形的過程:一開始進入的是先頭部隊,負責收集信息和站穩腳跟,隨后救援隊伍跟進,接著是救援物資,最后是災后重建的隊伍。
汶川地震后,民間救援隊伍成長很快,除了表現在數量的增長上,還表現在很多組織都有了一個救援的鏈條。
到了4月21日,壹基金救援聯盟的人數,已從前一天的40多人增長到近百人,還有大量的隊員在路上。
21日早上,壹基金四川救援隊14人、海南救援隊8人進入靈關鎮搜救;瀘州山地救援隊20人進入太平鎮搜救;
21日8:30,廈門藍天救援隊進入蘆山縣龍門鄉;9:10,四川藍天救援隊在清仁設立臨時醫療救助點,接治受傷民眾。
賈永福和他的伙伴站在迎賓大街旁,等待有關部門分配任務——有兩個單位答應一旦有卸貨任務,會立即通知他。
來自洪雅縣的志愿者龔明昌還在跟有關部門協調,希望能讓他們進入下面的鄉鎮,把救災的物資分發出去。負責協調的一位警察抱歉地通知他,受災嚴重的鄉鎮已實行交通管制,讓他們把物資交給有關部門代發。但作為佛教徒,龔明昌對此并不甘心,因為到災區分發物資只是此行的目的之一,他還希望對受災的民眾開展心理輔導。
西南交通大學的大三學生杜??。T了16個小時自行車,從成都趕到蘆山,在蘆山縣團委設立的志愿者登記處等待分配任務,等了四五個小時無果,又騎車前往龍門鄉。結果只是做了一些幫忙卸貨的活。在4月21日中午離開蘆山時,他有些失落。
一位民間救援組織的隊員站在迎賓大街上,眼巴巴地望著指揮交通的交警。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自己希望能幫著指揮一下交通,但未獲批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