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發改委外資處
浙江省外資工作要注意將“對外開放”與“經濟轉型”、“引資”與“引智”、“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次發布了《中國區域對外開放度指數研究報告》,上海、北京、廣東分列開放度總指標前三位,而浙江只排在第七。這與長期以來,浙江作為市場先發優勢、對外經濟依存度一直很高的省份,似乎極不相稱。針對當前浙江省外資工作的新情況和新特點,提高外資利用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顯得尤為迫切。當前特別要注意處理好三大關系:
第一,“對外開放”與“經濟轉型”相結合。外資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FDI的流入的確帶來了很多好處,看得見的如解決就業,看不見的包括引入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等;另一方面,一段時間外資享受的超國民待遇備受批評,外資品牌對國內品牌的擠出也容易成為民族情緒渲泄的靶子。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外資撤離現象的確存在,浙江也不例外。但在產業投資方面,外資企業撤離的主要原因是經營成本的增加。更多是一種短暫調整,不影響大局。相反,一些熱錢的流出并非壞事。最近,浙江《鼓勵外商投資重點支持產業的若干意見》從投資布局、引資水平、要素保障、項目建設、信貸支持、財稅政策、優化服務等七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對策措施,需要重點抓好落實。
第二,“引資”與“引智”相結合。改革開放30多年來,利用外資對經濟發展貢獻巨大,一方面通過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加快了外貿的大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利用外資彌補了中國外匯的不足和資金的缺口,對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金融危機以來,利用外資的國際和國內環境正在發生很大變化,尤其在2012年有一段時間,浙江省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曾連續幾個月負增長。這里不排斥國外投資能力在減弱,國內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的影響。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包括技術進步和創新,現在都離不開外資技術的外溢效應。外資表面上看是資金,但實際上是一個要素包,是一個載體,隨著資金一起進來的是管理、經營、技術、品牌和消費渠道。作為一個工業化尚未完成的省份或地區,浙江沒有任何理由去回避或者弱化利用外資。必須緊緊抓住利用外資這項工作不放,盡快提升浙江經濟的質量和水平。
第三,“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引進來”和“走出去”是開放經濟的兩個輪子。“引進來”是內向國際化,是開放市場;而“走出去”是外向國際化,是在更大范圍整合資源的主動力。那么開放經濟能否讓浙江率先實現新跨越?這一輪經濟工作中,“走出去”應該是營造浙江新優勢的又一重要選擇。
經濟強省必須是對外投資大省,同時經濟全球化迫使我們“走出去”。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決定了當浙江讓出部分高端市場的情況下,必須要“走出去”爭取部分中低端市場,否則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加之浙江向來是貿易保護主義最大受害省份之一,近年來貿易摩擦呈現上升趨勢,通過“走出去”,可以帶來外貿出口、促進中間產品和服務產品出口增長,同時又能繞開國際貿易壁壘,這是轉變浙江外貿發展方式又一途徑。
經濟內生動力要求“走出去”。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必須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尋求更為廉價和高效的生產要素,在更廣闊空間內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跳出浙江”發展浙江,通過互利共贏方式獲取最大的國民財富。吉利于2012年成功躋身世界500強,排名475位,成為浙江省第一家入圍世界500強的民營企業,這就是“走出去”帶給浙江的紅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抓住加快“走出去”正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主要戰略機遇期,以“走出去”拓市場、建基地、穩外需、調結構;以“走出去”獲取資源、技術,促保障、促提升;以“走出去”帶動浙商回歸,實現新發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