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榮
(江蘇省無錫市雪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南泉分中心 江蘇 無錫 214000)
更年期是每個婦女的必經過程,期間出現的更年綜合癥往往會對患者生活、工作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對更年期婦女采取心理護理可有效減輕更年期綜合癥對其工作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1]。本研究比較了接受和未接受心理護理的更年期綜合癥患者的治療效果,發現心理護理對更年期綜合癥具有較好的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期間來我院門診門診接受就診的更年期綜合癥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合對照組,每組60人。干預組年齡為44~60歲,平均年齡41±5.3歲,對照組患者年齡為43~62歲,平均年齡44±5.8歲,所有換均既往和當前精神病史,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臨床診斷:更年期婦女除出現月經失調外,還會出現典型的烘熱汗出以及胸悶氣短、心悸失眠、心煩意亂、腰膝酸軟、記憶衰退等癥狀。機體激素水平失調,促黃體激素、促卵泡激素分泌水平增高,雌二醇分泌水平下降。排除甲亢,精神、神經性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1.3 方法: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干預組患者在給給予常規治療的同時進行心理干預,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點。(1)掌握更年期患者的心理生理特點。更年期作為女性繼續經歷的一個特殊生理期,應正確的對待此時期的出現的生物節律、內分泌、精神狀態、生理機能、事物認知等方面出現的巨大改變。伴隨著更年期的到來,婦女易出現高血壓、心臟病、肥胖、骨質酥松、腫瘤等生理性改變。(2)宣傳教育。對于不同的患者,心理護理需采取不同的對策與心理引導,同時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消除婦女因更年期綜合帶來的恐慌、焦慮情緒[2]。(3)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療。醫護人員通過給患者保證、解釋、教育、疏泄、暗示、鼓勵以及改變環境等基礎心理治療方法,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及防御功能,緩解患者因生理改變的帶來的不安情緒,其高其安全感。醫護人員應做到善于傾聽,積極鼓勵患者訴說心中的煩躁與不安,給于患者精神上的充分關懷及支持,醫護人員應設身處地的理解患者的訴說,不對患者的話進行批評指正,要不斷的向患者灌輸積極的思想,鼓勵患者配合治療,幫助其早日樹立治療信心。開展適當的室外活動,激發患者的生活樂趣,消除器焦慮、不安情緒。(4)制定科學合理的個性化保健計劃。更年期綜合癥患者應采取良好的生活方式,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結構,保持精神心理的健康,根據季節變化和個人生物中,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心理平衡,保證充足的睡眠[3]。從日常生活細節入手,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作風。忌煙酒,多使用粗纖維食物及蔬菜,飲水充足,控制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攝取,保證大小便正常。
1.4 判斷標準:治愈:易怒、心悸胸悶、焦躁、情緒不穩定等癥狀完全消失;好轉:易怒、心悸胸悶、焦躁、情緒不穩定等癥狀有所改善,偶爾出現心理波動;無效:易怒、心悸胸悶、焦躁、情緒不穩定等癥狀無任何改善或加重,情緒波動頻繁。總有效率為治愈率與有效率之和。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4.0統計軟件包,對各組數據的統計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來表示,各組間比較根據不同情況使用使x2檢驗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從表1可以看出,干預組患者治愈20例,好轉32例,總有效率為86.7%(52/60),對照組患者9例治愈,好轉24例,總有效率為55%(33/60),兩組有效率之間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更年期綜合癥會給婦女帶來嚴重的心理及生理傷害,造成患者出現月經失調、神經功能紊亂、骨質酥松、血管功能失調等癥狀。引起更年期綜合癥的原因眾多,最根本的原因是卵巢功能退化,導致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4]。通過適當的心理護理能顯著改善更年期綜合癥狀況。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相比較未接受心理護理的患者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且伴隨的焦慮、心悸、失眠等情況大幅降低。在實施心理護理過程中體會到與更年期癥狀相關的因素眾多,心理因素、文化差異、伴隨疾病及家庭環境以都與之相關,心理護理也因人而異,應靈活應用,不能籠統對待。在進行心理護理前,醫護人員及患者要認識到更年期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變化,持續時間教超,需保持良好心態,不能過于焦慮,卸下心理負擔,保持樂觀情緒[5]。除進行上述心理護理外,還可采取適當的身體運動,緩解肌肉緊繃,消除疾病原因,防止其死灰復燃。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綜上所述,對更年期綜合癥患者進行綜合的心理護理能有效改善更年期出現的失眠焦慮,有利于患者恢復正常生活與工作,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 朱方會.女性更年期綜合癥病人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0(14):128
[2] 李振華.更年期綜合癥的護理指導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23):157-158
[3] 武翠娥.更年期綜合癥病人的心理特點分析及護理[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9):324
[4] 沈曙文.更年期綜合癥心理護理的探討[J].當代護士,2002,(7):50-51
[5] 楊翠芹.婦女更年期綜合癥的護理[J].中國療養醫學,2004,13(4):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