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芳 梅立春 李 艷
(阜陽市人民醫(yī)院 安徽 阜陽 236000)
手是日常勞動和從事社交活動的重要器官,部位暴露,手部燒傷在各類燒傷中所占比例極大,手部深度燒傷可造成手部癱痕以及癱痕攣縮,對手的形態(tài)、外觀、功能等都一定的影響。手部燒傷患者的治療,不僅要促使創(chuàng)面早日愈合,還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恢復功能與美觀。因此,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應用康復護理干預,促進手部皮膚恢復,減輕疤痕攣縮,防止肌肉萎縮,預防手部功能障礙是非常有必要的[1]。本研究對64例手深度燒傷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應用康復護理措施,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實驗研究病例為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間收治的手深度燒傷后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均超過25d,燒傷面積16-55%[2];將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64例患者中共87只手,男29例(41手),女35例(46手),年齡4-76歲,平均35.75±3.84歲;累及腕節(jié)燒傷36例(42手),累及指關節(jié)燒傷21例(26手),合并頭、面、頸、四肢等身體其他部位的燒傷22例,病程2h-1個月;熱液燙傷29例(36手),火焰燒傷18例(24手),電燒傷8例(14手),化學燒傷9例(13手),燒傷深度為深II度30例(36手),III度34例(45手);創(chuàng)面平均愈合時間29.79±3.22d,植皮手術57例,平均住院39.65±2.36d。康復組64例患者中共88只手,男31例(42手),女33例(46手),年齡4-76歲,平均35.75±3.84歲;累及腕節(jié)燒傷31例(40手),累及指關節(jié)燒傷22例(25手),合并頭、面、頸、四肢等身體其他部位的燒傷31例,病程2h-1個月;熱液燙傷33例(40手),火焰燒傷15例(20手),電燒傷12例(19手),化學燒傷4例(7手),燒傷深度為深II度27例(40手),III度37例(43手);創(chuàng)面平均愈合時間28.99±2.98d,植皮手術54例,平均住院38.96±3.01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種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及時清理創(chuàng)面,均按燒傷治療原則給予局部和全身治療,采用包扎療法,視患者情況傷后3-5d給予切痂中厚皮移植術,積極防治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防治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術后適當加壓包扎固定患手于功能位。
常規(guī)組患者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①術前給予抬高患肢措施,觀察末梢血運和滲出情況,協助完成各項輔助檢查。做好患者情志護理,幫助患者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安定。②術后嚴密監(jiān)測患者神志和生命體征[3],保持呼吸道通暢和靜脈通路流暢,必要的隔離消毒,密切觀察病情并及時記錄,叮囑患者注意患手保護和休息,術后1周內要求手部制動。③恢復期指導患者逐步恢復日常活動。
康復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①在燒傷治療期,注意減輕水腫,促進傷口的愈合,維持手部正確體位,搖涂硅酮霜后施以推、揉、壓為主的被動性按摩,每次10min,速度慢,力度適中,隨著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的延長逐漸加重手法,活動度由小到大,范圍逐漸擴展。同時也可采用中藥復春散浸泡[4],以40℃水溫浸泡15-30min;適當進行燒傷后早期的關節(jié)活動,為后期的修復創(chuàng)造機會。②在愈合期或手術后期,主要減少組織癱痕增生粘連和防止攣縮畸形,堅持動靜結合,以動為主的原則,根據關節(jié)活動受限程度,適當借助皮球、網球、握力計、握力器、腕關節(jié)活動器等不同器械進行練習,分別給予被動運動及主動運動,增加骨關節(jié)的活動度,恢復手的功能。
1.3 評價指標:對比兩組患者出院前手功能恢復情況,皮膚恢復情況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皮膚恢復情況依據患者手部皮膚顏色、彈性、瘢痕高度、瘢痕硬度以及癢、觸痛等不適進行評分,六項得分加總為皮膚恢復情況評分,總分越低,皮膚恢復情況越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ADL)采用Barthel指數進行評定[5],綜合考察一個人在每日的生活中反復進行的飲食、更衣、排泄、洗澡等必需的基本工作。
1.4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顯著性水平σ設定為0.05。
研究數據顯示,康復組患者手功能恢復情況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皮膚恢復情況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各項數據比較(n=84)
在手部深度燒傷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創(chuàng)面愈合,還要預防疤痕的增生攣縮造成的關節(jié)僵硬和強直,盡可能的恢復患者手部皮膚美觀和日常功能。在燒傷處理的康復過程中通過按摩、中草藥浸泡、運動療法等措施[6],給予精心規(guī)范化的護理,可以促進腫脹的消退,改善循環(huán),防止肌肉萎縮,盡可能的減輕瘢痕形成、攣縮,預防手部功能障礙,恢復日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家庭與社會負擔。
本研究表明,常規(guī)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康復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加用康復護理,手功能恢復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皮膚恢復情況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由此可見,康復護理應用于手深度燒傷后患者的護理可以促進患者功能的恢復,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陳金娥,張曉蕓.手部燒傷后功能康復護理在燒傷治療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7(09):180-181
[2] 張志杰,劉春龍,王俊.持續(xù)被動活動結合康復治療預防及改善深度燒傷后肘關節(jié)屈曲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31(05):2236-2284
[3] 徐華,曾郎平,黃麗容,等.深度燒傷病人關節(jié)早期功能鍛煉與康復護理[J].全科護理,2010,30(08):1215-1216
[4] 張沛,郭勝,陶雪芳.燒傷后期關節(jié)部位瘢痕攣縮畸形整復術后的護理及康復[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04(14):1215-1217
[5] 馬雯,李秀麗.綜合康復護理對手燒傷功能障礙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23):97-98
[6] 唐有玲,張瑛.康復護理干預對手深度燒傷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0,25(01):132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