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虹羽
(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嚴家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云南 昆明 650000)
隨著不斷完善全民醫保與社區衛生,社區醫療日漸成為了多發疾病、常見疾病與慢性疾病患者救治的場所。社區治療的優勢在于便利、快捷、能夠有效降低疾病對患者正常工作與生活的影響、能夠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支出,減輕了患者與家屬的經濟負擔等[1]。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臨床主要臨床癥狀是血糖的慢性升高,疾病原因是由于患者胰島素分泌或是作用出現缺陷而導致。若患者長期處于糖尿病癥狀下,患者眼、腎、神經、血管等組織器官均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慢性病變、功能降低與衰竭,嚴重危害著患者健康。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受到高血糖長期的影響下,身體機能損耗,易導致代謝紊亂,例如出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癥狀,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顯著下降,死亡率高,因此因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對其預防。本文選取社區內老年糖尿病患者3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實驗組進行社區護理干預,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社區內老年糖尿病患者360例,并將同時患有糖尿病腎病、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排除。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其中對照組180例,男94例,女86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5歲,病程2~25年,平均10.5年;實驗組180例,男91例,女89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48歲,病程12~26年,平均13.6年。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并發癥等一般資料的比較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采用實驗對照的方法,依據患者并發時間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180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顯著性差異。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實驗組依據患者具體狀況實施護理措施,待護理結束后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酯(TG)、體重指數、血壓、遵醫習慣以及并發癥等指標。
1.2.1 社區護理干預措施
(1)建立糖尿病患者檔案:檔案內容包括實驗組各患者姓名、性別、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病情發展情況的等。每個月進行2次的上門訪問,同時社區每月進行1次有關健康知識的講座,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隨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依據患者具體狀況調整相應的護理干預。
(2)健康教育:定期向患者及家屬做有關糖尿病疾病方面的知識教育,能夠促使老年患者及家火速了解糖尿病的發病機制、病因及治療措施等,使患者意識到只有控制好血糖才是治療成功的關鍵;能夠遵循用藥的規范、體育鍛煉符合要求,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講究衛生、預防感染[2]。
(3)心理干預:社區護士要及時掌握患者心理變化,作出適時的開導,促使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努力為患者創造出一個愉快、輕松的治療環境。
(4)飲食干預:治療糖尿病患者一個重要的治療措施是飲食方面的護理,決定著治療的成功。飲食干預的原則是在合理控制患者血糖的基礎上,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進行合理分配,近而降低并發癥的出現率。依據患者的體重、血脂、血壓等的具體情況,對總能量的攝入進行有效控制,患者要做到不吸煙不喝酒、少食多餐、多食用低能量、低脂肪、低鹽的食物,飲食應著重于清淡,富含纖維素[3]。
(4)運動干預:囑咐糖尿病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尤其是老年患者,盡量減少體能的損耗,降低代謝率。相反應指導患者依據自身身體狀況,多進行有氧運動,例如步行、慢跑、太極拳等,切記勿要空腹鍛煉。
(5)并發癥護理:社區護理人員應密切觀測患者神情與生命體征的各項變化,如護理、心率、血壓等常規監測,患者是否有嘔吐、惡心狀況出現,患者有無誘發并發癥的因素等。協助醫師做好各項檢查,對檢查結果進行細心記錄,及時執行醫囑[4]。
1.2.2 統計學處理方法:采用SPSS12.0對兩組數據進行統計,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觀察與隨訪,對照組滿意80例,基本滿意,65例,不滿意35例;觀察組滿意120例,基本滿意54例,不滿意6例。經X2檢驗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實驗組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具體情況如下表1所示。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滿意度情況n(%)
社區護理是護理工作的延續,同時也是我國新醫改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顯得尤為重要。糖尿病發病的機制與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的不合理以及肥胖等均有關系,此外有些患者不按醫囑服藥、不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等近而加重病情,可見,院內治療及護理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實施社區內護理干預,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控制病情發展。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社區護理干預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安全、有效的控制的血糖水平,減少了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對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患者在飲食、運動及血糖的控制管理上有了顯著性提高。此外社區護理干預護士對患者進行護理的同時,要加強與患者家屬交流,指導患者家屬協助患者建立健康規律的生活秩序,使患者能夠感受到家人的關心與關注,樹立治療信心,此外囑托家人在協助的同時,還應加強監督,為患者自我管理創造條件,減少高危因素,幫助疾病的康復。
糖尿病是一種長期疾病,治療費用相對較高,因此大多數患者采取在家治療的方案。正是上述原因,尤其是老年患者,無論在心理或是生理上都有著不同程度上的壓力。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社區內護理干預,首先要提高患者的遵醫率,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減少并發癥的重要保證;其次,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定期進行相關的健康知識講座,給予患者適當的支持與幫助,及時掌握患者血糖變化情況;另外,加強與患者及家屬間的溝通,關注患者心理變化,及時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最后,培養患者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注重飲食與運動。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社區護理干預,護理干預措施更直接面對患者日常生活,通過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推廣,加強了患者健康意識,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社區護理干預不僅僅是一項醫療技術,同時也是注重與人溝通的而技術,在護理過程中加強與患者溝通,確保患者處于一個穩定、輕松的狀態,減輕老年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雙重壓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實施護理干預,應依據患者具體情況實施具有針對性且科學有效的護理,促使患者易于掌握與接受,以達到能夠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目的。
[1] 王小娟,王淑霞,焦花.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護理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6):958-959
[2] 方蕾.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干預的療效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3):276-278
[3] 林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0):170-173
[4] 劉玉枝,劉冬菊,王秀芹.糖尿病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割術的護理干預[J].中國衛生產業,2010,1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