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艷 趙嵩林
河南省漳衛南水系地表水功能區水質及入河排污量分析
張青艷 趙嵩林
根據2009年、2010年《海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調查》和2011年水利普查成果,河南省海河流域漳衛南運河水系重點入河排污口共有134個,監測重點入河排污口90個,其中安陽市40個、鶴壁市11個、新鄉市30個、焦作市9個。按廢污水性質劃分,工業型入河口30個、生活型入河口9個、混合型入河口51個。按排放方式劃分,連續型排放的入河口74個,間歇型排放的入河口74個。
2011年漳衛南運河水系入河排污口調查監測入河廢污水量48036萬t。總計入河污染物量:化學需氧量39802t、氨氮 5814t、揮發酚 5.58t。各地市入河廢污水量及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見表1。
按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濃度評價結果,90個入河排污口水質達標排放有52個,達標率為57.8%。
河南省漳衛南運河水系污廢水量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別為53456萬 t、44534 萬 t、48036 萬 t,2011 年廢污水排放量比2009年有所下降,2010年與2011年、2009年相比明顯偏小,偏小原因與監測期間適逢農灌期,部分廢污水沒有入河有關,連續數值上相差不大,整體呈下降趨勢。
以分析研究區域內安陽市為例,2006~2010年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呈逐年遞減趨勢,廢水排放量呈逐年遞增趨勢,與人口、工業產值、灌溉面積的增長、降水情況及節水措施等情況大致相符;根據用水量和經濟社會指標計算各年用水定額分析以上數據較為合理;入河廢污水量小于污廢水排放量,入河廢污水量2010年偏小正與上節分析結果相吻合,詳見表2。
2011年60 個水功能區中布設水質站61個,其中2個水質代表斷面全年河干(或斷流),59個水質站參與評價,Ⅲ類水占20.3%,Ⅳ類水占6.8%,Ⅴ類及劣Ⅴ類占72.9%。詳見表3。
2011年河南省漳衛南水系地表水水功能區監測數為60個,監測水功能區河長計1415km。
表1 2011年河南省漳衛南運河水系各地市廢污水及主要污染物入河排放量
表2 安陽市用水量、耗水量、污廢水排放量對比表
表3 2011年河南省海河流域漳衛南水系全年水質站各類水質類別比例表
按水功能區個數統計,58個水功能區中達標4個,達標率為6.9%。其中汛期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5.5%;非汛期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5.3%。
按水功能區河長統計,2011年評價河長1370km,達標河長161km,達標率為11.8%。其中汛期評價河長1330.8km,達標河長 80.2km,達標率為6.0%;非汛期評價河長1317km,達標河長146km,達標率為11.1%。
雖然區域內水質整體狀況有所好轉,但水功能區達標率較低,水污染形勢依然嚴峻。按照2010年國務院批復的《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提出的“全國主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2020年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左右,2030年基本實現水功能區水質全面達標,湖庫等水體富營養化狀況得到顯著改善”目標,河南省海河流域漳衛南水系在強化水資源保護監督管理、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開展流域限制排污總量分解等方面依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加大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宣傳力度,強化流域管理,加快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水功能區管理機制;制定流域入河排污口設置技術規范,嚴格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建立入河排污口論證及調查登記建檔制度,建立排污信息季報及年審制度;加強投入,實現入河排污口水質水量監測,建立重大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完善水資源保護法規體系
安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4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