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史稱“興化”,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人口326.5萬人,陸域面積411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1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534.5公里。盛產鰻魚、對蝦、梭子蟹、丁昌魚等海產品,龍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馳名中外。文化底蘊深厚,古跡眾多,有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250多處,留存了以媽祖、莆仙戲、南少林、三清殿為代表的文化遺產,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湄洲灣港是“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灣。
莆田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民富水平位于全國前列。莆田商人為中華十大商幫之首閩商重要的一個分支。人才濟濟的口岸都市,造就了諸多商業神話,莆田商幫始于唐,興盛于兩宋明清,再興于改革開放之后, 是中國商界的一支勁旅,其從商人數之多、商業資本之雄厚、經商范圍之廣泛、運營能力之強,歷史之悠久,為世人矚目。漸漸地,莆商逐漸形成有規模的商幫,并活躍在國內外各地,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
莆田氣候宜人,溫暖濕潤,終年鮮花爭艷,四季佳果飄香,風光旖旎,古跡眾多,全市擁有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250多處,有著名的莆田二十四景,景色美不勝收。媽祖城的落成,也是對于媽祖文化市場化運作的一大助力。
媽祖城,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的湄洲島與秀嶼港之間,與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湄洲島隔海相望,規劃面積為15平方公里,其中圍海造地4.87平方公里。整個城區分為7個功能區,包括綜合服務區、濱海度假區、文化古跡風貌區、漁港游艇碼頭區、生態休閑區、紫霄洞風景區和居民遷建區。作為湄洲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延伸,“媽祖城”將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建成一個集旅游購物、觀光休閑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具有南方特色的現代化濱海旅游城市。媽祖城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廣泛吸納海內外民間資金參與建設。港里媽祖祖祠、抗倭古城、宋代古碼頭、紫霄洞風景區等將融入媽祖城總體規劃,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利用。其中,綜合服務區為核心區,具有購物、商貿、餐飲、娛樂等功能;文化古跡風貌區以港里媽祖誕生地和抗倭古城墻為主;濱海度假區則利用連綿的小山丘,以低層高級別墅式建筑為主,局部點綴小高層。依托湄洲祖廟,利用媽祖的知名度,建設具有南方濱海城市特色的媽祖城,與東吳開發區和力寶大地城協調建設而成。
媽祖城是莆田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福建省委海西戰略、建設“兩個先行區”的重大項目,是弘揚媽祖文化、促進兩岸合作交流的重大項目,是推進湄洲灣港口城市建設、壯大臨港工業的重大項目。作為湄洲島旅游度假區延伸的媽祖城,與建設和規劃中的鐵路、港口、飛機場、高速公路以及疏港大道等重大交通設施相配套,共同形成“城以港興、港以城用、港城互動”的良性互動的發展大局面,成為莆田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新動力。


媽祖城位于湄洲灣畔、臺灣海峽西岸忠門半島東南部的媽祖故里,與媽祖祖廟和湄洲島國家旅游度假區隔海相望,是海天一色、綠水環繞、風光旖旎的“水上都市”,成為了湄洲灣港口城市的政治、經濟、文教、旅游、生活中心,成為海峽西岸一顆璀璨的明珠。
媽祖城與臺中市距離僅72海里,是兩岸文化交流以及經濟合作的新平臺。媽祖城特別重視對臺灣民眾和企業的服務功能,專門規劃了臺商投資區、對臺經貿合作試驗區等,以把莆田市建成對臺產業技術合作的重要基地,深化莆臺產業對接,承接臺灣石化、紡織、造紙、電子信息等產業的整體性轉移。媽祖城的建成對于繁榮兩岸經濟、促進文化交流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莆田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今天,獨具特色的媽祖文化經過千年演化已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聯系海內外炎黃子孫、溝通世界各地的橋梁和精神紐帶。我們但愿媽祖博愛、公正、頑強、奉獻的精神發揚光大,歡迎并期待著每年廣大信徒與觀光客的供奉與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