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妙桓,郭劍虹,陳雪華,成妙蓮,林苗環 (廣東省潮州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廣東 潮州 521000)
顱腦外傷昏迷的患者,由于容易發生呼吸衰竭,在搶救過程中做好呼吸道管理非常重,及時有效的院前處置可為院內的正確治療創造良好的基礎[1]。我院在院前急救與轉運中適時在打開患者氣道的基礎上應用簡易呼吸囊,在必要時再行氣管插管,呼吸機機械輔助通氣等措施,積極搶救危重患者生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自我院急診科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院前急救與院內轉運中搶救的顱腦外傷昏迷、呼吸困難并應用簡易呼吸囊的患者共63例,其中男43例,女20例,年齡8~78歲。全部病例均有明確頭部外傷史,格拉斯哥(GLS)評分<8分,其中交通傷36例,高處墜落及摔傷17例,其他10例。入院后均經頭顱CT證實診斷,且所有病例在急救與轉運過程中均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暫停、血氧飽和度下降等表現。所有患者年齡、性別、疾病種類、病情、患者配合程度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選用簡易呼吸器,簡易呼吸器是由一個有彈性的橡皮囊、三通呼吸活瓣、銜接管和面罩組成[2]:①操作時取下患者假牙,清除口腔分泌物,使頭后仰,抬高下頜,開放氣道,用面罩將患者口鼻罩住,四周緊貼皮膚不使漏氣,以左手固定面罩,右手擠壓呼吸氣囊,每次可吸入500~1 000 ml的氣體[2],條件允許應接上氧源,氧流量為6~8 L/min。為盡量減少通氣過程中所致胃膨脹,應避免過度通氣。②患者進入急診搶救室后,應立即對疑有頸髓損傷并呼吸困難或血氧飽和度持續下降者行氣管切開術或環甲膜切開術安置氣管切開導管。行氣管插管術或氣管切開術后行機械通氣的患者院內轉運時因需撤離呼吸機,應該用簡易呼吸器暫時代替呼吸機。③加強病情監測:在急救與轉運前,如果發現患者有呼吸道分泌物,應先給予清除,有舌后墜的患者,應給予口咽通氣管開放氣道,并監測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并做好記錄。
1.2.2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應用簡易呼吸囊前和使用后呼吸頻率、心率、口唇紫紺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t檢驗。
63例患者在急救現場應用簡易呼吸囊后,均安全轉送回醫院急診科。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口唇紫紺等情況多得到改善。在63例患者中,8例因病情過于嚴重搶救無效死亡,其余55例患者均對其應用簡易呼吸囊前后的呼吸頻率、心率、口唇紫紺情況、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做比較。經應用簡易呼吸囊后,18例患者血氧飽和度升至95%以上,25例患者血氧飽和度升至90%~94%,12例患者通氣無顯著改善,給氣管插管后,血氧飽和度升至90%以上,8例患者因病情過于嚴重,很快發生呼吸心跳驟停,搶救無效死亡。平均急救及轉運時間為35 min。
患者應用簡易呼吸囊前、后呼吸頻率、心率、口唇紫紺情況的比較,見表1。

表1 應用簡易呼吸囊前、后呼吸頻率、心率、口唇紫紺的變化
患者應用簡易呼吸囊前、后血氧飽和度變化的比較:應用簡易呼吸囊前血氧飽和度為(84.65±2.12)%,應用簡易呼吸囊后血氧飽和度為(90.95±3.1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重度顱腦外傷約占顱腦外傷的20%[3],是院前急救中的常見急癥。早期的正確處理是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的關鍵。因呼吸衰竭是重度顱腦外傷常見的死亡原因,目前,人工通氣最有效的方法是氣管內插管,但在基層醫院,由于院前急救環境差,加上顱腦外傷患者受傷后常伴有煩躁不安,而且受傷后患者因顱內壓增高易導致頻繁嘔吐,因此,院外急救要順利完成氣管插管是很困難的,口對口人工呼吸雖然可以進行人工通氣,但會帶給施救者危險,同時也很難保證有效的血氧濃度。簡易呼吸囊是最簡單的借助器械加壓的人工呼吸裝置,結構簡單,便于攜帶,使用迅速方便,有無氧源都可立即通氣,所以使用簡易呼吸囊既解決了難于氣管插管的問題,也解決了搶救人員口對口人工呼吸的不便,減輕了醫務人員的疲勞,避免了較長時間采用口對口人工呼吸造成的低氧血癥。本資料顯示,使用簡易呼吸囊后血氧飽和度明顯提高(P<0.05),呼吸頻率、心率和口唇紫紺等也有所改善,患者呼吸頻率由6~12次/min上升到9~18次/min;心率由96~128次/min下降到87~95次/min;口唇紫紺患者由55例減少到20例,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為挽救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在顱腦外傷昏迷患者應用簡易呼吸囊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①應用簡易呼吸囊容易發生的問題是由于活瓣漏氣,使患者得不到有效通氣,所以要對呼吸囊定時檢查、測試、維修和保養;②擠壓呼吸囊時,壓力不可過大,約擠壓呼吸囊的1/3~2/3為宜,亦不可時大時小,或時快時慢,以免損傷肺組織,造成呼吸中樞紊亂,影響呼吸功能恢復;③發現患者有自主呼吸時,應按患者的呼吸動作加以輔助,以免影響患者的自主呼吸;④注意在擬做氣管插管時應排除可疑的頸髓損傷,以免加重病情。
專業急救人員在顱腦外傷昏迷患者的早期搶救中,在保證呼吸道通暢的基礎上,早期、規范應用簡易呼吸囊對保證在院前急救和轉運過程中能迅速糾正缺氧狀態,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是早期搶救的首要環節。
[1]金鴻賓.創傷學[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8:946.
[2]鄧惠萍.急診患者的院內安全轉運[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24(7):804.
[3]易聲禹.重度顱腦損傷救治幾個關鍵問題的處理[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1,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