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峰(湖北省十堰市東風公司茅箭醫院口腔科,湖北 十堰 442012)
牙科畏懼癥(DF)就是在診斷中患者產生出緊張、憂慮及害怕的心理狀態,增高了牙科診治的敏感性、降低耐受性及煩躁不安乃至逃避治療現象。畏懼癥存在較為廣泛,常常在早期沒及時就診,導致治療復雜化,不但療效欠佳還增大了經濟負擔[1-2]。因此研究對183例患者做了回顧分析,針對原因制定出有效護理措施。
1.1 一般資料:從某院口腔科中隨即抽取出183例牙科患者,通過問卷形式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含:候診之時感覺如何,是否緊張,治療過程中是否會緊張,是否了解就診過程。參與調查患者要依據自身實況及感受回答以上相關條目,按照評分標準對有效問卷評分(0~20分)。
1.2 DF判斷標準:高度焦慮,DFI的評分為16~20分;中度焦慮:DFI的評分為11~15分;輕度焦慮:DFI的評分為6~10分;無焦慮:DFI的評分低于5分。
1.3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中應用了SPSS 11.0統計軟件對調查結果統計分析,檢出率采用了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性別差異:183例患者之中,輕度畏懼以上者有96例,其中90例為男性,93例為女性。女性的DF檢出率超過男性(P<0.01),男女性的DF畏懼程度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183例患者不同性別的DF標(例)
2.2 和年齡關系:不同的年齡患者DF檢出率存在差異,從調查結果可知DF的畏懼程度和年齡具有關系(P<0.01)。DF畏懼的程度和年齡增長呈現降低趨勢,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人DF畏懼程度的構成比(例)
一直以來,DF都是導致牙科患者初期不敢到醫院就診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須要給予重視。醫護人員就要依據調查所得結果,針對存在的有關因素,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
3.1 調查結果分析:處于不同的年齡患者發生DF幾率不同,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中青年人發生率高過老年人。而治療前與治療中,女性的DF發生率比男性高,并且其病情程度也超過男性。對于緊張與畏懼上的自我控制,男性明顯超過了女性。患者表現出交感神經的功能亢進,比如面色蒼白、煩躁不安、出汗、心悸,治療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程度緊張與害怕心理,主要體現在對疼痛具有不良感受及視覺因素;對各種器械比如潔牙機以及牙鉆的聲音造成聽覺畏懼;并且陌生就診環境及他人言行及對治療方案不了解等。
3.2 降低或者消除引發DF相關因素:一些成人對口腔健康意識比較薄弱,治療上需求性不高,對牙科畏懼癥高等。因此必須要分析存在問題的因素,做好各種和口腔相關宣傳工作,減小DF發生。并且要使用簡單的解說讓患者對新環境有所了解,多和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保持安靜。從減低牙科畏懼癥現狀分析發現,最有效防治措施就是要控制住患者的疼痛,因此治療之前護士要和患者進行有效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并且要將整個治療方案做個概述,讓患者對牙科治療有了基本掌握。還要將各種常用器械與設備做個介紹,把一些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癥狀做一個介紹,并且給患者講解怎樣配合治療最有效,讓患者有一個良好認識與思想準備,便于消除他們的靜止情緒。護士要全面認識疼痛性質,客觀、主動的評估疼痛,依據患者表現出來的疼痛特征,選擇最有效控制措施,將患者的疼痛降到最低,減輕患者的畏懼感。
3.3 加強患者的自控能力:事實上任何方法都沒有患者自控能力有效,因此加強患者自控能力是護士措施之一。一定要囑咐患者做一些理智性強節律性訓練,比如深呼吸、音樂治療法、閱讀療法等,要通過有效措施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讓他們放松精神與轉移注意力。當然也可以用其他的治療恐懼方法,比如系統脫敏、催眠術療法及集體治療等。也要對患者進行集中宣教及示范形式,讓患者認識健康的重要性,強化健康意識及改變不良行為。
[1] 李碧霞.牙科恐懼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醫技雜志,2008,13(17):310.
[2] 吳農有.齲齒充填中兩種預防牙科畏懼癥方法的比較[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9,37(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