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敬敏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630)
近3年來,對于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引起了圖書館界專家、學者的熱烈討論,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文獻量迅速增加,文獻分布廣泛。如從2008年至2011年8月文獻已達到230篇,僅2011年半年發表的文獻就達到了71篇,超過2010全年的文獻量。為理清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研究脈絡,同時也為了保證研究的連續性,筆者對目前有關移動數字圖書館研究的文獻進行了綜合分析。
筆者利用CNKI、萬方、維普及人大復印資料等中文數據庫進行檢索,使用“移動”、“數字圖書館”、“圖書館”、“手機”為關鍵詞進行組配檢索,文獻類型選擇為“期刊”、“論文”、“會議文獻”,時間為2002~2011年8月,共獲得論文269篇,其中學位論文4篇、會議文獻3篇。筆者從文獻的發表時間、文獻分布、作者分布及研究主題4個方面分析目前移動數字圖書館研究現狀。
從發表時間看,我國最早對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研究文獻是在2002年,施曉軍在江蘇圖書館學報上發表了《論移動/無線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建設》一文,然而當時并沒有引起圖書館界的廣泛關注,在2003年并沒有相關的文獻出現。2004年對于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研究文獻開始小范圍在各專業期刊上出現,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8年,其間文獻數量并未出現大幅度增長,直到2009年文獻量有明顯增長,由27篇增長到63篇,之后一直持續大幅度增長,說明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已日益受到圖書館界的重視,且發展十分迅速,對于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已成為我國圖書情報領域的一個重要的研究熱點。這與當前通信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用戶的信息行為有著密切的關系。

圖1 2002~2011年論文發表量
從文獻分布的期刊來看,文獻共分布于89種期刊,其中35種期刊載文兩篇以上,最多的載文27篇,其他期刊均載文1篇,這些期刊不僅涉及圖書情報學,還涉及教育學、計算機技術等其他學科領域。說明對于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已得到普及,但也可以看到學術研究成果分布相對比較分散,對于研究者收集資源增加了難度。

表1 文獻在各學科期刊的分布
同時筆者對載文排在前15名的期刊(如表2所示)進行了分析,在15種期刊中有10種為圖書情報學科的中文核心期刊(帶星號的為核心期刊),如《圖書館學研究》在2008~2011年8月共刊登了20篇相關文章,作為圖書情報學科重要成果載文平臺的《圖書情報工作》和《大學圖書館學報》在2009~2011年共刊登了16篇相關文章,由此可見,國內對于移動數字圖書館研究領域的文獻質量是值得肯定的,同時也說明移動數字圖書館雖然在我國圖書情報領域是新生事物,但在該領域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重要進展和突破,引起了專業核心期刊的重視,這就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學術平臺,也將激發業內人士的研究熱情。

表2 期刊排行榜前15名
通過對移動數字圖書館領域的223位作者發表文章數量的分析,發表兩篇文獻的作者有29位,最多的發表文章5篇,3篇以上的作者如表3所示,這說明對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已形成固定的作者群,有利于研究的發展和深入。

表3 發表3篇以上的作者
同時筆者通過百度、Google進行檢索發現許多專家、學者在網絡上開通了學術研究博客,博主把自己的研究想法、研究思路等呈現在自己的博客上,很多博客文章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目前對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幾個內容:移動數字圖書館發展與建設、移動數字圖書館服務、移動數字圖書館技術應用、移動數字圖書館實踐研究、移動數字圖書館其他方面等,文獻分布數量如表4所示。從分布數量上我們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移動數字圖書館的服務、移動數字圖書館發展與建設及技術應用方面,對于實踐和知識產權及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這說明目前移動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大部分處于理論研究和研發階段,距離真正投入實踐,讓用戶享用到移動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和資源存在一定差距。

表4 移動圖書館研究內容分布
對于移動數字圖書館的概念,多數人采用了該定義:移動數字圖書館,就是指用戶通過移動終端(如手機、PDA)等,以無線接入的方式接收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在對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研究中,以手機為終端的數字圖書館研究最多,以至于許多人將手機移動圖書館等同于移動數字圖書館。因此在目前的研究文獻中,對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多是以手機為終端,通過無線通信網絡使圖書館與龐大的移動終端用戶群體緊密聯系,利用移動終端平臺,延伸、拓展數字圖書館服務,與數字圖書館形成長短互補關系。但我們應看到手機移動圖書館并不能等同于移動數字圖書館,業界應進一步從理論上對移動數字圖書館的定義進行深入研究和界定。
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發展與移動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特別是無線網絡技術、云技術和3G技術的發展,電子書、PAD、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不斷推陳出新,使得數字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國外移動圖書館的發展也為我國數字圖書館發展提供了參考。
3G技術能提供多類型、高質量的多媒體業務,實現全球無縫覆蓋,用戶以小型便攜式終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進行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搜索網頁瀏覽、監測、地位、控制等多種信息服務。隨著3G市場在我國的大力推行,2011年初,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宣布:我國互聯網用戶達4.57億,約占全球互聯網用戶的23%,我國手機用戶達8.89億,約占全球互聯網用戶的18%,手機上網用戶達3.03億,年增約7000萬,預計2013年,手機上網用戶將超過互聯網用戶。過去幾年移動設備數量呈爆炸性增長態勢,iPhone+iTouch+App Store,智能手機新應用與打電話毫無關系,通過擴展手機性能,使人們在移動中能保持與所需信息和活動的聯系。
移動數字圖書館服務是用戶利用移動終端(如手機、iPAD、PAD等),以無線方式接收圖書館提供的服務,而手機是多數用戶使用的移動終端,因此目前在移動數字圖書館服務終端研究中以手機為主,發表的文章中,近90%是以手機或手機網絡技術為研究對象。從我國移動圖書館服務模式來看,基本都采用短信服務和WAP站點服務兩種模式[1]。目前圖書館移動服務內容是從圖書館的傳統業務開始做起的,讀者通過手機短信形式獲取和查詢相關信息,如圖書催還、預約、續借等服務。這種服務方式是以WAP網站服務與短信服務互為補充,是數字信息服務的延伸,未體現出移動數字圖書館本身的優勢。
理論的發展離不開實踐,我國移動數字圖書館的實踐研究已開展很久,從大學圖書館到公共圖書館都不斷對此進行探索。2003年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開創了國內移動數字圖書館的先河。其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20余所高科院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發移動數字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浙江圖書館等公共圖書館也開展了數字圖書館服務,同時部分數字圖書館公司如超星數字圖書館、書生數字圖書館等也開通了移動圖書館服務。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服務項目的內容由圖書館基礎服務向深層次的信息服務推進。例如國家圖書館的移動圖書館實現了部分數字閱讀服務,超星數字圖書館可以直接通過手機進行數字閱讀,書生移動圖書館2.0實現了數字資源管理與發布、微博互動、原跡手寫批注、彩信后臺編輯與推送等服務。
移動數字圖書館將打破傳統信息的數字化延伸,真正實現5A圖書館信息服務,用戶只要具備移動設備和網絡,就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圖書館信息服務。這就要求移動數字圖書館打破單一圖書館服務,加強圖書館聯合體的作用,實現聯合服務。因此應建立移動數字圖書館聯盟,使圖書館間真正實現聯合服務,從整體上對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包括信息資源融合、技術力量、物質投入和人員管理進行統一調度。
①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制度,包括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等。
②信息資源的聯合服務。
③移動數字圖書館資源共享建設。用戶通過移動終端最終想獲取的是信息資源,因此信息資源的建設仍是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核心。
云技術的成熟和3G技術在我國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在圖書館界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硬件設施的存儲和計算能力,虛擬化的技術使得資源迅速融合,館際之間的基礎資源實現共享。同時傳統互聯網、移動通信網、廣播電視網之間的融合,為圖書館提供融合型服務創造了條件。未來移動數字圖書館是基于移動互聯網、傳統電信網、廣播電視網融合基礎之上,向用戶提供圖書館融合型服務的新模式。
移動服務除了短信服務和WAP服務模式外,可能通過SIM卡實現手機一卡通服務,如門禁管理、手機支付等;通過二維碼等實現信息資源的借閱服務和參考咨詢服務;通過手機定位功能實現位置服務;通過手機電視功能實現圖書館視頻資源的借閱、手機電視服務等。
移動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和服務方式的實現需要技術標準和服務標準的規范和指導。移動數字圖書館是以手機、PAD、掌上電腦等移動設備為閱讀媒介,手機、PAD類型多種多樣,瀏覽器的類型多種多樣,用戶需求的信息類型也多種多樣,如視頻、文字、圖片等等,這就要求對移動圖書館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服務標準。
對于移動圖書館涉及的知識產權研究的文章很少,賴永波在《移動圖書館服務的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分析》一文中提出移動圖書館是未來圖書館的主流服務,打破了傳統圖書館有形墻和數字圖書館的IP無形圍墻的束縛,但同時也對知識產權提出了巨大挑戰,主要涉及信息內容提供、信息網絡傳播、服務區域范圍等方面。圖書館應如何規避知識產權的侵權風險,值得推敲,隨著移動圖書館的發展,對于移動圖書館發展過程中知識產權的研究將會是一個熱點。
[1] 葉愛芳.移動圖書館在我國的發展現狀與展望[J].圖書與情報,2011(1).
[2] 賴永波.從數字圖書館到移動數字圖書館:服務功能演進與實現途徑[J].情報雜志,2011(5).
[3] 朱月梅,朱玉.3G時代的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初探[J].圖書館學刊,2009(8).
[4] 宋恩梅,袁琳.移動的書海:國內移動圖書館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5).
[5] 曾莉.大學圖書館移動服務系統的設計和實現[J].圖書情報工作,2011(5).
[6] 蕭志華.試論移動數字圖書館現狀及其發展策略[J].圖書館論壇,2011(4).
[7] 郭溪川.國內外基于3G網絡的移動數字圖書館實踐現狀和創新應用[J].圖書情報工作,2011(9).
[8] 楊毅,王曄斌,劉年娣.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及網站建設[J].圖書館雜志,2004(3).
[9] 施曉軍.論移動/無線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建設[J].江蘇圖書館學報,2002(4).
[10] 甘建偉.手機圖書館發展現狀與服務功能拓展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