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伯釗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
服務貿易作為國際貿易中主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經濟結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已日益成為政府產業結構調整和支柱產業戰略替代的工具。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貨物貿易的強勢發展,我國服務貿易保持著高增長態勢。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1982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為46.11億美元,2003年達到了1020.32億美元,平均年增長速度為14.42%,大大超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加入WTO后,我國服務貿易規模穩步擴大,預計2012年全年將超過4700億美元,同比增幅約13%,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10.8%,較上年提高約0.5個百分點。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約,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仍相對滯后,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待進一步提升。
我國學術界對于服務貿易研究起步較晚。在加入WTO以后,隨著中國服務貿易打快速發展,國內學者對于服務貿易的研究有了大幅的進展,成果頗豐。危旭芳(2004)選取我國1985年~2001年數據對國內生產總值與服務貿易的相關性進行了回歸分析,發現服務貿易進口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大于服務貿易出口。胡日東(2005)選取我國1982年~2004年的統計數據,對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服務貿易出口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反之,服務貿易進口對經濟增長有抑制作用。潘愛民(2006)采用協整模型和誤差修正模型,發現服務貿易進口對經濟增長影響較為顯著,大于服務貿易出口。溫思美(2008)采用協整分析方法,發現服務貿易出口能夠長期促進經濟發展。丁立貴(2012)通過Granger因果檢驗,證明經濟增長與服務貿易總額以及服務貿易進口之間存在雙向的促進關系,同時經濟增長是服務貿易出口的格蘭杰原因,而服務貿易出口不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
服務貿易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影響經濟增長:一是服務貿易總體規模,對總需求有著直接的影響;二是服務貿易結構,通過資源的使用效率與配置產生影響。因此,探究服務貿易與我國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就需要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實證分析。國內學者多采用定量分析對服務貿易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關系加以研究,定性分析研究較少。本文在借鑒與學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定量分析服務貿易總體規模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以及服務貿易各部門貢獻率,定性指出現階段我國服務貿易存在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給出相關政策性建議。
本文選取變量包括國內生產總值(GDP)、服務貿易進口額(IM),服務貿易出口額(EX),運輸貿易額(TRSPT),旅游貿易額(TRAVEL),通訊服務貿易額(CMMNCT),建筑服務貿易額(CNSTRCT),保險服務貿易額(FINANCE),金融服務貿易額(FINANCE),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貿易額(CMPT),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貿易額(PATENT),咨詢貿易額 (CNSLT),廣告、傳真貿易額 (ADVTSMT),電影、音像貿易額(MOVIE),其他服務貿易額(OTHER),單位為億美元。為消除異方差,對各變量取自然對數。文中全部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網站、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和中國服務貿易指南網,主要選取1997年至2010年年度數據。本研究采用Eviews5.0軟件對各個變量進行計量分析。
(1)模型設定與單位根檢驗
為考察服務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率,設定時間序列計量模型如下:

在進行回歸分析時,為了避免出現“偽回歸”現象,通常要求所用時間序列數據為平穩數據。但一般情況下,經濟時間序列是不平穩的,所以需要對其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法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

表1 單位根檢驗結果
由單位根檢驗結果可知,序列LGDP,LEX,LIM二階差分的ADF值小于臨界值,證明沒有單位根,序列經過兩次差分后達到平穩。我國GDP增長、服務貿易進口增長和服務貿易出口增長之間有著一個平穩的線性組合,存在長期穩定關系。
(2)模型回歸。對序列LIM、LEX和LGDP進行普通最小二乘回歸,得到的回歸方程為:

調整后R2=0.9136,F統計量為14.704,D-W值為1.9768。
括號內為t統計量,*表示在99.5%的水平上顯著。
由方程可知,我國GDP增長對出口彈性為0.32,服務貿易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GDP呈正相關,每增長1%的服務貿易出口,就會拉動0.32%的GDP增長。而服務貿易進口則和國內生產總值GDP呈負相關,每增長1%的服務貿易進口,就會減少0.18%的GDP增長,即服務貿易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服務貿易進口抑制經濟增長。
為了確定回歸方程的變量之間是否具有協整關系,利用ADF協整檢驗方法對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顯示,回歸方程的殘差序列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接受不存在單位根的結論。結果表明,回歸方程的因變量和解釋變量之間存在穩定的均衡關系。
(1)模型設定與單位根檢驗
為考察各部門服務貿易進出口貢獻率,設定時間序列計量模型如下:

對服務貿易各部門進口額和出口額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顯示,各序列及其一階差分序列存在單位根,是非平穩序列,但它們的二階差分序列均可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接受不存在單位根的結論即為2階單整序列。根據協整理論,雖然這些經濟變量本身是非平穩序列,但它們的線性組合卻可能是平穩的,這種平穩的線性組合可被解釋為變量之間的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2)模型回歸
對出口模型序列進行普通最小二乘回歸,有金融、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和電影、音像四部門出口回歸效果不顯著,P值大于0.05。得到回歸方程為:

括號內為t統計量,*表示在99.5%的水平上顯著。
其中,調整后R2=0.9992,F統計量為2222.674,D-W值為1.3718。可見,服務貿易出口對運輸出口彈性為0.26,對旅游出口彈性為0.34,對其他服務貿易出口彈性為0.13。
對通訊、建筑、保險、計算機和信息出口彈性均小于0.01。
對進口模型序列進行普通最小二乘回歸,有通訊,金融,計算機和信息,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廣告、傳真,電影、音像和其他服務部門進口回歸效果不顯著,P值大于0.05。得到回歸方程為:

括號內為t統計量,*表示在99.5%的水平上顯著。
其中,調整后R2=0.9876,D-W值為1.0714。可見,服務貿易進口對運輸進口彈性為0.47,對旅游進口彈性為0.42,對建筑進口彈性為0.18,對保險進口彈性為0.13,對咨詢出口彈性為0.09。
對兩個回歸方程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顯示,殘差序列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接受不存在單位根的結論。說明,回歸方程的因變量和解釋變量之間存在穩定的均衡關系。
自從加入WTO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不斷增長,在世界貿易中地位持續上升,成為最主要的貿易大國。但我國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貿易強國。上述實證分析得出,服務貿易對于我國經濟增長呈現正向拉動態勢,但相較于世界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貢獻率仍然很低。美國、英國、日本等貿易強國均有著非常發達的服務業,與之相比,我國的服務貿易遠遠落后。以2010年為例,我國的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僅相當于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的10.7%,顯著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經濟產業結構主要以農業、工業為主,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經濟增長更多依賴于農業、工業及其相關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滯后于貨物貿易的情況在長時期內無法改變。
我國服務貿易主要靠傳統服務行業支撐,現代服務部門貢獻率很低。從上述實證分析可得出,無論進口還是出口,服務貿易中旅游、運輸業對其貢獻最大。兩項出口貢獻率合計為65.21%,進口貢獻率合計為68.99%,遠大于通訊、建筑、保險、金融等行業對我國服務貿易貢獻率。多年來,經過有計劃的調整,旅游貿易額占服務貿易總額比重有所下降,運輸業與咨詢業比重有所上升。截止2010年,咨詢業比重由1997年的1.4%逐步上升為13.4%;運輸業比重由1997年的12.1%逐步上升為26.2%;旅游業所占比重則由54.1%下降至17.9%。我國服務貿易結構雖然逐步向均衡化發展,但是總體而言,仍然以勞動、資源密集型服務為主,金融、保險、通信等知識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服務貿易仍然沒有得到顯著發展。而如美國、日本和歐盟的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其通訊、保險、金融、計算機信息和版權許可證等行業都很發達,為本國服務貿易做出了巨大貢獻。另一方面,在加入WTO后,我國現代服務部門如通訊、金融領域逐步放開政府管制,打開對外資市場,這種漸進式消除壟斷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服務貿易結構失衡,但并未使其得到徹底改變。
從總體上看,我國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與江蘇等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而我國中西部的服務貿易總體規模相對較小,地區分發展不平衡表現得十分突出。僅以旅游服務貿易為例,我國旅游外匯收入一直呈現中西部低、東部高的態勢。據2012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上海、北京、廣東三個地區的國際旅游外匯收入總共占我國旅游外匯總收入的47.1%,其中上海為53.22億美元、北京為48.51億美元、廣東為47.29億美元。而甘肅、青海、寧夏三個排名靠后的省份的旅游外匯收入的總額僅為廣東的0.4%。由此可見,我國服務貿易地區發展非常不平衡。
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逐年提高,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是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相對較低。2012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只占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4.3%,這明顯不符合我國貿易大國的地位。2012年,美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為5100億美元,大約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14.2%,居世界第一;英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大約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7.2%;德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大約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5.9%。這些國家的服務貿易世界市場占有率顯著高于中國。由此可見,我國服務貿易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一定的優勢。旅游服務貿易一直是我國最典型的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歷年來在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最大,2009年以前旅游服務貿易一直是順差最大的來源部門。我國在發展旅游服務貿易中有著固有的優勢,擁有非常豐富的人文風光與名勝古跡,在旅游資源開發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為了促進旅游服務貿易的進一步增長,應做出以下努力。一,增加旅游服務貿易的科技含量,提高國際競爭力。二,突出旅游產品的特色。三,加強生態保護,促進旅游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四,提高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產品的參與性,讓游客參與到旅游服務項目中,從而提高我國旅游項目的吸引力。
目前,世界服務貿易不斷向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現代服務貿易方向發展。以高科技為手段、與知識技術密切相關的服務貿易總額不斷上升。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現階段我國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卻沒有呈現出樂觀的發展態勢。由于科技水平、經濟結構和壟斷等因素的制約,我國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依然比較低。對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首先,必須加強專業化的新型人才的培養,加大人力資本的投入力度。在現代服務貿易中,人力資本是關鍵性因素。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升主要依靠人力資本競爭力的提升。鑒于此,政府部門應當出臺相關的政策,完善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加強人力資本建設。其次,應當促進知識技術型服務貿易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將知識技術型服務貿易作為新興的主導產業,在政策、稅收上等均給予一定的支持。
最典型的資本密集型服務貿易包括保險、金融、通訊、運輸等服務貿易,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近年來,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出現了連年的逆差狀態。要提高運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就必須不斷提升其專業化程度,大力發展與運輸業相關的產業,形成良好的產業格局,保障運輸服務貿易的長期穩健發展;要充分發揮運輸行業協會的重要作用,發揮第三方力量,促進貨主與運輸企業的有效協調。此外,我國保險、金融等服務貿易的發展不甚理想,始終處于逆差狀態,國際競爭力不強,劣勢較為明顯。對于保險、金融等服務行業,應當結合我國發展的具體情況,實行合理規劃,逐步打破行業壟斷經營,促進有序競爭。例如,我國目前在金融領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逐步開放銀行業市場,取消了一些對外資銀行的限制,為外資在華開拓銀行業市場提供了廣泛的空間,促進了銀行業間的有序競爭,從而使得金融行業經營效率的整體提升。
[1]危旭芳,鄭志國.服務貿易對我國GDP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J]財貿經濟,2004(3).
[2]胡日東,蘇志芳.中國服務貿易與GDP關系的實證分析[J]流通經濟,2005(12).
[3]潘愛民.中國服務貿易開放與經濟增長的長期均衡和短期波動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6(2)
[4]溫思美,莊麗娟,賀梅英.對服務貿易出口促進經濟增長假說的進一步檢驗[J].山西財經大學報,2008,(30).
[5]姜巍.服務貿易對澳門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1,27(02).
[6]李麗.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及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J]經濟縱橫,2008,11(05).
[7]丁立貴.服務貿易與我國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時代金融,2012,(11).
[8]胡勇.服務貿易對浙江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J].亞太經濟,2008,6(51)
[9]邱璐軼,汪娟.國際服務貿易對浙江省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J]價格月刊,2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