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業(yè)三大巨頭之一的歐洲批發(fā)商麥德龍公司,創(chuàng)立于1964年,以其嶄新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在德國及歐洲其他19個國家迅速成長并活躍于全世界。它是世界500強企業(yè)之一,在全球商業(yè)界緊隨沃爾瑪、家樂福之后。1995年,麥德龍公司攜自己成功的管理模式和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tǒng)落戶上海,并迅速在中國擴張。麥德龍有自己的成功要訣:通過對客戶的范圍進行定義和限制,利用嚴格、標準、高度電子化的供應鏈管理體系降低成本,從而贏得巨大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其主要秘訣有以下“四個轱轆”互動助推:
麥德龍在自己的供應鏈運作中反復強調:無論做什么,都不要忘了供應鏈的另一端是客戶。麥德龍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是由顧客的需求來拉動。因而,它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提供更加完善的商品和服務。與此同時,麥德龍意識到,如果不限定客戶,讓所有人都來,那么首先運營成本就要增加,管理難度也會加大。例如,要在貨架上擺一箱可口可樂,一件一件地放,要放24次,如果一箱一箱地放,一次就夠了,可以從接貨處直接用機器將貨品擺上貨架。麥德龍選擇那些愿意一箱一箱購買的客戶,而不是那些希望一件一件零買的客戶,這樣可以減少操作成本。操作成本的減少就意味著人員成本的減少,因此麥德龍的商店不需要太多的人。麥德龍對顧客實行不收費的會員制管理,并建立了顧客信息管理系統(tǒng)。麥德龍在中國的每家店都有專門的客戶咨詢員,他們每天跑出去拜訪客戶,了解客戶需求,提供咨詢服務。
在20世紀70年代,麥德龍的最高領導人之一Conradi先生就將信息管理的概念帶進麥德龍的物流管理。麥德龍有自己的軟件開發(fā)公司(MGI),它的電腦專家專門為麥德龍開發(fā)設計了一套適應其管理體制的商品管理系統(tǒng)。在麥德龍,電腦控制系統(tǒng)掌握了商品進、銷、存的全部動態(tài),將存貨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圍。當商品數(shù)量低于安全庫存,電腦就能自動產生訂單,向供貨單位發(fā)出訂貨通知,從而保證商品持續(xù)供應和低成本經(jīng)營。經(jīng)過近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從商品的選擇、訂貨、追加訂貨到收貨、銷售、收銀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麥德龍都有先進的電腦信息系統(tǒng)進行嚴格的控制,通過信息技術來協(xié)助管理。
麥德龍的經(jīng)營秘訣之一是所有麥德龍的分店都一個樣,麥德龍將成功的模版復制到每個商場,包括商場的外觀和內部布置及操作規(guī)則,所有商場實施標準化、規(guī)則化管理。這些規(guī)則包括購買、銷售、組織等各個方面。就像工廠的機械化操作一樣,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應該怎么做,規(guī)則非常明確。從與供應商議價開始,直到下單、接貨、上架、銷售、收銀整個流程,都是由一系列很完善的規(guī)則控制這套動作。
麥德龍明白,顧客要的是高質量的持續(xù)的低價;而樹立自己的價格優(yōu)勢,來自于從采購到銷售都要有一套嚴謹?shù)摹藴驶墓芾沓绦颉6@一套標準化管理順著供應鏈一直延伸到供應商的供貨流程。麥德龍專門為供應商制作了供貨操作手冊,包括憑據(jù)、資料填寫、訂貨、供貨、價格變動、賬單管理、付款等過程的方方面面。麥德龍通過這種規(guī)范化采購運作的延伸,把供應商納入自己的管理體系,將供應商的運輸系統(tǒng)組合成為它服務的社會化配送系統(tǒng),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yè)的投資,實現(xiàn)了低成本運營。
麥德龍的核心價值觀是尋求與供應商建立長久的關系,為雙方共同的利益合作。麥德龍采用中央采購的形式就是一種雙贏的形式。通過實行中央采購,集合訂購數(shù)量多,運作成本下降,便于管理,同時,供應商也從中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