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森
散裝水泥業發展的春天
/徐森
自《浙江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條例》實施以來,我省散裝水泥業得到良好發展。但省人大財經委調研發現,一些地區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尚存阻力,農村地區散裝水泥使用率低等問題仍客觀存在。
水泥是人們生活和社會生產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散裝水泥是指不用任何包裝,直接通過專用設備出廠、運輸、儲存和使用的水泥。發展散裝水泥不僅是對水泥傳統流通方式的革新,而且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浙江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0年1月起實施以來,為我省散裝水泥工作率先發展、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2012年底,省人大財經委會同省商務廳、省散裝水泥辦公室就條例執行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

發展散裝水泥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圖為我省某工地正在作業中的散裝水泥車。
一說起建筑工地,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空氣中粉塵迷漫,地上污水橫流,巨大的噪聲使人們不得不捂住耳朵。但在臺州市的建筑工地上,調研組一行卻看到了另外的一幕:已拌好的砂漿源源不斷地從專用車輛中傳送出來,工人們井然有序地將砂漿送到施工作業處,地面干凈整潔,完全沒有“臟、亂”景象。
陪同調研的臺州市散裝水泥辦公室(簡稱散裝辦)負責人介紹說,以前建筑施工現場每攪拌1噸水泥,就會有5公斤水泥飛向天空。
“這些飛揚的粉塵是PM2.5的源頭之一,對空氣質量影響很大。現在臺州全市已全面推廣使用預拌砂漿,不僅減少施工現場揚塵污染,而且比傳統建材性能更高、質量更好。”
該負責人說,在工程造價方面,雖然使用預拌砂漿成本有所提高,但由于便于運輸和儲存,能大幅減少材料損失和浪費。他舉例說,北京奧運會主體育館“鳥巢”在施工時就全部使用預拌砂漿,結算時工程材料費比使用傳統的袋裝水泥節約了30%以上。
浙江省散裝辦主任陳利永如數家珍般介紹了散裝水泥的更多優點:每生產1萬噸散裝水泥可節省包裝紙60噸,折合木材330萬立方米,生產60噸紙需要電7.2萬度、煤78萬噸、燒堿22噸。此外,每運輸1萬噸散裝水泥,比運輸袋裝水泥可減少水泥損失4%。
據統計,自條例實施兩年來,全省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領域共節省標煤602.95萬噸、水泥778萬噸,減排水泥粉塵175.82萬噸、二氧化碳787.26萬噸、二氧化硫0.58萬噸,循環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4517.27萬噸。
隨著優點逐漸顯現,市場接受程度不斷提高,目前我省散裝水泥業發展形勢喜人。據了解,我省散裝水泥年供應量已從2009年的7792.62萬噸增長到2011年的9278.65萬噸,總量躍居全國第二位。預拌混凝土供應量由2009年的8341.3萬立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14122.91萬立方米,年均增長速度高達30.13%。我省預拌砂漿產業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邁入了良性發展軌道。
截至目前,全省投產預拌砂漿生產企業41家,預拌砂漿(含濕拌砂漿)供應量達200余萬噸,年均增長100%。散裝水泥事業形成了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格局。
散裝水泥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各級監管部門的嚴格依法行政。作為條例明確的監管部門,我省各級散裝辦在貫徹發展散裝水泥政策法規,協調散裝水泥生產、貯存、運輸、使用各環節關系,組織開展散裝水泥行業標準化及科技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專項資金的引導對散裝水泥發展功不可沒。省散裝辦在集鎮和新農村使用預拌混凝土、城市裝飾工程使用預拌砂漿、科研課題研發等重點工作上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2011年,省散裝辦共安排600萬專項資金用于行業發展,地方散裝辦配套資金2100萬元,共吸引社會資本23.96億元。
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近幾年來,由重型車輛特別是水泥罐車引發的交通事故增多,群眾反映十分強烈。許多市民表示,在路上看見水泥罐車就害怕。
調研中了解到,水泥罐車肇事的主要原因是車輛超載、超速及右轉不注意避讓行人,并且司機普遍存在疲勞駕駛現象。水泥罐車車頭高、車體重、車身長,車輛右側的前輪處存在視覺盲區。當一個人與水泥罐車車頭并行時,駕駛室內的司機幾乎看不到行人。同時,車輛右轉時易傾倒,司機一旦操作不規范,就容易釀成事故。

2009年7月31日,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條例,浙江成為率先為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立法的省份之一。 蔡榮章 攝
為預防水泥罐車事故發生,省散裝辦聯合省公安廳交管局對全省運輸散裝水泥專用車輛安裝GPS行駛記錄儀。截至目前,共計有12200余輛專用車輛已安裝記錄儀,安裝率達到96.83%。同時,積極構建省、市、企業三級GPS監控管理網絡,對我省境內的專用車輛實現動態監管,及時就車輛超載、超速等違章行為提出警告,有效遏制了專用車輛違章情況的發生。省散裝辦還對專用車輛駕駛員培訓工作進行了規范,目前全省共有1.9萬余名駕駛員參加了培訓。
有關數據顯示,2011年因專用車輛違法違規行駛導致的交通事故數量大幅度下降,因專用車輛駕駛員操作不當導致的安全事故也持續減少,專用車輛管理的成效正逐步顯現。
散裝水泥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在調研中了解到,我省一些城市“禁現”工作仍存在一定阻力,制約了散裝水泥的推廣應用。
推動城市禁止現場攪拌砂漿(簡稱“禁現”)工作是發展散裝水泥的重要途徑。但一些開發商或施工單位只看到預拌砂漿直接成本高于現場攪拌,應用積極性不高,預拌砂漿尚未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導致已形成的生產能力被閑置。
同時,有些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工作力度不夠,未能按國家法規政策要求出臺相應的實施意見,導致國家“禁現”令執行不嚴格。一些職能部門出于穩定房地產市場的考慮,在設計、圖審、招投標、施工許可、監理、驗收等工程建設各環節沒有嚴格把關,使得各級散裝辦“禁現”行政執法和行政處罰的效果大打折扣。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說,要正確認識預拌砂漿的成本問題。經專家測算,預拌砂漿平均每噸成本與現場攪拌相比,高不超過60元,并且廣闊的市場前景決定了規模化推廣后使用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更重要的是要算大賬,充分理解和認識預拌砂漿對提高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節約人工成本所帶來的綜合效益。”該負責人說。
他提出,散裝水泥特別是預拌砂漿作為新產業、新產品,廣大用戶對它的諸多優點有待逐步認識,其被市場認可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除了進一步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的手段進行推動外,要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的優勢,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抓好宣傳推廣工作。
“要通過典型引導、優秀示范,使廣大用戶正確認識預拌砂漿對提高工程質量、節約人工成本、厲行節能減排、促進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使預拌砂漿的使用由政府推動變為用戶的自覺行動。”該負責人說。
對于“禁現”工作體制問題,省商務廳表示,目前正加強與建設、經信、交通、環保等部門的溝通配合,以進一步健全相關制度,防止監管空白,共同推進散裝水泥事業健康發展。
調研中了解到,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在我省廣大的農村地區,雖然水泥使用量很大,但目前基本以袋裝為主,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使用量較低,預拌砂漿則基本沒有應用。對此,省商務廳表示,要深入研究農村散裝水泥市場的特點,認真總結先進經驗,積極探索創新,力爭在全國率先建立城鄉統籌發展的散裝水泥新模式。
目前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建筑業蓬勃發展。全國每年新建房屋面積近20億平方米,僅房屋建設大約要消耗20多億噸的建筑材料。做好建設領域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了解,目前我省很多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散裝水泥行業。“現在新進入的企業有很多,許多投資者都想投資這一行,其中有省外資金,也有外資。這個產業利國利民,將來會帶動配套的儲存、運輸等相關行業發展,商機巨大,前景十分光明。”陳利永主任肯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