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政法委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全省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2年,全省政法系統緊緊圍繞省委“兩創”總戰略,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以確保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為首要政治任務,以深化平安浙江建設為平臺,以開展“社會管理創新落實年”活動為抓手,以推廣落實8個方面成功經驗和深入推進5個重點項目為著力點,周密部署,強化措施,落實責任,統籌推進,保持了全省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落實第一責任,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召開全省政法工作會議、全省維護穩定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建設“平安浙江”電視電話會議等,深入動員部署,明確措施要求。定期分析社會穩定形勢,落實政法、綜治、平安、維穩工作考核獎懲以及問責機制,推動工作落實。貫徹中央和省委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決策部署,完成各級綜治委(辦)更名工作。

開學第一課——向老師們講解滅火器使用方法
服務第一要務,進一步保障經濟建設。組織開展涉企不穩定因素大排查及“兩排查一促進”專項活動,化解了一批涉眾型、處理難的矛盾糾紛。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嚴重經濟犯罪,綜合運用各種法律手段和綜治措施,加大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力度,及時有效處理發生在經濟領域的案(事)件。
突出首要任務,進一步維護政治穩定。堅持把十八大安保維穩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加大考核評審比重,促進各項措施落實。堅持抓預防,健全落實社會穩定形勢分析報告等制度,及時掌握情況,迅速研判,提出防范處置意見。堅持抓處置,出臺預案,總結推廣經驗做法,加強了應急處置機制建設。堅持抓引導,健全完善政法宣傳輿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主動引導社會輿論。
強化源頭治理,進一步化解社會矛盾。建立健全群眾利益協商協調機制,依法依規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全面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出臺《全省重大建設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試點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科學決策機制。全面推進“大調解”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訴調、檢調、警調銜接機制,加強行業性、區域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全省75個縣(市、區)建立了集醫患糾紛、交通事故、勞動爭議等于一體的“矛盾糾紛大調解中心”,建立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組織880個。2012年1至10月,全省排查受理各類矛盾糾紛31.6萬余起,成功化解30.9萬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8.35%。

給“小候鳥”當老師
推廣試點經驗,進一步推進管理創新。編制《浙江省社會管理重大項目建設“十二五”規劃》,從總體上統籌謀劃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健全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機制,出臺《浙江省居住房屋出租登記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11個設區市均成立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協調機構。加強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刑釋解教人員幫教安置、社區矯正人員管理工作扎實推進。加強對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的管理。扎實開展基層平安系列創建活動,推進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隊伍建設。健全完善基層安全監管網絡,建立企業安全生產誠信機制,構建事故防范創新體系,連續8年實現全省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三個零增長”。深入推進“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全省共劃分網格11.74萬個,組建各類服務團隊15.58萬支,初步形成城鄉統籌、各方聯動、源頭治理、服務優化、動態管理的基層社會管理服務新模式;強化基層社會服務管理平臺建設,全省11個市、71 個縣(市、區)建成“81890”、“96345”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推廣運用基層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共建立工作終端3.5萬余個,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
規范執法行為,進一步維護公平正義。加強社會管理領域法律的立、改、廢,截至2012年9月份,社會管理領域立法139件,現行有效地方性法規共177件,其中社會管理領域立法57件。針對我省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情況開展專題調研,著手建立健全刑事和解、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辦理程序規范、社區矯正工作實施細則等相關制度,推動政法部門調整工作考核指標。深入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會、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活動,深化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推動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深化主題教育,進一步提升隊伍素質。深入開展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組織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實踐,主題征文、演講比賽,召開政法文化建設研討會等,進一步提升了政法隊伍思想政治素質。認真落實干部教育培訓制度,組織開展全省政法委書記培訓,舉辦政法領導干部讀書班和各類業務培訓,進一步提升政法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堅持從嚴治警方針不動搖,定期分析政法隊伍的思想狀況和黨風廉政建設形勢,強化政法隊伍管理措施,加強對政法干警執法司法行為的動態監督,及時查處違法違紀案件,確保政法隊伍純潔可靠。

法官宣誓

平安漁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