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玲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急救中心,河南鄭州 450000
上消化道出血是內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急性疾病,其和下消化道出血統稱為消化道出血,若不能及時有效地得到治療,則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1]。據相關資料研究得出致病原因與消化性潰瘍、急性胃粘膜病變等有關[2]。病情變化迅速,若不能及時搶救止血處理,則極易出現休克,進而導致死亡。所以總結急救經驗和體會具有重要意義,現將該院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7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總結急救體會報道如下。
該院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有79例。其中男51例,女28例,年齡在31~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2±3.21)歲。入院時失血量在1000~1600 mL之間,平均失血量為(1321.4±154.9)mL。統計患者的出血原因,主要有胃潰瘍出血19例,十二指腸潰瘍出血24例,肝癌導致出血17例,急性胃粘膜病變導致出血19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經過詳細的影像學及內鏡檢查。
1.2.1 一般處理 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在病床上保持平臥姿勢,頭斜向另一側,目的是盡量徹底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內的異物,保持呼吸道的通暢,為了防止患者誤吸異物而導致窒息。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為了有效預防由于機體失血導致缺氧的產生,應補充充足氧氣[3],及時改善缺氧癥狀。打開患者靜脈2~3通道,給予補液。對于大量失血患者,應該及時輸血保證血量,觀察血壓變化來適時調節輸血的速度。若是老年患者,更應該注意輸血的速度及總量,防止老年患者機體不適導致水腫的產生。
1.2.2 止血處理 分析出血原因,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止血處理。治療期間,勿飲食。若采用正常處理的止血效果不佳,服用止血藥物,如安絡血、腦垂體后葉素等。若止血藥物不起作用,像食管曲張靜脈破裂的患者可行三腔二囊管壓迫法來止血處理。若動脈出血不止,可行金屬夾閉法處理。
1.2.3 休克處理 根據患者失血量的多少來確定來補充體液是預防和治療休克的關鍵,所以在患者入院后應詳細了解患者失血量,根據失血量的多少來確定補充的體液量。若患者有便血出現,則需將其納入失血量中。根據一般經驗,若患者只是感到頭暈和心悸等癥狀,則失血量可判斷為500 mL以上;若除了頭暈之外還伴有脈搏變快則失血量在1000 mL以上;測量收縮壓發現在80 mmHg以下時,則失血量在2000 mL以上。失血量較少的患者給予1000 mL的生理鹽水滴注,之后滴注代血漿。失血較多或發生休克現象的患者,應依據配血結果來提供新鮮血液,觀察收縮壓,若在90 mmHg以上且穩定患者,則可以轉入相應的科室繼續治療。
急救之后,停止出血是首要目的。判斷停止出血的主要臨床特征有: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趨于穩定,停止排黑便,停止嘔血。檢查患者胃液顏色,發現呈現澄清色。定期檢查患者血常規,發現血紅蛋白的含量保持穩定,不再繼續呈下降趨勢。
本研究將治療結果的療效分為三個等級: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治療后,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在治療12 h內停止出血,病情穩定;有效:治療后,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在24 h內停止出血,病情穩定;無效:治療后,上消化道大出血在過24 h后仍沒停止出血,且病情不穩定,需要進一步急救。急救的總有效例數為顯效與有效例數之和。
對療效結果進行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總有效例數為74例,總有效率為93.7%。之后,11例轉入外科治療,68例繼續在內科接受康復治療。

表1 患者療效統計
一般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出血量都在1000 mL以上,該類疾病是消化道系統常見的急癥。據相關臨床研究[4],發生上消化道大出血多數原因是由于患者發生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導致食管靜脈曲張造成的,有些患者的出血原因與自身經常性的暴飲暴食有很大關系,由于酒精的作用極容易導致上消化道出血。該類疾病變化較快,造成的傷害巨大。急救的主要目的是止血、擴充血容量、防止休克,為挽救患者生命爭取更多時間。所以為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總結急救的經驗對于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將本研究的急救體會總結如下。
患者入院后,首先需要對病情做迅速的判斷,統計出血量。判斷出準確的出血量將直接影響到治療方案的選擇,影響到療效的好壞。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時刻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其次要判斷患者的出血原因,根據原因來對癥治療。若由于潰瘍致大出血,則不能僅僅通過止血藥物來治療,因為這只是暫時的,后期還需要切除潰瘍。在切除潰瘍的過程中,需要檢查患者胃潰瘍是否發生慢性癌變,因為若發生癌變則很可能是由于食物等觸碰到癌組織導致的大出血,此時需要做進一步的觀察和治療。在急救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由于肝硬化而引起的大出血,因為該類大出血的病情嚴重,搶救不及時極容易導致患者死亡。在本研究中對于該類患者采用三腔二囊管壓迫法來止血,止血較快,能夠有效降低出血量。對于初期止血成功的患者不能放松警惕心,若出現止血后繼而面色蒼白、狂躁不安、經擴容后血壓又下降,大便次數明顯增多且顏色由暗紅色轉為鮮紅色等癥狀時,則很可能是活動性出血,此時不能大意了事,要繼續觀察治療。在患者的病情穩定后,應該及時做詳細的胃鏡檢查,找出確切的出血原因,以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案,防止再次出現大出血。在本研究中,通過一般處理、止血處理、休克處理等分類處理方法,79例患者中,顯效例數35例,有效例數39例,無效例數5例,總有效例數為74例,總有效率93.7%,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應及時分析出血原因,根據原因選擇切實的治療方法。治療結束后,告誡患者今后要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建議由于肝硬化而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多吃柔軟食物少食堅硬食物,以防對曲張靜脈造成損傷[5]。對胃潰瘍患者應該建議每天定時定量定量進食,避免出現暴飲暴食現象。若一旦發現出血,應該及時就醫,以防錯過有效醫療時間。
[1] 田大靜,呂桂玲.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與護理[J].河北醫藥,2010,32(4):506.
[2] 陳紅麗,張靜波,唐威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與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24):1899-1900.
[3] 胡水紅.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2):146-147.
[4] 吳漢群,陳婷,陳素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與護理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6):1547.
[5] 張麗.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癥特點采取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12):5316-5317.
[6] 彭習蘭.循證護理與預見性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3):271-273.
[7] 趙小斐,何滿紅,胡銀清.急救護理程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3):257-259.
[8] 梁華紅.循證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6):6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