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英 曹順姣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產科最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據統計,每年因本病造成的孕產婦死亡人數占孕產婦死亡總數的10%~18%,居孕產婦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是威脅圍產期母嬰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作為發病類型之一的子癇前期,按其發病時間的不同,又可將其劃分為早發型及晚發型。在早發型子癇前期,產婦受到的危害及處理的難度更大于晚發型。1983年Moore等[1]研究報道了34例早發型子癇前期患者,與晚發型患者相比,圍產兒死亡率及患病率極高,幾乎所有的圍產兒都存在生長發育受限,有18例低于同孕期第10百分位,僅有1例低于第25百分位,4例圍產兒死亡,并且發病的危險因素不盡相同。因此,早期診斷及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作用。我科近2年來對36例早發型子癇前期患者進行了血小板五項參數檢測,以探討其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 本組36例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早發型子癇前期患者(設為觀察組),均符合子癇前期的診斷標準[1],且于孕32周前發病;年齡24~38歲,平均(27.6±3.9)歲,平均孕周(28.7±0.6)周;初次懷孕31例,非初次懷孕5例;其中,輕度患者15例,重度患者21例。另選取同期在我院做產檢的35例健康孕婦為對照組,年齡23~39歲,平均(27.3±3.8)歲,平均孕周(29.1±0.5)周;初次懷孕29例,非初次懷孕6例。兩組孕婦間年齡、孕周及懷孕次數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所有入選孕婦均取晨起空腹血1 mL進行檢測,儀器采用美國生產的JT-IR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由專人進行檢測。血小板五項參數包括血小板計數(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壓積(thrombocytocrit,PCT)、血小板平均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for Windows1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婦血小板參數水平比較 觀察組的PLT、PCT水平低于對照組,而MPV、PDW及P-LCR水平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和P<0.05),見表1。
2.2 重度與輕度患者血小板參數水平比較 早發型子癇前期重度患者的PLT、PCT水平低于輕度患者,而MPV、PDW及P-LCR水平則高于輕度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和P<0.05),見表2。
表1 兩組孕婦血小板五項參數水平比較()

表1 兩組孕婦血小板五項參數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1,bP<0.05
組別 例數 PLT(×109/L) PCT(%) MPV(fl) PDW(fl) P-LCR(%)觀察組 36 165.17±31.83a 0.17±0.03a 11.68±1.27a 15.64±1.76a 30.25±7.24b對照組 35 197.81±34.62 0.25±0.04 9.37±1.18 12.91±1.59 26.32±7.11
表2 重度與輕度患者血小板五項參數水平比較()

表2 重度與輕度患者血小板五項參數水平比較()
注:與輕度組比較:aP<0.01,bP<0.05
分度 例數 PLT(×109/L) PCT(%) MPV(fl) PDW(fl) P-LCR(%)輕度 15 169.73±24.16 0.29±0.06 10.56±1.22 14.59±1.63 27.57±5.87重度 21 153.39±21.95b 0.21±0.03a 13.36±1.38a 17.34±1.95a 32.56±7.62b
早發型子癇前期約占子癇前期的13.4%,其中大多數為重度,后者的臨床特點與晚發型不同,表現在高血壓出現較早,隨著妊娠進展常表現嚴重的高血壓,且血壓增高的幅度較大,尿蛋白出現早且定量較高,常常伴有明顯的自覺癥狀。Heilmann等[2]最近研究發現,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存在凝血激活和血小板下降,與晚發型相比,早發型者止血功能障礙更為常見且更為嚴重。因此,早期診斷早發型子癇前期并及時處理對改善患者及圍產兒預后有重要意義。
血小板是具有酶和多項生理活性的血細胞,在止血和凝血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子癇前期患者由于胎盤形成異常,導致血管內皮細胞被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增多,血小板消耗增加,易形成微小血栓,外周血血小板參數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國內外學者研究均顯示[3,4],子癇前期孕婦PLT明顯低于正常孕婦,而MPV則明顯高于正常孕婦。其原因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時血小板破壞增加,血小板數量減少,而血小板體積代償性增大有關。MPV是反映骨髓中巨核細胞增生、代謝及血小板生成情況的參數,也反映血小板的年齡。血小板體積越大,其含有的活性物質更多,其代謝與功能將更加活躍,黏附力與聚集力也將更強,體內凝血功能越強,就越易形成血栓[5]。PDW是反映血小板體積差異程度和血小板再生率的指標,通常MPV增大時,PDW也隨之增大[6]。大血小板是指骨髓新生的體積大于12 fL的血小板,對ADP、ARP凝血酶和膠原的聚集反應較強,含有較多致密顆粒,可釋放更多的5-羥色胺和 β-血栓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質,使血小板之間聚集和粘附功能加強,易于發生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大血小板比率(P-LCR)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一個有用指標,其臨床使用意義日益得到重視。梁媛等[7]研究顯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組PLT低于正常妊娠組,MPV、PDW及P-LCR高于正常妊娠組;子癇前期重度組PLT低于輕度組,PDW、MPV及P-LCR高于輕度組。子癇前期重度組中有合并癥者PLT低于無合并癥者,PDW、MPV及P-LCR高于無合并癥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孕婦外周血P-LCR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早發型子癇前期組的PLT、PCT水平低于正常孕婦組,而MPV、PDW及P-LCR水平則高于正常孕婦組,早發型子癇前期重度患者的PLT、PCT水平低于輕度患者,而MPV、PDW及P-LCR水平則高于輕度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和P<0.05)。這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3-7]。表明血小板五項參數檢測有助于早發型子癇前期的早期診斷與處理,同時對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茍文麗.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97-114.
[2]Heilmann L,Rath W,Pollow K.Hemostatic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reeclampsia.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07,13(3):285-291.
[3]郭娟娟,周春,張銘.血小板參數與子癇前期發生的關系.現代婦產科進展,2010,19(5):385-386.
[4]Jaremo P,Lindahl TL,Lennmarken C,et al.The use of platelet density and volue measurements to estimate the severity of preeclampsia.Eur J Clin Invest,2000,30(12):1113-1118.
[5]鄭蓉,孫麗芳,董麗.孕中期血小板與子癇前期的關系.河北醫藥,2012,34(2):191-192.
[6]馮相珍.子癇前期患者血小板四項參數的變化及其意義.中國衛生產業,2011,8(8):41-43.
[7]梁媛,李增彥.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血中大血小板比率變化情況探討.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1,17(2):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