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建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是一種常見疾病,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對于新生兒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造成巨大威脅,在新生兒ICU病房中,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排行第二位的感染疾?。?]據相關統計學報道[2]顯示,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病率大約為為30%左右,致死率大概在25%左右。因此對于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治療對于新生兒的生命安全意義重大,本文選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療的163例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兒,用以對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的臨床資料為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63例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患兒,其中男92例,女71例,平均入院時間為(1.23±0.93)d(0.09~3.13 d),主要的臨床表現為高熱、咳嗽等。全部163例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患兒符合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①患兒本身屬于早產兒。②患兒存在先天性心臟病等先天性疾病。③患兒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④患兒家屬不同意臨床試驗。將全部163例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患兒按照隨機的原則分為兩組,分別為組一(82例)和組二(81例),經過統計學分析,兩組患兒無論日齡、性別還是病情嚴重程度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組一:對患兒進行的是GLAXOSMITHKLINE MANUFACTURING S.p.A.生產的注射用頭孢他啶(國藥準字:H20080170)每天25 mg/kg,分為兩次在一天內注射,持續注射3 d。
組二:采用的是與組一相同的頭孢他啶,用量參照組一。在此基礎上注射Merck&Co.,Inc.生產的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注射液(國藥準字:J20080046)每天15 mg/kg,持續注射3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表現和影像學表現。
1.4 療效標準[4]顯效:無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表現,影像學肺部滲出消失。有效:臨床表現部分消失,無發熱,影像學顯示患者的肺部滲出部分消失。無效:臨床表現和影像學表現均無改善。總有效率為顯效人數+有效人數/該組別患者人數。
1.5 統計學方法 本文采用的統計學分析軟件為SPSS 12.0,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之間的比較采用的是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組二的患兒治療效果明顯高于組一(P<0.05)。

表1 兩組新生兒呼吸機肺炎的患兒的治療效果對比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主要的臨床定義是新生兒經過機械通氣48個小時之后發生的肺部感染,是一項嚴重的通氣后并發癥,對于患兒的生命安全是一項重大威脅。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病與新生兒進行機械通氣時間、方式和Apgar評分密切相關[5]。曾力楠等[6]報道,當患兒采用聯合用藥方案時,治療有效率達到了85.71%,而單用藥的治療效果為60.17%。在本組治療中,單用頭孢他啶的治療有效率為73.17%,聯合使用頭孢他啶和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的治療有效率為92.59%,與國內文獻報道相似,聯合用藥方案由于單一用藥方案,治療有效率的不同可能與地區和臨床醫師用藥習慣不同有關,提示聯合用藥方案(頭孢他啶+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可以作為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首選治療方案。
[1] Rajesh C.Epidemiology,etiology,and diagnosis of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an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sian countries.Am J Infect Control,2008,36(4):93.
[2] 史源.中國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現狀與研究進展.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22):1691-1693.
[3] Kollef MH,Afessa B,Anzueto A,et al.Silver-coated endotracheal tubes and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the NASCENT randomized trial.JAMA,2008,300(7):805-813.
[4] 段泓宇,王華.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臨床分析.四川醫學,2009,30(11):1701-1703.
[5] 徐珍,唐素琴,余奇,等.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目標性監測結果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0):4214-4216.
[6] 曾力楠,熊英,張伶俐.我院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因學研究及用藥分析.中國藥房,2011,22(2):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