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鴻
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指的是產婦在產后大出血,且用各種保守治療均無效。本病已成為產婦的“頭號殺手”,全球每年有約14萬名產婦死于產后大出血[1,2]。對于保守治療無效的產后出血患者通常采用髂內(或子宮)動脈結扎術,但是此手術創傷較大,而且如果止血不徹底則需要繼續施行子宮切除等諸多問題。但是經導管切除術由于創傷小、操作簡單、止血快速、有效等多種優點廣泛的應用于治療婦產科大出血[3,4]。選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之間來江西省貴溪市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的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患者50例,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之間來本院進行治療的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患者50例,并按著止血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成兩組,25例為治療組,施行動脈栓塞術,另外25例為對照組,施行髂內(或子宮)動脈結扎術。25例治療組中產科7例,婦科10例,32例并發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其中1例為彌漫性血管凝血合并腎功能衰竭,平均年齡為(25.4±2.8)歲;25例對照組中產科8例,婦科10例,5例并發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其中一例合并腎功能衰竭,平均年齡為(24.3±2.2)歲。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 施行經導管動脈栓塞術:即治療組的所有患者都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法對股動脈進行穿刺,并用DSA機進行透視,分別將5Feobra導管插入左,右骼內動脈,并明確長靴的部位和范圍。然后在靶動脈進行超選擇性插入,再進行造影,證實為靶動脈后,進行栓塞術治療。栓塞結束后對骼內動脈造影,看栓塞是否成功。若成功,則可以拔出導管,對穿刺點進行壓迫止血15 min后局部加壓包扎,并讓患者臥床1 d。
1.2.2 對照組 施行髂內(或子宮)動脈結扎術:即在子宮下段一捫及搏動的子宮動脈,使用薇喬線,大號的圓針或者腸線從子宮前壁進針。深度應達到該處子宮肌層厚度的2/3以上。然后從后壁出針,并從緊靠闊韌帶部穿過,并打結;用同法處理對側。
1.3 統計學方法 對兩組手術的平均時間,出血量,術后并發癥,以及是否需要進一步施行子宮切除術等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手術的數據比表,詳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的比較
引起產后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5,6]:①產婦精神緊張過度:有相當一部分的產婦在進行分娩時非常的緊張,從而導致子宮收縮力降低,這是造成產后大出血的主要因素。正常情況下,胎盤從子宮的蛻膜層發生剝離時,剝離面的血竇就會開放,常見有部分出血,但是當胎盤剝離完全并且從子宮排出后,流血的速度就會迅速降低。但假如產婦過度緊張或者其他原因,就會造成子宮的收縮性不好,血管不能閉合,就會發生大出血。
②胎盤的滯留:包括胎盤粘連以及胎盤剝離不完全都可能造成大出血。③產婦凝血功能障礙:產婦本身患有重癥肝炎,肝病就會造成產婦一定程度的凝血障礙,其后果也相當嚴重,必須給予高度注意。因此,產婦在分娩時應該到條件較好的醫院,避免發生意外。
本研究表明:對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的患者施行動脈栓塞手術的平均時間為(43.25±8.00)min,平均出血量為(960±20)ml,子宮切除率為4.00%,術后陰道流血天數(10.5±2.8)d,止血有效率95.8%。施行髂內(或子宮)動脈結扎術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72.38±13.00)min,出血量(1400±50)ml,子宮切除率32%,術后陰道流血天數(17.8±3.2)d止血有效率64.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由此可以看出,用經導管動脈栓塞術對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進行治療具有多方面的優點,如:出血量小、止血快、手術時間短、并發癥少以及可以保留子宮,非常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楊秀玉.血管性介入技術在婦產科領域的應用.中華婦產科雜志,2002,37(1):3.
[2] 顧美皎,黃瑾,方玲.難治性產后出血敢于性治療方法的對比研究.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6):343.
[3] 王山米,張偉峰.不同年代產后出血346例臨床特點分析.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6,7(5):336.
[4] 李偉.婦科惡性腫瘤所致出血的介入治療.中國醫藥導報,2008,5(11):157.
[5] 柯雪梅,朱康順.盆腔血管性栓塞治療的嚴重并發癥分析.介入放射性雜志,2004,13:320.
[6] 孫江川,張英,常淑芳.產后出血的截圖治療進展.重慶醫藥,2006,35(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