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先萍
腦出血是臨床上致死率和致殘率高的常見、多發疾病,其發病率占所有腦卒中患病率的 10% ~15%,病死率極高[1],本研究采用血栓通治療28例腦出血患者,取得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4例患者均是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期間的住院患者,均經頭顱CT檢查確診,符合1995年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齡32~72歲,出血部位:基底節區出血8例,腦頁出血9例,腦干出血9例;治療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齡 33~73歲,出血部位:基底節區出血8例,腦頁出血11例,腦干出血9例。所有患者均是首次發病或過去發病后未留下肢體癱瘓等后遺癥的再發病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臨床癥狀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控制血壓、脫水劑抗腦水腫、神經營養劑、細胞活化劑及對癥處理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注射用血栓通(凍干)450 mg,靜脈滴注,1 次/d,連用14 d。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 兩組患者在入組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行頭顱CT檢查,測量并記錄血腫體積和周圍水腫體積變化情況。療效判定:療效判定采用腦卒中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2]。治愈: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生活可完全自理,評分達76%以上;顯效:神經系統癥狀及體征大部分消失,部分生活自理,評分達51.75%;好轉: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生活不能自理,評分達 11% ~50%;無效:病情無明顯改善,評分0% ~10% 或治療后出現癥狀加重甚至死亡現象。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 SPSS 13.0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觀察(例,%)
腦出血的主要病理改變是血腫本身及其周圍繼發性腦缺血水腫,腦出血后血腫壓迫鄰近腦組織使血管喪失自身調節作用,繼而血腫周圍腦組織產生水腫,導致加重神經組織發生更嚴重的繼發性損害[3]。臨床研究發現腦出血后最初幾小時內血腫周圍缺血較明顯,在急性期和亞急性期階段血腫體積變化較小,而水腫體積卻有較大增加,使得血流缺損量下降。腦缺血可導致血管源性腦水腫,此外,若血腫內凝血酶及紅細胞發生破碎,血紅蛋白的毒性也可加重腦水腫,由于血腫壓迫和血管外血流的直接作用使病灶區及其周圍的細胞死亡,形成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早期治療可有效減少水腫,防止有害物質的產生,使神經細胞得到相應保護。
注射用血栓通(凍干)是從三七中提取的三七總皂苷而制成的注射劑,其主要成分是三七總皂苷,具有活血祛瘀,通脈活絡的功能。本觀察通過對兩組治療結果的分析顯示,治療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注射用血栓通(凍干)能明顯改善腦內血腫周圍缺血區血流,促進血腫和腦水腫吸收,對于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有著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薛維.前列地爾注射液對腦出血后微循環障礙的改善.當代醫學,2010,16(20):27-29.
[2] 劉宇輝,彭立忠.早期高壓氧聯合康復綜合治療腦梗死的療效觀察.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7,5(1):35.
[3] 岳術義,冀學紅.腦出血后腦水腫及微創清除引流治療的研究進展.中華當代醫學,2005,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