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峻
萬古霉素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等所致重度感染首選治療藥物[1],抗菌譜窄,個體差異大,腎毒性明顯,用藥期間需監測血藥濃度及腎功能?;仡櫺苑治?009年5月至2012年8月間我院萬古霉素使用情況,為臨床合理應用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33例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齡42~81歲,平均66.5歲,其中>60歲者21例;ICU 10例,呼吸科14例,腎內科5例,神經內科3例,神經外科1例;萬古霉素均經靜脈給藥,用藥時間2~9 d,平均6.5 d。合并呼吸衰竭17例,高血壓15例,糖尿病21例,感染性休克7例,冠心病11例,腎功能不全12例。聯用抗菌藥物有亞胺培南、氟康唑、左氧氟沙星、頭孢他啶、頭孢呋辛鈉等。33例患者共監測萬古霉素血藥濃度81例次,平均2.45次。
1.2 判定標準
1.2.1 療效判定參照衛生部《抗茵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顯效: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3項中,全部或2項恢復正常;有效:病情明顯好轉,但未完全恢復正常;無效:用藥72 h后病情無好轉或加重。
1.2.2 用藥合理性參照《醫院感染管理學》標準,按適應證要求、病原學指標、用藥時間、聯合用藥考評。
1.3 方法 萬古霉素0.5 g靜脈滴注,8 h/次,經5個半衰期達穩態,再次給藥前抽血2 ml測谷濃度,采用熒光偏振免疫法測定。熒光偏振免疫分析儀、萬古霉素試劑盒、標準曲線和質控試劑采用美國Abbott公司產品。有效治療范圍:谷濃度5 ~10 μg/ml;峰濃度 25 ~40 μg/ml。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軟件,計量數據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 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3例患者萬古霉素血藥谷濃度檢測情況見表1,谷濃度5~10 μg/m1者23例,>10 μg/m1者10例。

表1 33例患者血藥谷濃度監測情況
2.2 腎功能正?;颊咧委熐昂蠹◆?、尿素氮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腎功能不全患者治療前后比較尿素氮差異明顯(P<0.05),肌酐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表2)
表2 治療前后患者尿素氨、血肌酐變化(±s)

表2 治療前后患者尿素氨、血肌酐變化(±s)
組別 例數 尿素氮(mmol/L)血肌酐(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腎功能正常 21 8.24±3.46 9.65±4.32 78.27±10.12 82.54±11.37腎功能不全 12 19.52±6.34 22.16±8.41 226.74±82.46 291.35±83.67
2.3 療效及合理用藥 萬古霉素治療有效26例(78.8%),無效7例(21.2%);用藥合理23例(69.7%),基本合理8例(24.2%),不合理2例(6.1%),無萬古霉素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萬古霉素為時間依賴型殺菌性抗菌藥物,對MRSA、腸球菌等有強大的抗菌活性,殺菌效應與血藥濃度高于最低抑菌濃度(MIC)的持續時間及后效應(PAE)有關,增大劑量不能提高殺菌效應,反可加重毒副作用。萬古霉素半衰期與腎功能相關,正常成人半衰期6 h,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可延至7.5 d[3],老年患者或腎功能不全者易蓄積中毒,及時有效地監測血藥濃度是合理用藥的前提[4]。
萬古霉素血藥谷濃度5~10 mg/L、峰濃度30~40 mg/L可較好的控制感染[5],谷濃度≥15 μg/mL、峰濃度 >100 μg/mL可引起蓄積中毒。多于治療第3 d靜脈給藥l~2 h內測峰濃度,第4 d給藥前30 min內測定谷濃度,藥效學評價最佳指標為曲線下面積與最小抑菌濃度比值(AUC/MIC),AUC/MIC達400時臨床及微生物學療效良好,并可減少耐藥性,臨床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血藥濃度調整給藥劑量和用藥間隔,達到治療效果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基層醫院測定血清濃度確定AUC/MIC困難,監測谷濃度為準確、實用方法。
臨床萬古霉素多與頭孢菌素聯用兼顧革蘭氏陰性菌感染。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部分醫師未按藥敏結果選藥,加上萬古霉素組織穿透能力低,殺菌速率較慢,為臨床療效欠佳之主因。用藥期間注意監測血藥濃度、定期復查腎功能。萬古霉素還可引起紅人綜合征、藥疹、白細胞減少等并發癥,應定期檢測白細胞計數,單用萬古霉素很少發生耳毒性,且與血藥濃度無關。本組有效率78.8%,用藥合理69.7%,基本合理24.2%,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效果尚滿意。
合理應用萬古霉素是遏制耐萬古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重要措施,應根據血藥監測結果及患者臨床表現適當調整給藥方案,力爭個體化給藥,提高療效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發生。
[1] 陸華,何成章,楊瑩.我院41例萬古霉素血藥濃度監測與臨床用藥分析.中國藥房,2010,26(9):2430-2432.
[2] 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5,14(3):7-12.
[3] 畢明慧.老年重癥感染患者使用萬古霉素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北京醫學,2011,33(6):491-493.
[4] 黃義澤,毛名揚,袁孔現.萬古霉素血藥濃度監測的臨床應用.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1,11(4):295-298.
[5] Jusus Vane MJ,Lopez FG,Navarro AS.Development and validalion of an HPLC method for vancomycin application to a phar-macokinetic study.I Pharm Biomed Ana1,2008,48(3):83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