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凱
限制術后補液量是普通外科快速流程模式(Fast Track,FT)中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觀察和統計了95例新近接受腹部擇期手術患者圍術期各類并發癥發生率指標,并按術后不同補液量進行分組比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連續選擇2011年01年至2011年12月在阜新市礦業集團總醫院普外一科住院進行腹部手術治療患者。入選標準:①有上腹部手術適應證。②年齡≥18歲。排除標準:接受急診腹部手術患者。本研究入選擇期腹部手術治療95例,男52例,女43例,年齡24~77歲,平均(54.29±12.68)歲。
1.2 方法
1.2.1 限制補液定義及分組方法 限制補液定義為接受腹部擇期手術患者術后3 d內平均補液量≤2 000 ml/d,沒有超出這一補液量患者為限制補液組,補液量>2 000 ml/d患者為常規補液組。
1.2.2 圍術期各種并發癥發生率指標設定 參考相關文獻,我們選擇和設定了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各類并發癥發生率觀察指標:①心肺并發癥發生率。②胃腸道并發癥發生率。③吻合口并發癥發生率。④其他并發癥發生率。⑤并發癥平均頻次。
1.2.3 統計學方法 在專業統計學老師指導下,采用SPSS 12.0分析軟件處理本研究統計學結果,圍術期各種并發癥發生率指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兩組間顯著性測定,P<0.05代表有統計學意義。
95例近期在我院普外一科住院并進行擇期腹部手術患者中,限制補液患者(限制補液組,≤2000 ml/d)52例和常規補液患者(常規補液組,>2000 ml/d)43例。表1為兩組患者圍術期各種并發癥發生率指標比較,結果表明,限制補液組術后的心肺并發癥發生率、胃腸道并發癥發生率、其他并發癥發生率和并發癥平均頻次均明顯少于常規補液組(P均<0.05~0.0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各種并發癥發生率指標比較
FT是近年來在普通外科領域中新出現的一個較新理念,1999年首先由丹麥醫師提出,主要原則是通過對傳統圍術期多項處理方案進行全方位改良、優化及重新組合,來達到減低手術應激、維護重要臟器功能,減少圍術期各類并發癥發生、縮短術后住院時間,最終達到促進患者盡快康復終極目標。這一段時間來,FT在普通外科臨床中受到廣泛推崇,其應用領域也由最初結、直腸外科逐步擴展到所有腹部手術及其他外科領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國內外同行的一致認可[1]。FT方法倡導術后限制給予液體,后者屬于FT的重要內容。但是,目前國內專門涉及術后限制補液方法對腹部手術患者圍術期各類并發癥發生率指標影響報道不多。為此,我們連續選擇一組近期在我院普外一科住院并進行擇期腹部手術患者為觀察對象,按其術后補液量(≤2 000 ml/d和>2 000 ml/d)進行分組。本研究統計結果證實,腹部術后限制補液組的心肺并發癥發生率、胃腸道并發癥發生率、其他并發癥發生率和并發癥平均頻次均明顯低于常規補液組,這些數字說明,接受術后限制補液方法的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各類明顯減少。國內另幾位作者[2,3]專項觀察了幾組接受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在對他們限制補液后術后并發癥發生和吻合口變化,這些他們研究結果與本數據基本接近。其機理可能為,術后過多給予液體常常導致人體內鈉水潴留、組織間隙水腫,進而影響心、肺及胃腸道的功能,以及傷口愈合,術后各類并發癥容易發生。
總之,在圍術期運用FT技術減少術后補液量,明確降低了圍術期各種并發癥發生率指標,并能促進及加快腹部手術患者身體各系統、臟器機能恢復,使他們盡快康復,早日回歸社會。
[1] 肖凌,汪曉東,李立,等.術后液體管理在結直腸外科快速流程中的應用進展.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9,16(7):593-595.
[2] 郝晉,楊廷翰,蒲怡,等.快速流程模式下術后限制補液對吻合口愈合的影響.中國醫師雜志,2011,13(10):1309-1312.
[3] 肖凌,李蔚,李維,等.大腸癌限制補液策略對術后并發癥的影響.腹部外科,2010,23(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