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我國每年約260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介人治療已成為最有效的冠心病治療手段之一。冠心病參與支架手術勝利后大約有10%~15%左右患者可能發生支架內再狹窄,因此患者應該在術后6個月內做冠狀動脈造影復查[1]。支架術后為預防血栓形成,需長期服用防止支架內血栓形成的藥物如硫酸氫氯吡格雷與拜阿司匹林。此類藥物在復查冠脈造影減壓過程中有引起穿刺點出血、滲血現象。我們在臨床實踐中摸索出一種改變止血器的放氣時間來減少患者穿刺點出血、滲血方法,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行冠狀動脈支架術后半年復查冠脈造影檢查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5歲?;颊邩飫用}搏動良好,艾倫(Allens)實驗陽性。以簡單隨機的方式將6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均采用TR Band止血器。
1.2 方法 ①實驗組。術后3 h止血器緩慢放氣2 ml,4 h再緩慢放氣2 ml,6 h再放氣2 ml,8 h后完全放氣,觀察2 h無異常后撤除止血器。如患者術肢腫脹、疼痛、麻木劇烈,術后2 h止血器緩慢放氣1 ml,4 h再緩慢放氣2 ml,6 h再放氣2 ml,8 h后完全放氣,觀察2 h無異常后撤除止血器。②對照組。術后 2 h 止血器放氣 2 ml[2],4 h 再放氣2 ml,6 h 再放氣2 ml,8 h后完全放氣,觀察2 h無異常后撤除止血器。如在放氣的過程中穿刺局部有出血、滲血情況時,立即充入同量氣體加壓止血,完全放氣時間達10 h。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穿刺點出血、滲血發生率及止血器完全放氣時間。

表1 2組患者穿刺點出血、滲血發生情況比較(例)

表2 2組患者止血器完全放氣時間比較(例)
冠狀動脈支架術后需長期服用抗血小板抑制劑藥物(硫酸氫氯吡格雷),其藥物可延長出血時間,對于有傷口時止血時間可能比往常長。另外硫酸氫氯吡格雷與拜阿司匹林之間可能存在藥效學相互作用,兩藥合用時會使出血危險性增加[3],所以支架術后復查冠脈造影引起穿刺點出血、滲血機會增加。實驗組護士認真評估患者支架手術后服藥情況及平時有無異常出血等情況,采取有效的止血器的放氣方法,大大減少了穿刺點的出血、滲血現象及完全放氣時間,避免反復充氣帶給患者的痛苦。
[1] 成輝恒,王東明.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的機制和防治新進展.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2012,25(1):58-60.
[2] 李福秀,孫新鑫.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橈動脈穿刺壓迫止血減壓時間的臨床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5-6.
[3] 波立維.藥品詳細使用說明書-硫酸氫氯吡格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