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鋒利
臨床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類型中,糖尿病占較高的發生比例。近年來,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顯著提高了公眾生活水平,飲食結構及日常生活方式不斷調整,加之人口老齡化加劇,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趨勢,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質量構成了嚴重威脅[1]。長期糖尿病易引發機體多系統慢性并發癥,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飲食治療為綜合治療糖尿病的基礎,其核心為營養治療、控制血糖等,是改善疾病預后的關鍵[2]。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100例,均為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劃分,對照組行常療醫護,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依據糖尿病飲食原則,制定針對性膳食方案,回顧兩組臨床資料,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齡34~77歲,平均(56.9±4.5)歲。均與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與分型標準符合。1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88例。病程1個月至29年,空腹血糖8.5~25.5 mmol/L。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9例,高中及以上31例。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劃分,兩組在一般情況上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糖尿病常規醫療方案及飲食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依據患者具體情況,糖尿病飲食治療方案,制定膳食計劃,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2.1 飲食治療原則 分析患者病情及機體狀況,包括性別、年齡、實際體重、身高、有無并發癥、心理及飲食狀況、工作性質、對糖尿病基礎知識的認識、活動量等。飲食宜易消化,含有豐富營養,含多種礦物質和維他命,可控制血糖,加強免疫,止渴,加強肝臟、腎臟、胰腺功能的飲品和食品為主。含糖量高的飲品和食品忌用[3]。
1.2.2 糖尿病膳食計劃 制定個體的飲食計劃,對患者行針對性的指導,營養成分包括乳品、主食、油脂、水果、蔬菜、瘦肉6類,每份食品產熱均與376.6kJ接近。以1 d食譜為例,1份蔬菜:500 g含碳水化合物3%的蔬菜;1份主食:各類干果及米面等各25 g;1份肉蛋豆類:瘦肉50 g、南豆腐150 g,魚類80~100 g、北豆腐100 g,帶殼雞蛋 60 g,豆腐干 50 g;1份乳類:酸奶130 g,鮮奶160 g,脫脂奶粉25 g,奶粉20 g。1份硬果及油脂類:核桃或花生各15 g,油脂10 g,西瓜子40 g,南瓜子25 g。輕型糖尿病可減少1份肉類或豆、蛋類。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癥者需提高蛋白質的用量,進一步限制主食[2]。
1.3 效果評定 行3個月的治療后。評估飲食依從性及飲食知識知曉率。依從性:從患者定時定量進餐、按計劃控制飲食、準確或稱量估量食品等進行評價,完全執行為依從。飲食知識知曉率:內容包括基本知識、主副食搭配、飲食誤區、每日油脂量、每日水果量、每日蔬菜量等,完全掌握為知曉。并檢測空腹血糖。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 13.0版,組間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飲食依從性為90%,飲食知識知曉率為92%;對照組飲食依從性為74%,飲食知識知曉率為72%,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飲食治療情況比較
實踐表明,依據飲食原則,制定糖尿病膳食卡,以1日食譜舉例,使患者掌握機體所需的總熱量,并可遵循現有條件,對食物種類和花樣自主調節,使患者了解必需營養素在常用食品中的含量,做到副食葷素搭配、主食粗細搭配、營養均衡,可使患者依從性顯著提高,進而增強飲食治療的效果[4]。制定飲食膳食卡,可對患者合理飲食加以指導,使各種營養素的攝入均衡,提高對飲食治療的知曉水平。膳食計劃簡便易行,患者易于掌握,可使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對醫護人員的醫療可積極配合,提高自覺實施飲食治療的意識,認識到飲食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使食品豐富多樣,又可滿足喜好,利于總熱量控制,保持愉快情緒,進而控制血糖水平。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臨床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依據糖尿病飲食治療原則、制定個體化膳食計劃,利于血糖穩定,具有非常積極的臨床意義。
[1] 蔚正英.糖尿病飲食治療進展.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5):330-332.
[2] 張來華,胡萍,李春華.糖尿病飲食知識教育與飲食治療依從性相關性研究.海南醫學,2012,23(4):104-105.
[3] 劉愛民,張香菊,李新.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進行暗示干預的觀察.中國醫藥導刊,2010,12(8):1420.
[4] 史冰.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的注意事項.實用醫技雜志,2012,19(11):1173-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