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華 徐曉燕
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臨床有創性操作最多,面臨著多種職業危害,而針刺傷是臨床護理工作中常見的一種職業傷害,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不可避免。針刺傷是指由醫療利器如注射針頭、各種穿刺針、手術刀片等造成的一種刺入皮膚深部的意外傷害,導致皮膚深層破損和出血。刺傷可能造成出血感染,因此護士是發生針刺傷及感染經血液傳播疾病的高危職業群體[1],若遇到有血液傳染病的患者用過的針頭,容易造成血液病的傳播[2],為減少護理人員發生意外針刺傷,確保護理人員的安全,本文就此進行意外針刺傷原因分析,以探討其預防措施。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300名工作在臨床一線的護士,對她們進行回顧性問卷調查。300名護士年齡均在19~45歲,其中學歷構成為中專200名,大專62名,本科38名,護士210名,護師48名,主管護師42名。
1.2 方法 對300名護理人員進行針刺傷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是否發生過針刺傷,發生針刺傷的原因。要求每個被調查對象根據自己情況如實填寫,共發出問卷300份,收回300份。
在護士發生針刺傷的眾多原因中,注射、抽血后處理注射器及輸液結束拔針頭的過程中發生針刺傷次數最多。

表1 發生針刺傷原因的構成比
由于護士經常與注射器、靜脈穿刺針等醫療銳器物接觸,因而針刺傷是臨床護理人員最常見的職業性傷害,具有潛在感染的危險,特別是一些傳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等。護理人員發生針刺傷的原因較為復雜,大致分為一下幾點[3,4]:①患者太多,工作繁忙出現身體疲勞。②不按標準操作規范操作。③自我防范意識差。④其他操作者間接刺傷。⑤器材質量差,工作環境差。⑥患者煩躁及不配合。
結合以上造成針刺傷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針刺傷重在防護,而防護的關鍵在于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崗前培訓,加強臨床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素質。同時提高護理人員自我防護意識,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臨床護理管理工作,醫院領導要重視護理隊伍的建設,要把醫療質量與護理隊伍結合起來,合理配備護理人員,確保護理人員的比例,同時注重對護士的繼續教育,建立并遵守安全防范操作有效程序是非常必要的。護士只有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豐富自己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做好護患溝通,患者為的信任,才能有效地預防意外針刺傷的發生。
一旦發生針刺,護士不要慌張,迅速用健側手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受傷部位,盡量將血液擠出,然后用流水沖洗,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受刺部位,同時核對患者的一些檢查結果,如乙肝丙肝等結果,若均為陰性,相對放心,但仍需要繼續觀察幾個月,并進行一些血液傳染病的檢查,若患者是乙肝患者,及時注射高濃度的乙肝疫苗,按照程序給予觀察,若患者是一些傳染病患者或攜帶者,應立即上報醫院護理部及疾病控制中心。
[1] Mishal Y,Yosefy C.Risk of transmission of viral disease by needle punctures and cut in hospital health care works.Harefuah,1998,135(9):337-339.
[2] 張秀,李楊,張彬,等.某傳染病醫院護士針刺傷現狀調查.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12):19-20.
[3] 戴青梅,王立英,劉素美,等.醫護人員職業性損傷的危險因素及防護對策.中華護理雜志,2002,37(3):532-533.
[4] 謝紅珍,聶軍.護士針刺傷的危害及其危險因素.實用護理雜志,2002,18(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