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慶
慢性咳嗽已成為影響兒童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的重要疾病,如果沒有合理的檢查和治療,將給家長和社會帶了額外的負擔。咳嗽變異性哮喘作為兒童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越來越得到重視,目前該病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及臨床特點,本文從實驗室檢查的角度探討該病輔助檢查的診斷價值,為臨床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自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間在我院住院及門診診治的慢性咳嗽病例,均符合2008年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制定的慢性咳嗽診斷標準[1]:臨床均以咳嗽為主要或唯一癥狀,胸部X線檢查未見明顯異常,且持續時間超過4周。選擇均有檢測血清TIgE、EOS的病例共132例,以臨床診斷標準為金標準,將確診CVA的共64例分為實驗組,其中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齡15月至10歲,平均年齡5.7歲。其余68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齡13月至12歲,平均年齡6.4歲。
1.2 診斷金標準 參照諸福棠主編第七版《實用兒科學》中CVA臨床診斷標準[2]:①持續咳嗽>1月,常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臨床無感染征象,抗生素和止咳藥治療無效。②支氣管擴張劑診斷性治療可使咳嗽得發作緩解(基本診斷條件)。③有個人或家族過敏、家族哮喘史,過敏原(變應原)檢測陽性可作為輔助診斷。④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1.3 檢測方法 ①血清TIgE:采用EDTA抗凝管抽取靜脈血2 ml,離心5 min后分離血清,再采用ELISA酶聯免疫吸附法,用beckmancoulterimmage800儀器進行檢測。②外周血EOS: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操作過程由本院檢驗科醫師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分析TIgE、EOS兩種診斷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正確率和Youden指數。
1.5 ROC工作曲線及診斷截定點的選擇 采用SPSS 16.0軟件分別作出TIgE、EOS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該曲線以靈敏度為縱坐標,1-特異度為橫坐標,選擇曲線彎曲處即靈敏度與特異度之和最大值為分界值,該處所對應的數值為診斷截定點。ROC曲線下面積可以用來評價診斷試驗的效果,其值越大,說明診斷試驗價值越大。當面積接近0.5時,則該診斷試驗失去臨床意義;當面積小于0.7時,表示診準確度較低;在0.7~0.9之間表示診斷準確度為中等,0.9以上表示診斷準確度較高。
2.1 按金標準分組后分別統計兩種試驗的陽性病例數和陰性病例數(具體見表1),并用統計軟件計算出兩種診斷試驗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正確率和Youden指數(具體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TIgE的靈敏度和正確率分別達到73.4%和82.9%,均優于EOS,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2.2 利用統計軟件做出兩種診斷試驗的ROC工作曲線(見圖1),并計算出曲線下面積(表3),從表3中可以得到TIgE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83,有一定的診斷價值。而EOS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575,無明顯診斷價值。

圖1 TIgE及EOS兩種診斷試驗的受試者工作曲線
2.3 根據TIgE的受試者工作曲線,選擇該曲線彎曲處即靈敏度與特異度之和最大值為分界值,確定TIgE的診斷截定點:52.5IU/ml。

表1 按金標準分組后兩種檢測方法的比較(例)

表2 TIgE及EOS單獨檢測對CVA的診斷試驗結果評價(%)

表3 TIgE及EOS兩種診斷試驗的曲線下面積
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是臨床一類非典型的哮喘,其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臨床容易誤診及漏診,有報道該病的誤診率達到32.8%[3],而長時間的頻繁而劇烈的咳嗽亦給患兒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故正確、及時的診斷對于治療該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代研究表明,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發病機制多數認為與哮喘相同,亦以持續氣道炎癥及氣道高反應性為主要特點[2]。在氣道炎癥的產生過程中IgE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介導Ⅰ型超敏反應的重要物質。研究表明,當過敏原進入機體后被抗原傳遞細胞內吞,并與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Ⅱ類分子結合形成復合物,該復合物被T細胞受體識別,進而激活Th亞群,并釋放IL-2、IL-4、IL-13,使B淋巴細胞增殖分泌IgE,IgE可借助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等表面Fc受體,固定在細胞表面,使細胞致敏,當再次接觸同種抗原時,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多種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從而引起氣道炎癥及高反應性。在CVA中,這種炎癥僅導致輕微氣道收縮,但不伴有肺功能的減弱或喘鳴,同時亦引起咳嗽受體的敏感性增加[4],從而誘發咳嗽。本研究表明在慢性咳嗽患兒中,血清TIgE對于CVA的診斷的靈敏度和正確率分別達到73.4%和82.9%,且ROC曲線下面積達到0.783,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故在臨床遇到慢性咳嗽患兒就診時,建議常規查血清TIgE,以協助診斷CVA。
在哮喘的發病機制中,存在另一種途徑,即非IgE介導的T淋巴細胞依賴的炎癥途徑,在該途徑中,嗜酸性細胞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產生的LTC4、LTD4、LTE4是強有力的支氣管收縮物質,并能改變血管的通透性[2]。通過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的生化免疫研究亦發現,氣道黏膜中可見大量的嗜酸性粒細胞,但由于外周血EOS存在著晝夜變化,而且某些寄生蟲病、傳染病或者血液病時EOS也會升高,這就使得外周血EOS計數的診斷價值不大,從本試驗中可以看出,外周血EOS的靈敏度和正確率分別達到29.7%和57.6%,ROC曲線下面積為0.575,診斷價值并不大,這與Nadif等在其哮喘有關臨床表型異質性與炎癥模型的關系研究結果相似[5]。
[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慢性咳嗽與診斷指南.中華兒科雜志,2008,46,2:104-107.
[2]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23-635.
[3]陳若珊,唐淵,熊錦清,等.小兒咳嗽咳嗽103例誤診分析.廣東醫學,2002,23(6):626.
[4]Nakajima T,Nishimura Y,Nishuna T,et al,Cough sensitivity in pure cough variant asthma elicited using continuous capsaicin inhalation,2006,55:149-155.
[5]Nadif R,Sivoux V,Oryszczn M P,et al.Heterogeneity of asthma according to blood inflamatory patterns.Tborax,2009,64(5):37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