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芳
本院新生兒科每年要收治30人左右重癥新生兒,以早產極低體重為多。新生兒期營養缺乏不僅影響今后體格發育還對大腦發育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1]。為了提高危重新生兒搶救成功率,提高生存質量,有利于生長發育,對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83例不能耐受腸道營養的危重新生兒隨機分成輸液泵持續輸人組42例和常規靜脈輸人組41例,探討輸液泵持續輸入早期靜脈營養對危重新生兒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危重新生兒82例,按住院先后順序分為輸液泵持續輸人組42例,常規靜脈輸入組41例。
病因:診斷標準采用韓玉昆等主編《實用新生兒急救指南》。輸液泵持續輸人組中胎齡 >37周14例,<37周28例。體重≥2500 g6例,1500~2499 g 7例,<1500 g 29例。體重<1500 g,孕周<33周極低體重兒17例,新生兒RDS 9例,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7例。重癥胎糞吸入5例,早產兒低體重兒窒息3例,敗血癥伴重度營養不良1例。常規靜脈輸入組中胎齡>37周13例,<37周29例。體重2500 g 5例,1500~2499 g 11例,<1500 g 26例。<1500 g極低體重兒15例,新生兒RDS 10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6例。重癥胎糞吸入4例,早產兒低體重兒窒息5例,敗血癥伴重度營養不良1例。二組出生時體重經統計學t檢驗,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輸液泵持續輸入組選用20%脂肪乳劑,氨基酸、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粉針,以及10%葡萄糖、電解質等。氨基酸、脂肪乳劑首劑1 g/(kg·d),以后根據孕周不同遞增0.5 g/d,直至2~3 g/(kg·d),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粉針均為1 ml/(kg·d),療程7~10 d。營養液由本科室內進行配制。方法:①將電解質、水溶性維生素加人10%葡萄糖溶液后抽人注射器。②抽吸小兒氨基酸。③將脂溶性維生素加人脂肪乳劑,加入上述配制液中,配制成全營養混合液,輕輕混勻[2]??涩F配現用,肉眼觀察全靜脈營養混合液無沉淀,未出現油水分離現象。配制好全靜脈營養混合液經周圍靜脈輸入,用微量輸液泵控制速度,維持在16 h以上。常規靜脈輸入組,選用10%葡萄糖、電解質、部分血制品,用輸液泵維持。輸液泵持續輸人組和常規靜脈輸入組應用期間常規監測肝功能、腎功能、血小板、血氣分析、血脂分析、膽紅素測定和隔日體重測定。
輸液泵持續輸入組42例治愈出院。體重增加42例,平均日增長29.3 g。常規靜脈輸入組41例,治愈14例,好轉4例,自動出院未愈3例,體重增加10例,下降11例。二組肝腎功能、血小板、血氣分析、血脂分析未見變化,無膽汁淤積發生,而常規靜脈輸人組膽紅素有下降,見表1、2。
表1 輸液泵持續輸入組、常規靜脈輸入組應用后各種生化指標變化()

表1 輸液泵持續輸入組、常規靜脈輸入組應用后各種生化指標變化()
總膽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尿素氮(mmoL/L)谷丙轉氨酶(mmoL/L)血小板(×109/L)61.83±87.52常規靜脈輸入組 2.92±0.51 0.97±0.18 3.06±1.15 23.14±20.23 241.71±61.39統計學檢驗 P>0.05 P>0.05 P>0.05 P>0.05 P輸液泵輸入組 3.05±0.48 0.95±0.23 3.14±0.95 18.11±14.31 2>0.05
表2 輸液泵輸人組和常規靜脈輸入組治療前后體重、膽紅素檢測結果()

表2 輸液泵輸人組和常規靜脈輸入組治療前后體重、膽紅素檢測結果()
輸液泵持續輸入組 體重(g) 膽紅素(umol/L) 常規靜脈輸入組體重(g)膽紅素(umol/L)153.69±67.31治療后 1978.44±672.12 102.11±53.87 1819.42±461.27 141.17±57.68統計學檢驗 P<0.01 P<0.01 P>0.05 P>0.05治療前 1832.20±542.53 181.31±38.46 1837.81±457.20
3.1 輸液泵持續輸入組應用全靜脈營養混合液的優點是符合新生兒生理補給全部營養素的方式,有利于營養素的利用,使疾病狀態下的新生兒體重仍有增加,接近或超過宮內后3個月平均日增長14 g/kg的水平[3],本文中輸液泵持續輸入組42例治愈出院,治愈率100%。與常規靜脈輸入組傳統的在禁食時僅給予葡萄糖、電解質及部分血制品相比,后者較難保證患兒所需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熱卡。故患兒體重增加不明顯或下降,抗病能力低下,而易出現各種并發癥,不能達到治愈目的。二組治愈率經t檢驗,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尤其是正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候出生的早產極低體重兒,長期缺乏各種營養素,缺乏精氨酸和?;撬幔瑢w格及智能發育有一定的障礙。
3.2 從輸液泵持續輸入組治療觀察,未發現有膽汁淤積、肝腎功能、血脂、血小板異常。膽紅素測定不論在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狀態下均呈下降趨勢,同目前使用小兒氨基酸中含有?;撬岷碗装彼?可合成牛磺酸)有關,前者在體內主要與膽汁酸結合生成牛磺膽酸,促使膽汁酸從膽道排泄[4]??蓽p少膽紅素的生成,因此輸注2~3 g/(kg·d)脂肪乳劑、小兒氨基酸是安全的。
3.3 對于脂肪乳劑是否對新生兒肺功能與肺原發病的影響,有些研究認為,由于脂肪顆粒包裹紅細胞,使紅細胞攜氧能力降低,脂肪球沉積在肺毛細血管,肺泡巨噬細胞和肺動脈內皮細胞增加肺血管阻力,導致動脈氧分壓下降。但是也有研究者認為,早產兒生后的第1 d靜脈應用20%脂肪乳劑按0.5 g/(kg·d)劑量逐漸增加到3.5~4 g/(kg·d),24 h內均勻輸人,并未發現肺氣體彌散功能有改變,發現未接受胃腸外脂肪乳劑早產兒的肺泡毛細血管、巨噬細胞和肺動脈內皮細胞也有脂肪球沉積[5]。而作者監測輸液泵持續輸入組應用后和常規靜脈輸入組動脈氧分壓和經皮氧飽和度均無差異。提示脂肪乳劑2~3 g/(kg·d),緩慢輸入對肺功能并無影響。
[1]張家驤,魏克倫,薛辛東.新生兒急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6.
[2]蔡威.小兒靜脈營養的現狀與發展.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2,8:34.
[3]馮澤康,余宇熙.中華新生兒學.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47.
[4]陳樹室.兒科學新理論與新技術,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449.
[5]吳志軍,常立文,趙錫慈,等.早產兒應用脂肪乳劑的安全性的研究.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9,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