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芹
不穩定型心絞痛屬于急性冠脈綜合征中比較常見的癥狀,復方丹參滴丸聯合曲美他嗪對其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本文選取了128例患者進行分析,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128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將其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有64例。所有患者都符合UAP診斷標準。其中有男69例,女59例,年齡為47~80歲,平均年齡是(57.6±5.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都沒有統計學差異,可以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抗心絞痛療法,例如應用硝酸酯類藥物、阿司匹林等,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研究組服用0.25 g復方丹參滴丸,20 mg曲美他嗪,3次/d,4周1療程。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判定其心絞痛、心肌缺血總負荷、QT離散度(QTcd)改變情況。
1.3 療效判定標準 心絞痛療效判定:顯效:心絞痛癥狀消除消失,或出現次數、持續時間都顯著降低超過80%;有效:通過1療程治療心絞痛出現次數降低超過50%,低于80%;無效:經1療程治療,心絞痛出現次數下降低于50%;或病情加重,出現次數上升,持續時間增加。
心肌缺血總負荷療效判定:顯效:通過治療總缺血負荷下降超過80%;有效:經治療總缺血負荷下降超過50%,低于80%;無效:通過治療總缺血負荷下降低于50%,或未減少乃至有上升趨勢。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 14.0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資料應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治療,研究組患者心絞痛治療后的總有效率是95.4%,和對照組84.4%相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心肌缺血總負荷變化情況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通過治療能夠顯著減少QTd與QTcd值(P<0.05),如下表1,表2,表3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對比(例,%)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肌缺血總負荷改變情況對比(例,%)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QTd與QTcd變化對比()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QTd與QTcd變化對比()
QTd QTcd研究組 治療前組別例數64 58.4±16.2 56.2±13.4 64 62.3±13.5 58.7±15.2治療后 64 41.2±11.3 40.6±13.6對照組 治療前 64 61.6±12.6 58.4±16.4治療后
復方丹參滴丸主要組成成分為丹參、三七、冰片,能夠使心腦血管得到有效擴張、改善冠狀動脈血流情況、減少心肌耗氧量;防止血小板大量聚集,有效增加纖維蛋白溶解情況,增加微循環功能;防止自由基等受到損傷,并有效增加ATP酶活性等。通過本文研究顯示復方丹參滴丸聯合曲美他嗪能夠有效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其有效率達到95.4%,和對照組94.4%對比,有較顯著的統計差異。在治療過程中,人們對傳統中醫的治療效果通常都會相對青睞,能夠使患者得到心理舒緩效果,可以減少其緊張焦慮心態,運用中西醫聯合療法有較高的安全性,較少出現不良反應,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有較高的接受度。
曲美他嗪能夠很好的治療心絞痛并對心臟起到有效保護作用,可以選擇性改變線粒體長鏈3-酮酰基輔酶A硫解酶(3-KAT),從而使心肌能量代謝功能得到較為有效的治療,促使能量代謝從脂肪酸氧化變成葡萄糖氧化,促進葡萄糖有效利用,促使糖酵解以及碳水化合物恢復偶聯效果,心臟ATP所生成的效率通常都可以上升12%[2],提高心肌細胞對于缺血缺氧情況的耐受能力。曲美他嗪能夠較為直接的保護心肌細胞,對線粒體整個氧化代謝過程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從而避免心肌因為缺血而受到損傷,而且不會影響到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型心絞痛出現時會使得局部心肌發生缺血缺氧癥狀,酸性代謝產物會致使細胞中有酸中毒現象,降低了ATP與磷酸肌酸的產生量,游離脂肪酸大量堆積,而且氧自由基的大量產生都會導致心肌細胞遭受損傷。致使心肌中電變化呈現不均勻分布,QTd與QTcd出現變化。研究表明,不穩定型心絞痛癥狀致使復極時間增加,使得各方向無統一心肌復極,QTd上升,出現惡性心律失常癥狀[3]。
在本文研究中,可以知道,QTd與QTcd值都出現明顯減低情況,和對照組相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而且其心肌缺血總負荷改變有效率為82.8%,和對照組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總之,復方丹參滴丸聯合曲美他嗪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效果明顯,中醫學聯合治療,不良反應較少,有較好臨床推廣價值。
[1]楊喬淦.復方丹參滴丸聯合曲美他嗪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及對QTd的影響.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09(8):918-919.
[2]李艷榮,劉曉娟.復方丹參滴丸聯合曲美他嗪治療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包頭醫學院學報,2007,23(1):113.
[3]官波,牛秀明.復方丹參滴丸作用機制研究進展.山東醫藥,2008,48(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