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立鋒
抗菌藥物在我國的應用非常普遍,在許多疾病的治療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是無法替換的作用。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抗菌藥物的品種也是層出不窮,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另一方面卻帶來了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諸多問題,進而又會引發患者對于住院時間過長或者治療費升高的質疑,成為醫院管理中的一個頭疼問題。在我國醫患問題尤為突出,看病難看病貴的呼聲一直存在,所以合理應用抗菌藥物不僅對提高臨床療效具有幫助,也是緩解醫患緊張關系的一個方法。抗菌藥物在呼吸內科的應用具有代表性,因此是探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一個突破口,本文采用了干預對照的研究方法,選取我院200例呼吸內科患者進行應用抗菌藥物干預的療效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進行干預實驗后的2012年2~10月份的100名呼吸內科患者作為干預組,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18~80歲,平均年齡(50.12±20.78)歲。2012年2月份以前出院的100名呼吸內科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齡15~81歲,平均年齡(52.01±23.24)歲。對100名干預組的患者進行我院制定的系列合理干預手段指導臨床用藥,主要依據是《呼吸內科抗菌藥物的用藥方案》和《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對照組的100名患者不采取干預措施。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回顧性方法,即由結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發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通過詢問,實驗室檢查或復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種可能的危險因素的暴露史,測量并比較病例組與對照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經統計學檢驗,若兩組差別有意義,則可認為因素與疾病之間存在著統計學上的關聯。具體步驟如下:首先設計規劃好數據信息采集表,將采集到的200名患者信息對應填入表中,所需采集的信息有:患者病歷號、個人基本信息(年齡、性別等)、住院信息(入院、出院時間)、入院所得診斷、給藥規律、使用藥品情況及費用等。將所獲信息統計好并建立數據庫。其次,對數據進行分析與評價,參考《呼吸內科抗菌藥物的用藥方案》和《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評價指標有抗菌藥物使用率、是否存在抗菌藥的不合理使用情況、聯合用藥的比例、住院時間長短、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發生率以及抗菌藥的費用情況等[1]。
1.2.2 干預措施 ①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對干預組患者進行抗菌藥物的干預,首先要主動分析病歷數據,找到在抗菌藥物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成立醫生干預小組共同探討用藥方案和審核抗菌藥物處方,充分掌握干預工作的主動性。②使用改善處方行為的策略干預。首先從教育入手,對呼吸內科的醫務人員進行用藥知識的相關培訓,可以通過舉辦講座以及演講、知識問答、編寫用藥指南、提供閱讀材料、發放宣傳手冊、觀看宣傳視頻等多種方式全面滲透合理用藥知識,讓合理用藥觀念深入人心。在管理方面,還可以通過考核上崗制度對醫務人員進行檢驗,若考核不合格則調換崗位。定期對門、急診處方、住院病歷包括外科手術患者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情況進行隨機抽查。對違規濫用抗菌藥物的科室及個人,醫院將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者,將降低抗菌藥物使用權限,直至停止處方權。在監督方面,藥事管理委員會、藥劑科及醫務科定期開展合理用藥培訓與教育,督導本院臨床合理用藥工作;依據《指導原則》和《實施細則》,定期與不定期對各科室應用抗菌藥物進行監督檢查,對不合理用藥情況提出糾正與改進意見[2]。
1.3 統計學方法 對數據庫中的信息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所用到的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t檢驗表示組間比較;計數資料表示為百分率,采用方差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和對照組的200名患者全部治愈后出院。抗菌藥物使用率、是否存在抗菌藥的不合理使用情況、聯合用藥的比例、住院時間長短、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發生率以及抗菌藥的費用情況等見下表。從表中可以得知預組具有更為合理的抗菌藥物聯合用藥比例、較低的不合理用藥比例、較低的抗菌藥費支出、較短的住院時間等,干預組和對照組間的療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3]。

表1 干預組與對照組抗菌藥合理性應用指標對比
呼吸系統疾病是最為常見和多發的疾病種類之一,主要原因是因為其開放式的生理解剖特點,通常發生病變的位置有氣管、肺部以及胸腔。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輕者咳嗽、呼吸有影響,重者呼吸衰竭而死。隨著城市發展、環境污染加重以及老齡化加速等變化,呼吸系統疾病有增無減。由于呼吸系統的高感染率因而導致了在呼吸內科的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其藥物應用的合理性也受到了醫藥界的關注,甚至是社會關注熱點。
據不完全統計,醫療機構的門診處方中,約六成處方含有抗菌素藥物。對于抗生素泛濫的現象,一些患者的就診意識需要改變,偏向大醫院就診,而且樂意使用見效快的抗生素藥品。此外,基層醫生的觀念也要改變。部分醫生認為用好過不用,也有醫生迫于壓力,為維護醫患關系,擔心患者病情不好轉而找茬等原因,而使用抗生素。鑒于以上原因我院開展了抗菌藥合理使用的干預策劃,通過干預取得了較好的研究結果[4]。
總之,在改善呼吸內科抗菌藥物的應用方面進行的干預實踐是可行和有效的,完全可以應用于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這次的干預研究也為以后提高用藥水平積累了寶貴經驗和有用基礎。
[1]董央慶,李略,朱澤浩,等.舟山市老年人下呼吸道院內感染耐藥分析.現代實用醫學,2010,22(8):878-879.
[2]郭秀芹,趙秀平,王超花.基層醫院抗菌藥物橫斷面調查.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8):235.
[3]羅林,鄧繼紅,宋莉.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分析.現代預防醫學,2009,36(15):78.
[4]莊麗瓊,徐峰.住院腫瘤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橫斷面調查.今日藥學,2010,2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