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瑞華
分娩是一個特殊的生理過程,也受社會心理等因素的影響,由于分娩過程存在不適和不測,很多初產婦對分娩產生焦慮,而分娩期的不良心理因素與宮縮乏力,疼痛敏感,產程延長等有顯著相關性[1]。在初產婦各個產程中施行個體化的“一對一”健康教育和產時指導,使孕產婦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良好的照顧,焦慮和恐懼的心理得到緩解;產婦增加分娩健康知識,在產程中保持良好的心里狀態,積極配合完成分娩,縮短產程,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將個體化健康教育各個產程中應用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待產初產婦150例為觀察組;對照組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待產初產婦150例。兩組人員均頭位,孕周37~41周,年齡20~35歲,學歷初中以上,精神正常,無陰道試產禁忌證。入院常規檢查、B超預測胎兒體重無差異;兩組孕產婦年齡、孕周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產婦宮口開大2 cm后責任助產人員一對一陪伴全產程,至分娩后2 h。觀察組責任助產人員在產程中實施常規基礎護理的基礎上根據孕產婦的不同表現,應用個性化健康教育有針對性進行心理疏導、分娩知識宣教、分娩技巧指導;對照組責任助產人員實施傳統常規基礎護理。
1.2.1 個性化健康教育方式 責任助產人員在參考《臨床護理健康教育指南》[2]基礎上根據孕產婦的不同心理、生理需求,不同并發癥,制定各個產程健康教育內容,并根據產婦在分娩中不同表現,及時修訂、充實、調整內容。運用健康教育程序,對產婦和家屬進行具體的講解,充分運用溝通技巧,讓產婦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及時回答孕產婦及家屬的提問,從而消除產婦的恐懼心理,到達思想放松,能積極好配合分娩目的。產后2 h內對產婦焦慮、陰道分娩數、產程時間、產后出血、新生兒情況,進行效果評估。
1.2.2 各個產程健康教育內容 ①第一產程:做好心理護理;實施有效的鎮痛措施;減輕焦慮和恐懼;增強分娩信心。根據產婦的個體情況,做好相關知識健康教育。責任助產人員向產婦和家屬講解下腹陣發性疼痛或腰酸是分娩時的正常癥狀,陰道分娩對產后母嬰健康的意義,指導產婦學會自我放松減輕疼痛,在宮縮時做呼吸運動,宮縮間歇休息和放松,保存體力。根據孕產婦對疼痛敏感的個體差異,協助實施不同鎮痛方法,對宮縮疼特別敏感,而又對硬膜外分娩鎮痛存有顧慮的產婦,講解在分娩鎮痛中以局麻鎮痛為首選,在局麻鎮疼中,硬膜外分娩鎮痛被認為是最有效的陣痛方法[3],使產婦得到有關知識、實施有效的鎮痛措施,疼痛得到有效緩解,減輕對宮縮疼的焦慮和恐懼。需要進行各項治療和檢查時,向孕婦和家屬說明目的和意義,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取得理解和配合。檢查后告訴檢查的數據,可能的預后發展,讓待產婦和家屬成為分娩過程中的主體,分享獲得信息后的輕松感[4],增強分娩信心。生活上關心體貼孕婦,讓產婦懂得進食后增加能量,促進產程的好處;膀胱脹滿會影響胎頭下降及增加宮縮的不適感。鼓勵產婦進食含熱量高的流質飲食,每2~3 h解小便1次。②第二產程:給予持續心理支持,使孕婦能按分娩步驟的要求,做配合動作。此時的孕婦既疲勞又疼痛,責任助產根據孕婦個體情緒,以誠懇、關心的態度,教會產婦如何配合分娩,及時告知胎頭下降的進展情況,以鼓勵性語言支持產婦的信心,宮縮間歇時喂水及高能量食物、擦汗以緩解緊張情緒,讓產婦知道責任助產人員密切關注胎心、宮縮等母嬰情況,使孕婦感覺可親可信,有安全感。告知產婦此時胎兒即將娩出是分娩最關鍵時期,它關系到母嬰安全,使孕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好配合指導,有效使用腹壓像解大便樣向下用力,縮短產程。③第三產程:讓產婦保持穩定情緒,預防產后出血;做好母乳喂養指導。胎兒娩出,產婦有如釋重負的輕松感,情緒穩定。對新生兒性別不如意或新生兒畸形的產婦,進行個性化心理疏導,使產婦情緒趨于平穩。產后注意保暖、進食補充能量,預防產后出血。多與產婦溝通,詢問有無不適,并講解產后排空膀胱有助于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幫助母嬰行皮膚接觸,早吸吮,使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給予極大的心理安慰,也利于促進子宮收縮和刺激乳汁分泌,同時進行母乳喂養知識教育。④不同患者不同對待。對在產程中需行剖宮產、產鉗助產或會陰切開術的產婦,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同時告知相關信息,減輕孕產婦和家屬的恐懼感和一些不安情緒;出現異常情況時(如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除了采取有效緊急措施,還要及時安慰產婦,避免不良情緒產生,有利于建立和諧醫患關系;對年齡較輕產婦,以溫和的語言,母愛般的關懷;對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不強產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產婦耐心解釋;妊娠合并其他疾病產婦,健康教育有關疾病知識,讓產婦對合并疾病相關知識有所了解,消除焦慮緊張心理,以積極態度配合分娩。
1.3 評價指標 產婦焦慮的評分:兩組孕婦均在入院時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表(SAS),測量時間為產前和產后1次,由責任助產提問方式填寫。總產程:用產程圖分別記錄兩組產婦的產程;分娩方式:比較兩組產婦陰道分娩的例數;新生兒窒息:比較兩組產婦分娩后新生兒發生窒息的例數,新生兒窒息的診斷標準用arpgar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樣本均數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產婦焦慮情緒比較()

表1 兩組產婦焦慮情緒比較()
例數 教育前 教育后 t值 P值觀察組 150 焦慮41.73±4.40 35.58±5.30 10.90 <0.01對照組 150 焦慮42.40±5.50 40.10±5.45 3.66 >0.05

表2 兩組產婦分娩效果比較
兩組產婦焦慮的評分結果:觀察組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無明顯降低(P>0.05)見表1,產婦所獲得的心理反應,如緊張、恐懼實驗組明顯減輕,而對照組變化不明顯。兩組產婦的產程、陰道分娩的例數、新生兒窒息例數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比較,觀察組產程時間短,陰道分娩的例數多,新生兒窒息例數少,見表2。
3.1 個性化健康教育,滿足產婦的心理需求,建立分娩健康信念和行為有效的措施。健康教育是通過幫助患者掌握知識,樹立信心,建立健康行為,這三個環節產生效果的,它的根本目的是幫助患者或家屬確定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為[5]。根據產婦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心理素質,對分娩知識認知水平不同在產程中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它通過責任助產人員有針對性對各個產程中的健康知識,心理衛生宣教與咨詢,等一系分娩知識的教育,使患者了解增進分娩健康的知識,改變其不良行為和心態,身處其景,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分娩健康信念、行為,也滿足不同層次的心理、生理需求,因此在產程中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是提高孕產婦分娩健康信念和行為有效的措施。
3.2 個性化健康教育,有效減輕產婦焦慮狀況,增強分娩信心,提高陰道分娩率。分娩是婦女生命中的重要事件,是一個特殊的生理過程,產婦往往有一種不安的期待心理,尤其是初產婦,由于沒有分娩經驗,對分娩過程缺乏認識,擔心分娩的疼痛和意外,很多初產婦產生焦慮,甚至人為干擾,無指征要求行剖宮產術。通過健康教育,使孕產婦認識到分娩是生理現象,一定程度上緩解和消除了一些不應有的焦慮和恐懼心理,調整不良應激而致的生理、心理功能紊亂。近來年醫學界認為焦慮可能降低催產素的作用而影響分娩過程[6],焦慮心理的緩解或消除,減少催產素異常分泌而影響產程。應用個體化健康教育,使產婦得到心理上安慰、感情上支持、生理上幫助,將人性化的服務理念變成向產婦提供服務的行為,體現了尊重患者的權力,滿足產婦的要求,使孕產婦本身得到足夠理解、關愛、服務,因而不僅能減輕和消除產婦的恐懼心理;穩定孕婦和家屬的情緒;減少分娩時的各種干擾;而且使產婦增加安全感和分娩信心,有效提高分娩質量,提高陰道分娩率,確保母嬰安全。
3.3 個性化健康教育,縮短產程,減少新生兒窒息。正確運用腹壓是縮短第二產程關鍵[7],從本文結果可以看出,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分娩期產婦的焦慮程度,同時,由于告知分娩時必要的呼吸和軀體放松的技術,在產程中實施有效的鎮痛措施,減輕分娩時疼痛,使身體處于放松,從而取代焦慮時的緊張反應,產婦盆底、陰道組織松馳,頭腦清醒,積極配合。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孕產婦掌握分娩技巧,有效使用腹壓,加速胎兒娩出,縮短產程,減少新生兒窒息。
在產程中個性化健康教育應因人而異,選擇適宜的宣教方法和內容,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責任助產人員要不斷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質和護理專業知識水平,才能滿足孕產婦需求,提高分娩質量。
[1]章福珍,王麗明.產時實施健康教育的體會.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5:89.
[2]張振路.臨床護理健康教育指南.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2.
[3]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6.
[4]何仲.婦產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8.
[5]玲木美惠子,陳淑英.現代護理學.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2:21.
[6]張蒙蘭,任遠輝.健康教育與放松訓練對分娩期婦女的干預影響.河北醫學,2008,14(9):31.
[7]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1.